分享

ADA 2017:郭立新教授研究为胰岛素优化治疗提供新证据

 shenjin521 2017-06-14

ada.jpg

二甲双胍和门冬胰岛素 30 都是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用药物,在盛行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的当今,究竟是门冬胰岛素 30「单药」更适合中国 T2DM 患者,还是「联合二甲双胍」更为宜?

来自北内分泌科的郭立新教授团队就该内容进行了首次中国患者的研究(即 Merit 研究),该研究报告入选 ADA 壁报,郭教授在 2017 ADA 会议现场向丁香园通讯员就研究内容进行了介绍。

郭教授.jpg

郭教授介绍道,Merit 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多中心的研究。该研究共纳入 256 例中国 T2DM 患者,并按 1:1 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门冬胰岛素 30 组(以下简称:单药治疗组),另一组为门冬胰岛素 30 联合二甲双胍组(以下简称:联合二甲双胍组)。

图1 研究入组患者一般概况.png
图 1 研究入组患者一般概况

其中联合二甲双胍组中给予二甲双胍 500-1000 mg/d,并在初始 4 周内逐渐滴定至最大剂量 (≤ 2500 mg/d),再维持固定剂量直至最后 12 周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 16 周两组间血红蛋白的差异,次要终点包括胰岛素剂量,低血糖风险,体重增加等事件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联合二甲双胍组 HbA1c 下降 1.74%,而单药治疗组 HbA1c 下降为 1.32%,虽前者较后者 HbA1c 值下降更多,但从统计学角度而言,其两者差异值无意义,而再对 HbA1c 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则较单药治疗组多下降 0.67%。

从次要结果来看,两组对比呈现了差异。

1、胰岛素剂量方面:联合二甲双胍组使用胰岛素剂量为 0.38±0.14 U/kg/d,而单药治疗组计量则为 0.47±0.15U/kg/d,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患者而言,更少的胰岛素剂量,意味着低血糖发生率的减少。

2、患者体重增长方面:众所周知,使用胰岛素治疗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和患者,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联合二甲双胍组在 16 周后体重增长为 0.33 kg,而单药治疗组则为 1.16 kg,证实门冬胰岛素 30 联合二甲双胍较单药使用门冬胰岛素 30,患者在体重增长方面获益更大。

3、不良事件方面:对于临床医师和患者最关注的低血糖发生风险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二者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在研究初期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联合用药组高,但 2 周后明显减轻。


图 2 研究主、次要终点结果

通过该研究可发现,在中国 T2MD 患者治疗过程中,比较联合二甲双胍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低血糖、胃肠道反应发生等风险,同时具有同样有效控制血糖的作用,且同单药治疗方案相比,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的患者体重增加更少,胰岛素所需剂量少更少。

郭教授总结道,「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对于中国 T2DM 患者而言,制定门冬胰岛素 30 方案时,选择联合二甲双胍用药,其效果或将更优于该胰岛素药物单药治疗。

据悉该研究在国内尚未有同类研究开展,Merit 研究的结果丰富了针对中国人群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用药多方面获益的证据,为临床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新的佐证。

本文由千月整理自郭立新教授对丁香园提问的回答。

编辑: may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