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60年被英法联军攻陷的大沽炮台

 James5291 2022-06-25 发布于北京

1859年6月17日,英法联军二十余艘舰船驶抵大沽口外,要求由联军舰队护送公使进京换约,遭到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拒绝。

5月25日下午,英法联军悍然轰击两岸炮台,并派出陆战队强行登陆,清兵守军立即开炮还击。战斗至深夜时分,6艘英法舰船被击沉或重创, 448名联军士兵被打死,最终落荒而逃。

联军惨败的消息传回国内,英、法政府决定再次增兵。1860年7月27日,联军1.7万人分乘舰船100余艘再次驶抵大沽口外,决心以武力迫使清廷屈服,勒索更多的战争赔款。

本组图片为英国人费利斯·比托拍摄,当年他作为战地摄影记者随英法联军来到中国。

北塘炮台

北塘炮台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避开了久攻不下的大沽炮台,改在北塘登陆。图为从远处眺望北塘炮台的情景。

北塘要塞

北塘要塞

由于僧格林沁的轻敌和误判,并未在北塘设防,导致英法联军陆战队员未发一枪一弹即占领了北塘炮台。在参战的一万八千名敌方人员当中,有五千名印度锡克教雇佣兵。令人震惊的是,另外还有在广州和香港招募的中国人也在为英法联军冲锋陷阵 。

北塘炮台内部

北塘炮台内部

北塘炮台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是为防范倭寇而建的。侵略者进入北塘城堡后,发现地面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炮弹,炮管也被随意丢弃在地上,已经锈迹斑斑。

奇怪的照片

奇怪的照片

这张照片和上一张为同一时间同一场景拍摄,摄影师把其中的一座房子抹掉了,这种行为颇令人迷惑,大概是他想借此制造出曾发生过激烈战斗的假象。

北塘炮台内部

北塘炮台内部

北塘炮台被占领后,英法联军就驻扎在里面。里面那些圆形的帐篷就是他们搭建起的军营。

北营炮台

北营炮台

北塘要塞由扼守蓟运河河口两岸的北营炮台和南营炮台组成。图为当年的北营炮台,远远望去十分高大雄伟,炮台外依然竖着英法联军攻入时所使用的梯子。

塘儿沽炮台

塘儿沽炮台

8月14日,英法联军向塘沽炮台发起进攻,战斗很快结束,守卫的两千多名清军四散而逃,联军仅有一名法军死亡,十二人受伤。图中的法国士兵悠闲地坐在炮台前的水边,根本没有战时的紧张感。在他身后,可以看到联军攻入炮台的地方。

大沽炮台

大沽炮台

1860年8月21日,英法联军陆战队在炮火掩护下,从塘沽迂回攻打大沽北岸炮台。直隶提督乐善在战斗中阵亡,大部分守军牺牲。在图中可以看到地上散落的清军尸体,他们是在撤退时被打死的。

大沽口北岸炮台

大沽口北岸炮台

有一点颇令人迷惑,大沽炮台前方防御森严,让英法联军大吃苦头,而炮台背后却无人防守,以至于敌军可以很轻易地靠近炮台脚下架起梯子。

炮台内部

炮台内部

这些半圆形的建筑是守军居住的窝棚。据记载,当时有 2000多名清军投降并被关押在这里。

北岸炮台的外部

北岸炮台的外部

这是英国军队攻入炮台的地方。炮台的外墙已被英军炮火毁坏殆尽,在入口边上,埋设有密密麻麻的鹿角丫杈,但是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当时清军的思维还停留在冷兵器作战时期。

石头缝炮台

石头缝炮台

石头缝炮台因建在北岸的石壁之上而得名,图为法国军队攻破炮台的入口,炮台外墙上布满了累累弹痕。

炮台内部惨状

炮台内部惨状

英军攻入口的内部景象,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战死清军的尸体,城堡墙头还可以看到英军爬墙所用的梯子。据参战英法人员的记载,当时这些登墙的梯子很多是招募的中国人帮助架起来的。

炮台设施

炮台设施

明代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大沽口开始构筑堡垒,清代开始修筑炮台。1858年,僧格林沁镇守大沽口时,对炮台进行了整修,并添置了各种大小火炮。然而,这些火器的配备看似很强,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个法国人这样记录道:看中国的炮弹飞过来简直是一种享受。因为火药力量不足,炮弹还没飞到我们面前就掉在地上,像打水漂的瓦片一样在地上跳跃。

北岸炮台和南岸炮台

北岸炮台和南岸炮台

这张图片由两部分组成。上图为北岸炮台,8月21日这天,摄影师站在炮台上向东南方向连续拍下了四张照片并拼接在一起。下图是南岸炮台,北岸炮台失守后, 这里随即被僧格林沁放弃,直接跑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