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信仰-冯友兰与哲学(1)

 数字人生6688 2022-06-25 发布于山东

anfei5174 于 2016-12-02 10:16:00 发布

近来比较关注人的信仰问题,感觉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我与朋友们都缺乏信仰,所以翻书来找找。

1、东西方文明差异。
      老子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是指知识或技术,具有有限性、易把握性和可传授性。“道”是指自然、天之道,也指世间一切正法、大学问,具有无限性、难以把握性和不可传授性。

“为学日益”即是说学习知识与技术要不断丰满完善、精益求精。而“为道日损”是指从主观到客观、从理想到现实、从物质到精神过程中的阻隔障碍都要一一剪除,以期求我与自然的便捷沟通,与道会合,实现艺术与人生的最佳状态。

    损之又损、减之又减、简而再简、约而再约,“道”便显露出来。在这个求“道”的过程中,就已经开辟出一块广阔的空间来。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华去而朴存的过程,虽为而非为、不为而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思想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通过“若水”“不争”、“见素抱朴”、“涤除玄览”等方法去“为道”,可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冯友兰请教于泰戈尔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泰戈尔说东西方文明是种类的不同,东方文明是“精神文明”,西文文明是“物质文明”,西方文明走的是“为学日益”的道路,而东方文明走的是“为道日损”的道路,两者各有利弊,利弊的产生在于东方与西方各自的意志信仰选择的结果。
     
    2、冯友兰先生的论文《中国为什么无科学》

    在1921年,冯友兰发表了论文《中国为什么无科学》,他开宗明义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她自己的价值标准,她毫不需要”。有人说“从哲学的高度看, 时间坐标上的今天,是以往历史的归纳。”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上的发展与西方的科技发展相比较,呈现出断裂与错位的现象,这一结局,往往是以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冯友兰通观中国拉家常史,从人类灵魂运动最隐秘的部份,——价值标准以及意志信仰的反思中找到了答案。

    冯友兰对中国的三种类型的学说:道家、墨家、儒家进行了对比。
    在“天然”与“人为”的关系中,道家主张自然,墨家主张人为,儒家主张中道。在人生论方面,道家说人性本身是完善的,每个人应当遵循天性而生活;墨家说人性本身并不完善,人应当同等的爱一切人,才能全民富庶;儒家说人性虽善,但是个人要努力发展、修养、完成它。后来由于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人的心灵很长时间徘徊在儒,释,道之间,这使人的思想局限于“存天理,去人欲”之中,力求控制自己的内心,在内心寻求永久的和平,而不是为了控制外在的世界,哲学观念仍然在阻碍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奉行“人为”路线,笛卡尔说“知识是确切”,培根说“知识是力量”,这种哲学传统使欧洲把科技的发展的目的看作是认识自然、控制自然。中国的哲学传统是“我们是什么”,而西方的哲学传统是“我们有什么”,正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尺度和价值标准,决定了科学的重要性在中国没有被意识到,而西方意识到了。

3、冯友兰论人生境界

       1.最低的境界是“自然境界”,其行为顺才或者顺习的,对于所行的事的性质,并没有清楚的了解。
        2.第二种境界是“功利境界”,在此境界的的,其行为是“为利”的,就是为自己的得。
        3 第三种境界是“道德境界”,道德境界的特点是其行为是“行义”的。行义必会排斥求利,问题在于求一已之利,还是社会与他人之利,在功利境界中的人是以“占有”为目的。在道德境界的行为是以“贡献”为目的。孔子的四十不惑即“智者不惑”就是不惑于“伦与职”,就是处于道德境界。
        4.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的人是事天的,不但了解社会,知道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应对社会有贡献,而且知道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对宇宙应有贡献。在道德境界的人尽人伦尽人职,在天地境界的人尽天伦尽天职。在天地境界的人知天,事天,乐天,同天,物我一体,孔子五十是知天,六十耳顺是“顺天”(事天),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乐天,但没有达到同天的境界,同天的境界在孟子那里,即“吾善养浩然之气”,养有“浩然之气”的人,即生活在天地境界。境界的高低与人的觉解的深浅有直接关系,天地境界需要深睿通达的觉解。
          天地境界需要不断超越小我的限制,超越人我、物我的对立,最终达到“浑然与物同体”,物我交融。从中庸方面说,“天地境界”一方面要求人们不放弃对理想人格的所示,不甘于物价的沉沦;另一方面反对出世的宗教主义,即使看透了一切,也要像看不透那样生活。这也就是对于了凡四训的总结吧。把伟大寓于平凡中,天国建立于人间,可以肯定的说这样一种思想传统及由此所做成的理性的富有感性色彩的理想主义精神,是我们民族可贡献于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新理学”。

冯友兰,按其哲学信念而生活,就是按他所提出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生活,即是冯友兰所讲的人生天地境界 ,有此境界就能如张载所云:“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本文参考了湖北人民出版社 湘人等的《冯友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