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更新】 为何巴黎是国际条约签订最多的城市? | 国政学人

 国政学人 2022-06-26 发布于天津

 为何巴黎是国际条约签订最多的城市?

提到巴黎,你最先会想到什么?是拥有埃菲尔铁塔与紫色薰衣草的世界浪漫之都?还是历经硝烟并诞生新世界曙光的百年革命老区?抑或是有一众德国选手参赛的1940环法自行车赛?...今天,抛去这些为人熟知的名头,国小政将从国际条约的无声叙事中,带你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巴黎。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观看

本期编委

【配音】

王星懿

【文案】

宋琳琳

【剪辑】

何婕 陈伟 马诗涵 刘美彤

【修审】

邱意雯 陆霜滢 高隆绪

了解国际关系史的小伙伴一定有所察觉,欧美国家以地名命名条约的习惯曾在漫长历史中产生了大量的同名条约,而《巴黎条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想象一下,假如我们刚刚完成了一次时光穿越,我问你,咱们穿越到哪一年呢?你又正好听到旁边的路人正在对刚刚签订的《巴黎条约》议论纷纷,那国关史知识异常扎实的你或许会回答,可能是1229,1259,1303,1323,1355,1623,1763......那么,屏幕前的你还记得多少个《巴黎条约》?它为什么令你印象深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看这些“默契”重名的条约,共同探究在传统外交盛行的时期,为什么偏偏是巴黎如此频繁地被历史记录?

在王权与教权之争的时期:

1229年的巴黎条约结束了卡特里派的十字军东征;

英格兰的亨利三世与法国的路易九世之间有1259年的巴黎条约;

法国的腓力四世与英格兰的爱德华一世之间有1303年的巴黎条约;

1323年的巴黎条约发表了法兰德斯的路易公爵解除对泽兰省主权的声明;

1355年的巴黎条约是法国与萨伏依之间的土地交换条约;

1623年巴黎条约是法国、萨伏依、与威尼斯之间为了在瓦尔泰利纳对抗西班牙而结盟的声明。

在近代主权的概念兴起后,巴黎条约大多承担了结束国家战争的光荣使命:

1763年的巴黎条约结束了七年战争;

1783年的巴黎条约结束了美国独立战争;

1810年的巴黎条约结束了法国与瑞典之间的战争;

1814年的巴黎条约结束了法国与第六次反法同盟之间的战争;

1815年的巴黎条约是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后签署的条约;

1856年的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米亚战争;

1859年的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特岛问题;

1898年的巴黎条约结束了美西战争;

1920年的巴黎条约将比萨拉比亚与罗马尼亚合而为一;

1951年的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1973年的巴黎和平协约结束了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参与;

1991年的巴黎和平协定正式结束了柬越战争。

可以这么说,巴黎是历史上签订国际条约的重要城市,在近现代外交圈的热度不亚于现在各种火爆一时的网红打卡地。那么,为什么是巴黎?这其实与传统外交模式以及法国在欧洲文明中的地位密切相关。谈到传统外交,就绕不开传统外交奠基人,“法国外交之父”黎塞留,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外交部,提出应该由职业外交官代替临时外交使节,提倡谈判应持续和保密等。这一诞生于法国的外交模式在后来逐渐成为欧洲各国共同遵循的外交原则,被视为传统外交的基础。这种模式不仅一直延续到一战结束,还对当代外交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法国对欧洲文明的影响还体现在法律、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如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卡利雷斯,就是第一个将外交从法理说教转向政治现实的作家;法语也逐渐取代了拉丁语,成为欧洲各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媒介语言。最后,藉由欧洲向世界的扩张,法国的外交模式也被推向了世界。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如今的国际关系舞台上,国际条约的签署地、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地、劝和促谈的中介国等,这些具有很强象征性意味的外交行为或符号依然是现实政治的映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世界权力格局的变化,甚至引起一波又一波国家,尤其是大国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竞合博弈。带有深刻法国烙印的传统外交已远去,但是巴黎将永远成为每一个国政学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排版 | 邱镜霖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