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公里“地下郑州”是如何诞生的? | 豫记

 传递着 2022-06-26 发布于上海

巩县兵工厂平面示意图

大总统黄袍梦寐 兵工厂崛起中原

巩县兵工厂有“老厂”和“新厂”两部分组成,实际上也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兵工厂。

“老厂”是指陇海铁路巩义火车站以北的北洋政府时期建造的巩县兵工厂,它东到石河道,西临洛河滩,北濒白沙村,南至陇海线,包括现在的一电厂、电磁厂、部队营房、三三九处、第四高中、第二高中等地区。它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等常规武器。

“新厂”是指陇海线以南的国民政府时期建造的“巩县兵工分厂”,它包括现在的郑州第二拖拉机厂、郑州钢铁厂、郑州水泥厂等地区,主要生产毒化战剂等化学武器。巩县先后建成的两个兵工厂在我国军工史、河南工业史、巩县近代史上堪称巍巍丰碑。

“老厂”和“新厂”的筹建,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翻身落马,在华夏大地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但窃国大盗袁世凯仍逆历史潮流而动,妄图重温黄袍加身的黄粱美梦。

为达此罪恶目的,就以“统一兵器制造,废除各自为政”为名,欲建造海军、陆军大型兵工样板企业各一个。鉴于当时的上海兵工厂、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等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旦南方的革命党起事,自己可能失去武器来源。

因兵工厂而设的巩县孝义火车站

于是,就在1914年春天,派大员堂文到北方的直隶、山东、河南几省勘察,确定了将新的陆军兵工厂筹建在河南巩县的意向。

当年夏季,袁世凯派人进驻巩县,筹备兵工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袁世凯委派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第一所主任、陆军中将蒋廷梓赴美考察,选购机器和原材料,罗织帮助建厂的专门人才。

1915年6月,袁世凯授命在京城成立“督办兵工事务处”,海军上将萨镇冰任督办(海军兵工厂后因为财力吃紧而夭折),陆军中将蒋庭梓任督办处总务处长,办公地点设在当时的北平铁狮子胡同。

1915年6月,蒋廷梓亲临巩县。他带领一班人不辞辛劳风餐露宿,考察总结出有利建厂的几个条件:

巩县地处豫西山区边缘,其地势“山河四塞,巩固不拔”,为中原战略要地;水有黄、清(伊洛)二河,陆有陇海铁路,交通便利;地下有铁、煤、耐火材料、紫砂陶料等矿藏,资源充裕。

上报得到总统首肯后,他们即速在陇海线上增设孝义车站,利用国外贷款购置设备,聘请洋专家任技术顾问;同时,又在同年8月派出购地委员兼驻厂负责人彭雨申、建筑股长洪中、庶务科长马仲伦、总务张干民、会计项元斩等一班子人马进驻巩县孝义镇白沙南地村,联系购地等前期事宜。

当时以每亩70元的裸地价格(有庄稼再加六元青苗费)前后两次共征用土地1449.63401亩(约合九十六万七千平方米),把厂房承包给从上海来的建筑公司,用砖由德国人布虚(原在汉口宝昌洋行服务)在当地建厂烧制,水泥则由上海等地供应。

经各路紧锣密鼓,孝义镇陇海铁路以北的“巩县兵工厂”终于破土动工。为了取得地方上的协助,还任命巩县知事嵇炳元为治法委员兼管工程保卫,让孝义五街大士绅李彭令任协助建厂的“稽查”。至此,官府与地方通力合作,边建筑厂房边安装设备边投入生产的“巩县兵工厂”日新月异。

正在建设中的巩县兵工厂

工程立项刚好一年,梦想称帝的袁世凯就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暴毙。这件具有讽刺意义的历史事件非但没有影响到兵工厂的建设步伐,反而更刺激了各路军阀利用“枪杆子”扩充势力的欲望,袁死后,各路军阀又先后几次扩建,终于在1925年全部竣工投产。

在兵工厂建厂的同时,根据需要准备另建一个火药厂,蒋廷梓因此到巩县老城一带考察。他发现城中有人称“藕坑”的一汪湖水,认为这是泉源活水,可以满足火药厂的用水需求。

报告呈递之后,不敢懈怠坐等的蒋廷梓才发现,巩县老城乃积水成坑,并非活水流泉,难以满足火药厂用水的需求,于是赶快修订规划,将火药厂改建在孝义镇的兵工厂东邻。

报告还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发现城内陆势低洼,取水方便;城外山环水绕,便于设防;此地距孝义镇的兵工厂不过十里之遥,远近合适;老城附近的南山又储有铁矿、紫砂陶土等许多火药制取必不可少的原料或辅助材料;渑池的烟煤、汤阴的铝矿、宛平的铜矿等资源又离此不是太远,因此上报袁大总统定夺。

当时,兵工厂筹建处根据在农耕社会中农民视土地如命根子的现实,对预备征购的土地,先造《购买地亩花户姓名清册》,对所征面积、四邻地界等都记录地清清楚楚,公布无误后一一兑付。尤其是地积丈量,不满足于一般的亩、分、厘等单位,更精确到毫、丝以下等不被重视的细微程度,其公平合理、童叟无欺的态度,不但令当事者满意,更使耳闻目睹的局外人心悦诚服。

正在建设中的巩县兵工厂分厂

时隔六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转嫁经济危机,趁国民党忙于内平派争外剿“共党”之机,悍然对我国东北武装侵略。国民党内有识之士,从日寇鲸吞我国领土的狼子野心中,预见中日大战在所难免,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看到化学武器的独特作用,便积极主张“筹备吾国破天荒之化学兵工厂,以应国防需要”。

兵工署审时度势,于1932年4月派化学工程专家吴钦烈、董显光,以兵工专门委员身份,赴美国考察国防化学工业,并订购机器设备和聘请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吴钦烈曾留学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及芝加哥大学学习并取得硕士学位,对美国的化学工业相当熟悉,所以很快就罗致了数位专家,采购了39.1万美元的化工设备。他把设备委托给旅美华侨李国钦先生代办托运之后,于当年11月份回国交差。

受当时巩县兵工厂的主要产品在国内外连连夺魁的影响,也是为了原料供应方便,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决定,将此化学兵工厂作为原兵工厂的分厂也建在巩县,隔陇海铁路与巩县兵工厂为邻。

1933年7月1日,“巩县化学厂”筹备处在南京挂牌成立,吴钦烈兼任筹备处长,张辅良为总务主任,胡尉任工务主任。同时在巩县建立了工程处,派化学工程师方志远负责在孝义先后两次征地633.818亩(约合四十二万三千平方米),拨国币150万开始土建。

正在建设中的巩县兵工厂分厂

《何梅协定》事件后,在中国人民抗日浪潮和日本对华强硬政策的压力下,蒋介石在1934年到1936年连续三年利用“国庆节” 后之次日(即10月11日)莅临兵工分厂视察,提出“发扬埋头苦干与勇往直前的精神,发展自己的兵器工业,抗击侵略者,收复失地”的口号,旨在加快建厂速度。工人则出于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加倍努力工作。不到三年,巩县兵工分厂就竣工投产,雄踞于中原大地。

应该提及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厂名称多有改变,先是 “巩县化学厂”,后改为“石河兵工分厂”,再改为“巩县兵工第二厂”,最后定名“巩县兵工分厂”直至南迁。这当然是对外保密、防止破坏的需要,但与工程进展程度不无关系。

技术资金赖他国 车站南北龙虎踞

建厂初期,因资金和技术必须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使外商攫得兵工厂建筑购料、机械设备、雇聘工程技术人员等许多特权。如1919年8月30日,因兵工厂向丹麦文德公司借款17万美元,年息为12%,所以,炮弹厂的设备都来自丹麦文德公司,安装压力机的工程师为丹麦人老曼。同年,兵工厂又向美商大来洋行借款120万美元,故枪厂的设备都来自美国布来德厂。

另外,动力厂的电机及厂内的大部电器设备都购自德国西门子公司,故引信工程师德林、压炮弹厂工程师马德、烧制建筑用砖工程师布虚、以及后来所建“新厂”中的活性炭厂工程师马斯德等都是德国人。“新厂”所用设备多为美国货,故聘请的美籍专家有:白伟德、哈克义、艾世德、麦思哥、思普林、过更生等人,其中哈克义甚至在1933年12月病故于巩县兵工分厂,长眠在异国他乡。

当年在巩县兵工厂工作的美籍工程师斯普林

鉴于当时国家落后,兵工厂不仅在技术、设备、人才上依赖外援,连日常生产需要的原料也需要他国帮忙。据1935年1月统计:枪管钢、枪件钢、炮弹钢、工具钢、马丁钢、熟铁等均购自德、奥、英等欧洲发达国家。紫铜、黄铜、白铅、锑等则购自美、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所用油类也大部分购自美国。酒精购自南洋群岛爪哇。无烟药及部分炸药,购自德、美、奥等国家。只有煤、焦炭、木材、硫磺、硝石、青铅、棉花及部分黑火药为国内产品。

在30年代,乘火车经陇海铁路孝义车站(即以后的巩县车站、巩义车站),就会看见车站东南有水泥预制板围起的巩县兵工分厂,当时人们都习惯称它为“新厂”或“毒气厂”。它靠陇海铁路一侧围墙上还加了很高的木板,即便站在火车顶上也看不到工厂内部。“新厂”在四十二万三千平方米的地基上建有八座厂房,一座办公楼,五所外籍工程师楼,一百间工人大住室,一所“工”字型住宅,二十所“中”字型住宅,一所医院,一个防毒医学研究所,一条铁路专用线,蔚为壮观。

孝义火车站的西北方向是“老厂”,也就是大门上嵌有“军政部兵工署巩县兵工厂”十一个大字的巩县兵工厂。它的主要生产区围有近四千米长的围墙,墙上架刺铁丝三道,必要时能通电流。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还建有岗亭,平时巡警持枪巡逻,壁垒森严。墙外10米处,又设刺铁丝一道,与围墙遥相呼应,让人望而却步。

1934年8月2日斯普林回国时与欢送的兵工厂分厂筹备处同仁们合影

“老厂”有四个出口:南门是火车专用线,原材料及成品都用火车经此门进出;东门正对砖厂,仅供建筑材料的运进,平时关闭,仅有厂警把守;北门面向白沙村靳家十字居民区,属职员专用门,只要职员通过,门卫必须敬礼,以示尊重;只有5米宽的西门是工人的唯一通道,布数排长10米的铁栅栏,设厂警把守,出入实行野蛮的人身搜查制度,防范十分严密。一万两千多名工人,到了上下班,把西门正对的几条街,挤得满满荡荡。

兵工厂的作息制度也很有意思:白班上午7:30~11:30,四个小时;下午12:30~4:30,四个小时;八个小时为一个工日。夜班下午5:30~9:00,三个半小时为半工,生产数量与半个白班相等。

考勤是这样的:工人唯一进出之西门内走廊南墙,挂有各车间工人姓名之小木牌,木牌下有白铁皮制成的红字工人姓名牌,上班时各自拿自己的姓名牌到班组挂入考勤箱。如果有人没能10分钟之内将自己的出勤牌挂入考勤箱,考勤员即将考勤箱锁封,即使上班也算缺勤,按旷工处理。旷工三天扣罚一个工日的工资。

落成的兵工厂气势恢宏:动力厂、炮弹厂、制枪厂、机器厂等四个分厂犬牙雄峙、各具特点;各分厂虽自成体系,但工艺衔接;建筑用砖烧制厂、职员宿舍、工人浴池、子弟学校、艺徒学校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发电厂的两座烟囱高高耸立,厂西南隅德国风格的水塔遥相呼应,这三座50米的建筑直插蓝天,互为犄角,擎天而立。

兵工厂当年修建的烟囱直插云天

这些建筑群面依伊洛河,背靠陇海线,与“新厂”虎踞龙盘于孝义火车站两侧, 犹如陇海铁路这棵长藤结出的两颗丰硕之果。

如果说兵工厂当时的地面建筑还算壮观,那么开挖在20米地下的被后人称为防空工程的地下建筑则更值得一书。

这个历时数年建成的地下工程有集体掩蔽指挥所、地下靶厂、烈性化工材料库、弹药库、军械库、地下防空洞及一些附属设施组成,总长度约20千米,总体呈“井”字型布局。该工程巧妙利用孝义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自然通风,依靠当地黄土坚固支撑的地质特性,借助老百姓喜欢依沟壑纵横的地势挖靠山窑洞居住的习惯,把巷道出口设在极其隐蔽的老百姓家里或数里之外的河滩地带。

集体掩蔽指挥所处于地下工程的中心位置,有数孔高4米的窑洞组成,面积大的60平方米,能容纳百余人,小的也有20平方米,一般可容十数人或数十人,用来做训示厅、办公室、临时车间等用。出中心有拱形通道与环卫四周的其他工程相连,拱形通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还设置有厕所、通风口等。为不受地面上突发事件的干扰,洞内还设有辘轳形状的专用发电机房,挖有备用水井,用水用电自成体系。

据过来人回忆,每当走到现在的国库三三九处(当年的枪厂附近),耳边仿佛又响起“啪啪”之沉闷枪声,虽然当时就找不到枪响的地方,但附近居民都知道这是地下靶厂在检验实弹性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巩县第二高中、第九初中求过学的人都记得,当时的校园内残留的地道入口,就是原先兵工厂地下工程的应急通道。

巩县兵工厂地下工程平面图

在当时,兵工厂地上各主要建筑(诸如各办公室、各分厂区、医院、学校等)都设有这样的应急通道,累计有47处之多。这些通道或线形、或弧形、或S形、或蝴蝶形、或螺旋形设计,不落俗套。它高1.9米,宽0.9米,仅供一人单向通行,沿阶梯逐级而下即可游览迷宫式的地下防空洞。

这个防空洞高2.26米,宽1.5米,用特制红砖三覆三券砌成,不但能抗击巨大的冲击力,而且线条流畅,供2人并行。沿着防空洞继续深入,它东到石河沿,西至洛河滩,南通和义沟,北达白沙村,横贯两厂,四通八达,状如蛛网,形如迷宫。

当年巩县兵工厂坚固的地下工程通道

1915年,人类梦寐以求的翱翔空中刚在欧洲萌生,中国人对刚刚诞生的飞机还闻所未闻,不应该建立后来才出现的飞机空袭、炸弹空投之类的防空意识。但巩县兵工厂当时何以有如此先见之明,就超前挖出了防空设施?据考证,兵工厂深入地下大兴土木,当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密,是为兵工厂先进的军工技术不能泄露而准备的。

后来,随着飞机在军事中的广泛应用,它才又增添了防空这一重要功能。实际上,在后来的日军空袭中,只要防空警报一响,全厂万余工人通过数量众多的各地道入口,数分钟之内即可疏散地下,通过防空地道撤离到数千米之外的安全地带。

当年巩县兵工厂地下工程墙上的指向标

一转眼,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岁月的更替非但因它深藏地下而淡化人们的关注,反而更引起今天的莘莘学子对有关历史的兴趣。当时的中学生,有的迷恋地道的冬暖夏凉来此小憩,有的沿着它曲径通幽尽兴而回,有的则极尽探究之乐趣,常常迷途不返,从数千米之外的百姓家里借道而出。

由于它设计科学,构造坚固,虽历经战火,又受近百年的风雨考验,但迄今功能未退。经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它是全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至今仍具有四级防空能力的人防工程。事实上,这个藏而不露的地下工程,不但保证了兵工厂当时先进兵工技术的绝密性,在后来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中也屡显奇功。

作者简介

白继周,1951年生于巩县北山口公社白瑶村,1969年进本村学校任民办教师,1979年考入开封第二师范巩县分校,毕业分配到巩县孝义镇中学教书。由于1987至1989年在郑州教育学院离职进修历史专业,对家乡历史人文产生兴趣,故被借调到巩义市委党史办公室从事史志编写工作,遂开始收集资料撰写地方史文章,1993年转行郑州水泥厂,已退休,至今著述数十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