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牛弹琴

 忠君玉将 2022-06-27 发布于内蒙古

战国时期,有一名音乐家叫公明仪,一天,他在荒地之下看见了一只老黄牛在吃杂草;就想展示一下它的本领,于是他抱着琴,跑在老黄牛的前面;摆好琴,开始演奏,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弹得很好,就抬头看老黄牛,他发现老黄牛在低头吃草,不听他的曲子,就以为这首曲子不好听,就换了首曲子,可牛还是在低头吃草,换了一首又一首,牛还是这样!最后牛竟然慢吞吞的走了!公明仪灰了心,唉声叹气的往家里走,大家纷纷跑来安慰他,说到:不是你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你在弹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给不懂这个东西的人说更深奥的道理,简直是对牛弹琴。

这里,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距离,这里有弹琴者的孤独,这里有牛的不懂。

一次塔林花愉快之旅,与当地人唠嗑,说布谷鸟的叫声,就是“布谷、布谷”,意思是种好谷子。旁边的一个领导表示不服,他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没钱、咋整”,是对经济发展的担忧和焦虑;而在一个老板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没钱、不整”,没有利润我什么都不干。一个声音,有不同的理解;一篇文章,有不同的阅读感受。

高雅的《命运交响曲》对于没有音乐细胞的人来说,就是噪音;庸俗的论调有市场,就是迎合了这些俗人的世界观;高的不一定就有市场;错的,不一定就没听众。当时的哥白尼,说的对不,咋就烧死了呢?岳飞错了吗,咋就有了一个莫须有罪名?

因此,琴者,要搞明白的:首先是对象,给谁说的问题。俞伯牙给钟子期说,他就明白,于是就有了知音的千古一说;说诸葛亮,他不知道草船借箭;说范蠡,他不知道吴、越之争和卧薪尝胆;说西游,都不知道九九八十一难的历练;这说还有啥意思啊。干脆别说了,只因为不懂。

琴者,一定是想说的,说的这个东西,整高了,人家没听懂,是做工作的不到位:明明是五年级的孩子,你整大学的问题,不对了吧?明明是大学生,你说的问题,是小儿科,人家又觉得你小瞧他了,整低了吧,人家不听了;总之,你说的这个东西,是他关心的、是符合实际的、是他想得到的,你说就对了。高了不懂,低了不听!琴者,要把握好分寸。所谓说到心坎上的话,才会听众众多。解决实际问题,是琴者的智慧。

琴者,一定要搞明白的就是,看具体的牛,说具体的话,才是对的,想说到话,牛听明白了,接受了,才达到目的了。因材施教,是关键所在。

牛,就是牛,牛不懂《友谊地久天长》的优美,更不明白“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韵律,你给他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你整的个泪流满面,它依然关注的是草和水;牛的本质就是牲口,虽然它的眼睛比你的大,叫声比你洪亮,但是它的智慧比不了你,它的祖祖辈辈都只是牛。这是普普通通的牛。

  

牛,会不会成为牛魔王,成精呢?神话中的牛,就真的娶了个妻,还有“矿“(铁扇),关系网也不少,就连孙悟空也要托关系,借扇子过火焰山,这个牛,已经不再是牛了,是神仙了,是手眼通天、法力无边的了。你弹的这个琴,可要注意了,不小心的话,就把你给吃了!有人说,那只是神话,是用来骗人的把戏,你当真了,就绝对的幼稚了。我想说的,就还真有这样的牛人,不信你就和鲁班比比斧子、关公面前舞舞大刀,不用试,一试,就剧终了。这是神牛。

牛,还有一种,就是你稍作点拨,就知道你啥意思了,这种牛是思考的、进取的、有发展潜力的。一些专家说(其实接触过牛的人都知道),牛是懂人的部分语言的,经过长期的训练,知道你的口令,你给它放音乐,它真的心情也舒畅,还会多产奶。对这样的牛,琴者尽管弹琴,叫它舒服到死,叫它吃草、喝水、生犊、产奶、出肉,甚至连皮带毛,都为你所用,而无怨无悔的对你依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