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1.甘姜苓术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6-28 发布于山东

271.甘姜苓术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甘姜苓术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甘草6克  白术6克  干姜12克  茯苓12克  
加减;
1.本方加杏仁,可治孕妇浮肿,小便自利,腰体冷痛;
2.加红花,可治妇人久年腰冷带下;
3.加附子,可治老人小便失禁,腰腿沉重冷痛,及男女遗尿至十四岁犹不已者;
4.若寒多痛甚者,再加细辛配附子,以助温经散寒之力。
本方现代常用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 栓闭塞性脉管炎,椎管狭窄,冠心病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属寒湿痹阻于肌肉、经脉或关 节、脏腑的多种疾病。 1.足痛   2.尿频、遗精  3.腰酸   4.寒湿伤脾  (临床报道] 1.胃炎  2.小儿泄泻   3.尿频   4.阳痿  5.半身汗出  6.产后损伤性腰痛  
 [主治] 肾着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 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本方主治寒湿下侵所致的寒湿痹着证。临床上以身重,腰以下冷痛, 舌苔白,脉沉缓或沉迟为证治要点。
    (《金匮要略》)
    [异名]  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甘草汤(《古今录验》,录自《外台秘要》卷
17)、肾着汤(《千金翼方》卷19)、除湿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9)、苓姜术甘汤
(《类聚方》)、茯苓于姜白术甘草汤(《奇正方》)。
    [组成]  甘草二两(6g)  白术二两(6g)  干姜四两(12g)  茯苓四两(12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功用]  温脾胜湿。
    [主治]  肾着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
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病机分析]  本方之主治病证,乃寒湿之邪外袭,痹阻于腰部所致。盖腰为肾之
府,寒湿之邪侵及腰部,着而不去,故名肾着。究其致病原因,一则因过度劳累,汗出
过多,腠理开泄,而“衣里冷湿”,寒湿病邪从肌腠侵入,故原书说:“身劳汗出,衣里
冷湿,久久得之”;二则淋雨涉水;三则久居湿地,均可致寒湿之邪循经而人。寒邪凝
敛收引,湿邪重着粘滞。腰部感受寒湿,阳气不得通达,痹着不行,日久失治,则气血
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见腰部冷痛,或沉重不舒。原书所谓“如坐水中”、  “形如水
状,、“腰重如带五千钱”等,皆为形容腰部既冷且重之词。本方证病变部位在躯体下
部,虽属下焦,但内脏尚无病变。因上焦无热,故口不渴;饮食如故,则示胃腑无病;
小便清长自利,乃下焦有寒所致。至其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皆为寒湿阻滞,阳气不通之象0
    [配伍意义]  本方是为治疗寒湿之邪外袭,痹阻于腰部而致之肾着而设。肾着一
证,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府,实由于脾不胜湿,留着于肌肉所致。故在治疗上,
不必温。旨,只需对肌肉经络之寒湿得以祛除,则肾着之证可愈。正如尤怡所云:“其病不
,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制水”(《金匮要
略心典》卷中)。故本方重用干姜为君药。《神农本草经》卷2谓其能“温中”,“逐风湿
痹”。《本草经解》卷中亦谓其“辛温能散寒也,逐风寒痹着,辛温能散风湿,而通血
闭也。”盖本品性味辛热,味辛则能散能行,以散寒除湿通痹;温热之性则能通阳化气,
故以之为君。因湿邪较重,故用茯苓为臣药,以健脾利水,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茯
苓与干姜配伍,一温一利,祛湿而不伤正。佐以白术益气健脾燥湿。《本经逢原》卷1
云:“白术生用则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之功。本品性味甘苦温,既能益气补脾,又能
燥湿和胃,与干姜配伍,一温一补,俾脾胃健则寒湿祛,此治本之图也。使以甘草和中
健脾,调和诸药。四药相伍,共奏温中散寒,补脾胜湿之功。寒祛湿消,阳气通达,则诸证可愈。
    本方配伍特点,是由温中散寒和健脾祛湿二方面的药物组成,辛热温散以祛寒,甘
淡健脾以渗湿。.适用于寒湿外侵,痹阻于肌肉、经络之间,外无表证,时日已久的腰以下冷痛重着证。
    [类方比较]
    1.本方与理中丸  均用干姜、白术、甘草。但理中丸用人参与干姜相配,为温中
祛寒之剂,主治中焦虚寒证;本方以茯苓与干姜相伍,为温中祛湿之方,主治寒湿之邪痹阻于腰部之证。
    2.本方与苓桂术甘汤比较,用药亦只一味之差。苓桂术甘汤君茯苓,臣桂枝,旨
在温阳利湿化饮,是以祛水饮为主的方剂;本方是君干姜,臣以茯苓,旨在温中散寒祛
湿,是以祛寒湿为主的方剂。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寒湿下侵所致的寒湿痹着证。临床上以身重,腰以下冷痛,
舌苔白,脉沉缓或沉迟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本方加杏仁,可治孕妇浮肿,小便自利,腰体冷痛;加红花,可治妇
人久年腰冷带下;加附子,可治老人小便失禁,腰腿沉重冷痛,及男女遗尿至十四岁犹
不已者;若寒多痛甚者,再加细辛配附子,以助温经散寒之力。
    3.本方现代常用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
栓闭塞性脉管炎,椎管狭窄,冠心病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属寒湿痹阻于肌肉、经脉或关节、脏腑的多种疾病。
    [使用注意]  身重、腰痛属湿热内侵者,忌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原书云:“肾着之
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
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
之。”由于本方主治肾着,故《备急千金要方》卷19称其为“肾着汤”。本方对后世影
响较大,在组成变化及临床应用方面,都有发展。从方剂组成分析有以下几点:①加温
里祛寒药,如肉桂、附子之类。例《外台秘要》卷17引《经心录》肾着散,于本方加
桂心,并加杜仲、牛膝、泽泻,主治肾着腰痛;《血证论》卷8肾着汤,即本方去茯苓、
干姜,加附子、红枣,主治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②加化湿利水药,如苍术、
泽泻、防己、薏苡仁之类。例《易简方》肾着汤,于本方加苍术,主治腰重而冷痛者;
(辨证录》卷2肾痹汤,即本方去干姜,加防己、薏苡仁、附子、肉桂、山茱萸、杜仲、
石斛、地骨皮,主治肾痹,腰膝重痛,两足无力等。③加补气健脾药,如人参之类。例
《普济方》卷108引《如宜方》肾着汤,即本方加人参组成,主治中湿,一身关节尽痛,
小便自利,脉沉缓而微。④加宣肺及理气活血药,如杏仁、陈皮、香附、木香、川芎之
类。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7肾着汤,由本方加杏仁,主治妊娠腰脚肿痛;《陈素
庵妇科补解》卷3肾着汤,即本方去干姜,加香附、陈皮、木香、川芎、苏叶、当归、
白芍、大腹皮、苍术、黄芩、羌活,主治妊娠胎水肿满。在主治方面,除身重、腰痛
外,延伸至妊娠胎水肿满,中湿关节一身尽痛;《杂病源流犀烛》卷16肾着汤,主治女
痨疸,薄暮发热恶寒,额黑微汗,手足热,腹胀如水,小腹满急,大便时溏,身目黄
赤,小便不利。近年出版的.《金匮要略讲义》对本方的适应证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指
出: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遗尿,遗精,妇人年久腰冷带下等,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疑难阐释]  关于肾着的含义  腰为肾之外腑,寒湿之邪,伤及腰部,著而不去,而致的腰部冷痛,沉重不舒等症,名肾着。
    [方论选录]
    1.徐彬:“肾着者,言粘着不流动也。但卫气出于下焦,肾有着邪,则湿滞卫气,
故身体重。腰为肾之腑,真气不贯,故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者,盖腑有邪,则腰间带
脉常病,故溶溶如坐水中,其不用之状,微胀如水也。然反不渴,则上焦不病。小便自
利,饮食如故,则中焦用命而气化,故总曰病属下焦。湿从下受之,故知其身劳汗出,
衣里冷湿,久久得之。必曰因劳者,肾非劳不虚,邪非肾虚不能乘之耳。然虽曰肾着,
湿为阴邪,阴邪伤阳,不独肾矣,故概曰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谓统腰腹而为
重也。总之肾着,乃湿邪伤阴,肾亦在其中,与冬寒之直中者不同。故药以苓、术、甘
草扶土渗湿为主,而以干姜一味温中去冷。谓肾之元不病,其病止在肾之外腑,故治其
外之寒湿而自愈也。若用桂、附,则反伤肾之阴矣。”(《金匮要略论注》卷u)
    2.汪昂:“此足少阴、太阴药也。干姜辛热以燥湿,白术苦温以胜湿,茯苓甘淡以
渗湿,甘草甘平和中而补土。此肾病,而皆用脾药,盖土正所以制水也。”  (《医方集解.利湿之剂》)
    3.周扬俊:“肾为水脏,而真阳伏焉。肾着之病,肾气本衰,故水火俱虚,而后湿
气得以著之,何也?水与火为类,故易召也,其人身重,湿也。腰如坐冷水,有水状,
湿气胜也。不渴者,阳明未尝热也。小便利,膀胱未尝热也。饮食如故,中焦亦不病
也,故曰病在下焦。而又申明所致病之由,言身劳则阳气张而汗出,湿人则阴气久而不
散,以致冷痛腹重犹如彼也。然论病固下焦症也,而主方皆中焦药,岂无故哉?人之阳
气,原于下而盛于中。今因中州无恙之时,再一厚培脾土,使土旺可以制湿,阳壮足以
发越。故取干姜之辛热,茯苓之淡渗,加于补中味内,三服可令腰温,全不及下焦药
者,恐补肾则反助水益火,无由祛湿也。仲景明言下焦,药反出中焦者,不令人想见微
旨耶?”(《金匮玉函经二注》卷u)
    4。尤怡:“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身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下冷痛,腹
重如带五千钱,皆冷湿着肾而阳气不化之征也。不渴,上无热也。小便自利,寒在下
也。饮食如故,胃无病也,故曰病在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盖所谓诸
湿袭虚,病起于下者也。然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
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甘、姜、苓、术辛温甘淡,本非肾药,名肾着者,原其病也。”
(《金匮要略心典》卷中)
    5。沈金鳌:“此寒湿浸淫肾之经络病也。腰为肾腑,寒湿浸淫于腰,痹着肾之经络,
气血不得转运,故身体重,下连带脉,则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名曰肾着。而
脏腑胸腹之里无病,所以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肾部,躯壳受邪也。
此因身劳汗出得之衣里冷湿,而湿为阴邪,痹于下焦,阳郁不得跻,邪应于外,则腰以
下冷痛,内应则腹重如带五千钱,以甘、术、姜、苓温中健脾导湿,而清其源,则不治
肾而着自愈。”(《沈注金匮要略》卷11)
    [评议]  对于肾着病的发病机制,诸家的见解不一。或认为本病非肾之本脏受病,
其病位在肾之外府,乃因寒湿病邪,侵及“肾之经络”,即所谓“躯壳受病”,因其证不
是肾之阳虚,故其治疗也不从温肾祛寒着手,而从温补脾土,散寒除湿立法,故药用
甘、姜、苓、术。周扬俊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肾着之病,肾气本衰,水火俱虚,而
后湿气得以着之。”对于方中不用温阳补肾之品,而重在温补脾土的治法,周氏解释为
“恐补肾反助水益火,无由祛湿也。”以上观点,孰是孰非,应结合原文进行分析,方能
全面了解。仲景方世称医方之祖,不仅配伍严谨,用药丝丝人扣,而且是辨证求因,审
因论治的典范。有时虽然叙证简略,但只要方证合参,就能理解其中之精义。甘姜苓术
汤,药仅四味,皆为温补脾土,散寒除湿而设,无一味及肾,若有肾阳虚衰之证,则仲
景决不致有如此之误。周氏之说,于理欠通。
    [验案举例]
    1.足痛  《叶天士医宗大全》:陆,24岁。饱食则哕,是为胃病。两足骨骱皆痛,
阳明胃脘不司束筋骨,故痛,议转施阳气法,苓姜术甘汤。
    按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运化腐熟功能失常,故见饮食
则哕,又气血不足,则筋脉失养。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寒湿易于侵
袭,痹阻两足,不通则痛。故投苓姜术甘汤以温中补虚,散寒除湿。俾寒湿去则阳气通,气血调则疼痛止。
    2.尿频、遗精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某男,73岁,武士。平生小便频数,
腰冷如坐水中,着厚衣履盖而坐,精液不自禁时泄,久治无效,如此已十余年矣。余诊
之,心下悸,即与甘姜苓术汤痊愈。
    按语:古稀之年,脾肾皆虚,脾虚则统摄无权,肾虚则封藏失职。且寒湿之邪浸
渍,故见腰部冷痛,小便频数及滑精遗泄等症。因病程较久,难期速效,故投本方培补
中土,以资化源,俾脾旺则肾气亦旺。若于方中加温肾固涩之品,则其效更佳。
    3.腰酸  《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某男,24岁。初诊主诉:腰酸月余,因腰一圈
均酸,且有重坠感,纳少眩晕,脉缓,舌苔薄腻。曾经某医投补中益气之剂无效。改用
甘姜苓术汤加生苡仁、炒当归、怀牛膝、桂心燠土以胜水。5剂后复诊:腰酸好转,纳
食有增,但感头重眩晕,水饮上冒,拟前方合泽泻汤。5剂服后,诸症痊愈。追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语:腰为肾之府,寒湿痹着,阳气不通,故见腰酸重坠,纳少眩晕等症。前医投
补中益气之剂,亦无大错,其未效者,因无散寒祛湿之功耳。故改用本方温中补脾,散
寒除湿,加桂心温阳散寒,牛膝补肾强腰,当归养血和血,生薏仁助苓、术以祛湿,方
药对证,故取效甚速。
    4.寒湿伤脾  《中医药学报》(1989,3:37):某男,32岁。肛门流粘液物淋漓不断
已3月余。西医肛诊:认为是直肠环状内痔,致使肛门括约肌闭锁不全,诊断为:“肛功
能紊乱……”。屡进西药无效,服清热燥湿之中药数剂,亦罔效。会诊:见肛门处时有
粘液流出,日渐增多,矢气则便出,虽节食数日,亦无济于事。舌质淡苔白,六脉沉
细,询之尚有腹部腰际冷重之症。此乃寒湿伤脾所致。治宜健脾除湿,温中散寒,以本
方加白芍、木香、焦山楂,二剂尽,腹胀腰重如释,、肛门处已很少有粘液流出,原方继
服3剂,则诸症悉平,随诊2年,未见复发。
    按语:脾虚不运,湿浊下注,加之寒湿内侵,故见肛门时有粘液流出,而伴腰腹冷
痛重坠等症。证非湿热所致,故用西药消炎及中药清热燥湿而罔效。于是,改弦易辙,
宗仲景之法,投肾着汤温中补脾,散寒胜湿,加白芍养阴缓急止痛,木香、山楂行气健
脾,消食和胃。认证准确,选方得当,:故疗效甚佳。
    (临床报道]  ,
    1.胃炎  以本方加益母草、红花、延胡索为基本方,治疗胃炎311例。随证加减。
治疗结果:痊愈213例,有效67例,无效31例。痊愈的213例中服药最少6剂,最多
66剂。配合针灸治疗者126例。治愈率为68.5%;总有效率为90%r”。
    2.小儿泄泻  以本方加藿香、木香、葛根、车前子、白蔻仁;麦芽为基本方,治
疗小儿泄泻250例,随证加减。结果:痊愈180例,好转65例,无效5例cx。
    3.尿频  以本方加肉桂、附子,若伴白带过多者加山药,遗精加桑螵蛸或煅龙牡。
治疗尿频者113例。其中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3岁;小便次数间隙时间最长者2
个小时1次,最短者5分钟1次。病例的共同特点是:小便次数增多,不同程度尿急,
腰酸膝冷,手足易凉,小腹亦有凉感,受寒或洗澡后加重。结果:痊愈90例,好转17
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79.1%,总有效率为94.6%C3J。    .
    4.阳痿  以本方加肉桂、淫羊藿为基本方,治疗阳痿症26例。若伴遗精选加五味
子、桑螵蛸、煅龙牡。结果:痊愈23例(服药6--30剂)。其余3例中,1例病程较长
(10年),服药21剂无效而自行停药;1例治疗后有反复,时轻时重;1例配合针灸治愈(4J。
    5.半身汗出  以肾着汤治疗半身汗出,伴有身冷畏寒等症状的患者12例。病程最
长者2.5年,最短者半年。其中有布氏杆菌病史者2例,风心病史者1例,非特异性结
肠炎病史3例;左侧腰以上出汗者4例,右侧腰以上出汗者2例,左半身出汗者3例,
腰以上出汗者3例。服药后,治愈9例,好转3例。服药最少者2剂,最多者12剂(,。
    6.产后损伤性腰痛  以肾着汤减干姜,加用附子、桂枝、枸杞子、牛膝、杜仲、
独括、桑寄生、细辛、乌药、当归,治疗产后损伤性腰痛,属寒凝型者18例。结果:
痊愈n例,好转6例,无效1例,治愈率占61.u%[6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