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身不遂,有瘀血?补阳还五汤补气化瘀,横扫气虚血瘀

 文炳春秋 2022-06-28 发布于浙江

清代名医王清任曾有云:“人体阳气有十成,左右各五成。凡一侧偏废,则已丧失五成之阳。本方意在补还五成之阳,故取名'补阳还五汤’”。

是说如果人的正气是十份的话,这十份随着不断地消耗,现在就剩五份了,这时候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就会导致瘀血,瘀血在头部就会中风,最终导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中风的后遗症。那把少的五份正气补足,再加些活血化瘀的药,中风症状就会慢慢好转。所以,取名补阳还五汤。

半身不遂,有瘀血?补阳还五汤补气化瘀,横扫气虚血瘀

瘀血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问题,导致瘀血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气虚。

《难经·八难》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气有推动、温煦、固摄、气化等重要作用。

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的循行、津液的输布,都要靠气的激发和推动。血液不溢出脉管之外,又必须靠气以固摄。

若气虚无力推动血运,致使血行迟缓,通而不畅或部分不通,以致血流瘀滞或不同程度的凝而为瘀。若气虚无力固摄,则血溢脉外,离经为瘀。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所以首先必须行气,然后才能活血化瘀。

半身不遂,有瘀血?补阳还五汤补气化瘀,横扫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症见半身不遂,口歪眼斜,言语不利,吐字不清,口角流涎,或行动不利,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本方证由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

正气亏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喝斜,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所言:“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气虚血瘀,舌本失养,故语言謇涩;气虚失于固摄,故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而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气虚血瘀之象。

本证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即王清任所谓“因虚致瘀”

治当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

半身不遂,有瘀血?补阳还五汤补气化瘀,横扫气虚血瘀

组方: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克。

方中重用黄芪黄芪乃性味甘温之补气要药,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

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当归性味甘辛温,而当归身以补血为主,故此方不选用当归身。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桃仁化有形之瘀血,红花化无形、分散之瘀血;川芎活血行气止痛。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共为佐药

诸药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本方的配伍,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半身不遂,有瘀血?补阳还五汤补气化瘀,横扫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不仅是补气活血的代表方剂,后世医家多有沿用,成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典名方,而且直到今天,补阳还五汤仍为治疗中风瘫痪不可多得的有效良方,被国内外医学界予以高度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