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下学期5月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6-28 发布于山东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下学期5月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各俱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记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摘编自李书磊《<红楼>景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是因为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并有诗的素质,叙述与诗交融为一体。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可看出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一部小说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但却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的实质可能是仁心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

A.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悟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4.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旗飞舞

魏巍

第三阶段的作战地区在北汉江以西、金化以东和金城以南的弓形战线上。郭祥所在的第五军,对这里的地形比较熟悉,被调到这个地区来,准备对黑云岭的敌人展开进攻。712日上午,师政治部派人来授予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一面红旗,要他们把它插上黑云岭的主峰。三连的战斗情绪顿时达到沸腾状态,全连都在红旗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黄昏时分,突击营向前开进。邓军和周仆站在交通沟旁边,与出击的战士们一一握手。军文工团和师文工队的男女队员敲锣打鼓,喊着口号,说着快板。松树杈挂着的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与《歌唱祖国》的歌曲。

“小钢炮”在前面高高地举着红旗,战士们一个个挺着胸脯,步伐越发显得威武雄壮了。敌我阵地之间,横隔着一道宽阔的金城川。为了在攻击时避免敌人炮火的拦阻射击,同时为了迅速而突然地攻上敌人阵地,指挥员们费了许多心思,才想出一个新奇的办法,就是事先在敌人的山脚下秘密地挖一些屯兵洞,使部队在攻击之前偷偷地潜伏在这里。郭祥的突击营于当晚午夜时分偷渡过那道宽阔的大川,在敌人山脚下的林莽之中潜伏下来。

这种战斗方式,使各级指挥员在精神上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他们惟恐敌人有一丝一毫的察觉,也惟恐哪一位战士在敌人盲目的射击下负伤而忍受不住。郭祥和老模范蹲在一个小小的洞子里,真是觉得百爪挠心,实在难捱。终于天又黑下来。总攻时间一秒钟一秒钟地迫近了。通讯员小牛两只眼眨也不眨地望着我方阵地。当秒针刚刚踏上下午九点钟时,只听他尖声尖气地欢叫了一声:“看,信号弹飞起来啦!”话音未落,人们就觉得身子猛地一震,炮火的风暴遮天盖地地轰鸣起来。郭祥和老模范等人立即出了洞口,向我方阵地一望,只见三颗红色的信号弹,还飘坠在空中。数百门大炮出口的闪光,像连续不停的闪电,把半面天空照得通红。尤其是成批的火箭炮弹,拖着长长的火尾巴从顶空穿过,像赤红的钢板一样,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使整个的大地都为之震动。

这场炮火急袭,整整进行了20分钟。霍地又腾起三颗绿色的信号弹,郭祥立即跃出洞口,举起驳壳枪高喊了一声:同志们!冲呵!部队在激越的冲锋号声中,向着黑云岭的主峰冲去。在火光与硝烟中,可以看到三连突击排的前面,有一面鲜艳的红旗,火团似地在向前滚动。

冲在最前面的是乔大夯率领的爆破组。他们拿着爆破筒,挟着炸药包,向前飞快地跑着。山坡上共有七道铁丝网,已被炮火摧毁了五道,第六道也被他们迅速炸开,只剩下最后一道了。一个战士接着扑上去爆破。烟尘还没有散,乔大夯就领着爆破组的同志冲了上去。哪知冲到跟前,才发现这道足有两公尺宽的屋脊形铁丝网,只炸开了一道小口,仍然不能通过。乔大夯立刻塞进一根爆破筒准备拉火,后面一片冲杀声,回头一看,火光里闪着一面红旗,突击排已经冲了上来,只有几步远近,爆破已经来不及了。地堡里的敌人已经清醒过来,重机枪正哗哗地射击着。如果让红旗退回去,同志们就会遭到更大的伤亡。

乔大夯心里一急,登时出了一身大汗。他立刻对爆破组大声喊道:“同志们!爆破来不及啦!我们不能让红旗老等在这里。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啦!”说着,他把手里的爆破筒往旁边一扔,就趴到了铁丝网上。爆破组的其他四个同志也纷纷丢掉了炸药包和爆破筒,挨着他那长大魁伟的身躯,在铁丝网上趴成了一排。乔大夯还一个劲儿地挥动着他的手臂,大声地喊:“同志们!快过去呀!快过去呀!”其他几个组员也跟着喊:“不要犹豫了!”“为了胜利,快过去吧!”

突击排的同志停下来了,怎么忍心从自己同志的身上踩过去呢!连长齐堆心里热辣辣的,不知怎样处理才好。带领突击排的副连长疙瘩李更急得什么似的,摆着手说:“不行!不行!快下来组织爆破!”这时,郭祥和他的通讯员小牛已经赶了上来。他见到这种情景,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乔大夯听见郭祥的声音,又几乎用哀求的声调说:“营长!你就快下命令吧!为了胜利,你就让大家快踩过去吧!”郭祥回头一看,红旗已经停止前进,后面还拥挤着数百名战士,队伍里正在不断地增加着伤亡,就把心一横,牙一咬,把驳壳枪果断地一挥,说:“同志们!踩过去!”

这一声号令,响彻云霄,震人心魂。在中国大地上,这一支战胜千难万险、冲过雪山草地的铁军,今天不得不踏着自己同志的肉身前进了。他们仿佛在一刹那间变成了生着羽翼的天兵飞上了主峰,那面在主峰上飘扬的红旗,在硝烟与火光中也显得更加鲜红了。

(节选自《东方》,有删改)

6.下面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是当代作家魏巍所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为背景,深刻再现在那火红的岁月中,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和情感历程。

B.本文通过进攻黑云岭,特别是过铁丝网的叙述,成功地塑造了以郭祥、乔大夯为代表的一批英雄群像。

C.疙瘩李不愿从战士身上踩过去,体现了他的优柔寡断与心地善良;郭祥指挥战士们踩过去,体现了其雷厉风行与坚决果敢。

D.文章在数百门大炮轰击敌人阵地的场面描写中,通过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我志愿军进攻炮火的猛烈。

7.下面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情节设计别具特色,主线清晰,高潮部分主要采用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的迅速发展,使情节紧凑,矛盾冲突非常集中。

B.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把战士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传达给读者。如乔大夯在喊出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啦后趴到了铁丝网上,真实地表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文章使用第三人称叙述,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叙述人能够随时关注志愿军战士的言行,灵活自由地反映战争场景。

D.小说叙述了一件攻占山头的事,没有长津湖之战那样惨烈,也不是什么大事件,却能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主题。

8.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多次写到的红旗的作用。(4分)

9.魏巍说: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与刚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这样最可爱的人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比:替。②耨(nòu):锄草。梃:棍棒。穿窬():穿墙(偷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衡,通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D.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因此他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1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4分)

2)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4分)

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2分)

14.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花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15.下面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雨后蝉鸣,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蝉之踌躇满志,是因为它既得时、又得地。

B.颔联病后的频频把盏,不知满足,睡梦醒后,倚楼远眺,心中生起无限情,可见情之深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

C.颈联化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句子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诗和贺诗都借荣而复枯的秋草来抒发情感。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给人以寒冷之感。

1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         

         ,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王安石列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当面对着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依然坚守自我,做到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一文中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1820题。

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如果大自然不赋予人类以怜悯心来支持他的理性,那么,人类尽管有种种美德,也终归会成为怪物。……很显然,这种的程度,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真切得多。理智使人产生自爱心;而加强自爱心的,是头脑的思考。自爱心使人汲汲于关心自己,使他远离一切使他感到为难和痛苦的事物。哲学使人孤独,哲学家在看见一个受难的人时,竟暗自在心中说:你想死就死吧,只要我平安无事就行了;只有整个社会的危难才能惊醒哲学家的沉睡,把他从床上拉起来……野蛮人绝没有这么高超的本领;由于他缺乏智慧和理智,因此,他总是地发挥人类天然的感情。在社会动荡不安时,在街头发生争吵时,奔赴现场的总是平民,而行事小心的人却往往;把打斗的双方拉开,挺身出来阻止诚实的人们互相厮拼的,往往是市井小民和菜市场的妇女。

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自然一种的感情。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既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又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它能使每一个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设身处地    一往无前    敬而远之    心宽体胖

B.感同身受    一往无前    避而远之    身强体壮

C.设身处地    一往情深    敬而远之    身强体壮

D.感同身受    一往情深    避而远之    心宽体胖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因为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所以还有一个这样优点

B.怜悯心是自然一种的感情。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虽然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但是还有这样一个优点

C.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在自然状态下,不仅怜悯心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一个这样优点

D.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

20.文中画横线句子若改写为哲学使人孤独,哲学家在看见一个受难的人时,无动于衷;只有整个社会的危难才能使他挺身而出……”看起来更为简洁、流畅,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小生,老生,小旦,花旦,老旦,小丑,一个戏班子里,这些角儿都要配齐。戴胡子的老生要两三个,小姐丫鬟三四个,跑龙套四五个。要不然你把戏单递给人家——戏单上可是有两百多个戏哪,人家一点,你就暗暗叫苦:

      ①     ,那戏怎么演。美花自己也上台,吃这口饭,还是要听观众喝一声彩。观众说“    ②     ,美花她们,就觉得多大的辛苦也值了,眼神里闪闪发亮。我也奇怪,以前,只听说城里人送戏下乡,没有听说过    ③     。说到这一点,美花就很自豪。她们这个乡下戏班子,广州、杭州等城市到处跑,把戏做到各个城市去,大家都是很欢喜的。再三四天,这个场子做完,美花他们就要回常山去演出了。此时夜幕降临,做戏的人从后台钻出到世俗的炊烟里去。她的姐妹们,大概已经把晚饭做好了。

(摘编自周华诚《做戏》)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施一公在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熟悉领域前沿动态、丰富充实自己……求知是为了知道知识的边界,探索则是为了跨越边界;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进一步拓展人类知识的前沿和边界。

②屠呦呦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说: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将通常的加热提取改为低温提取,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请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的内容,请以“三峡联盟中学”华强的名义给施一公或者屠呦呦写一封信,谈谈你的认识和想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不少于800字。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下学期5月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D【解析】D项说法绝对。材料三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多是,不是全部。

2.C【解析】C却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错误,材料二中明确说明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3.A【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A项说的是从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项说的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D项说的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4.①引证法,作者引用了刘鹗的语句论证了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的观点;例证法,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论证了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喻证法,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论证了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实属正常对比论证,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论证了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

【解析】从论证方法上看,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引用鲁迅的话和刘鹗《老残游记》中的话,使用了引证法;列举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使用了例证法,表现宝玉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的形象特点;“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使论证形象生动;“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使用了对比论证法,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突出宝玉对女子珍重体贴的性格。

5.①两者都很少写景,景语成语化、缺少个性因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都是情节中心论者,都以情节为中心,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没有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解析】结合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里现个性的”“写景的成语化”“《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概括出《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是:都很少写景,景语成语化/缺少个性。结合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闻文”“《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概括出原因是:因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都是情节中心论者,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6.C

7.B

8.①是文章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照应文章标题,使文章结构和谐、严谨。烘托人物形象,红旗一路在前,永不退缩,表现了志愿军英勇无畏的品质。彰显主题,象征着军魂与胜利,激励士兵,歌颂了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

9.①用细节凸显人物个性。如通讯员小牛两只眼眨也不眨地望着”“尖声尖气地欢叫,在紧张兴奋中体现他的纯洁与勇敢。用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乔大夯的无畏、郭祥的果敢都是通过自身语言,表现了他们的坚韧与刚强。用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出征时,领导送别、文艺表演、播放歌曲,烘托出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运用群像描写,塑造多个人物形象,反映时代风貌。

6.C【解析】优柔寡断错,疙瘩李是不忍心下命令从自己同志身上踩过,不是优柔寡断

7.B【解析】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错,应该是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牺牲精神

【解析】开头师政治部派人来授予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一面红旗,要他们把它插上黑云岭的主峰。三连的战斗情绪顿时达到沸腾状态,全连都在红旗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红旗代表了胜利,鼓舞了军心;冲锋时可以看到三连突击排的前面,有一面鲜艳的红旗,火团似地在向前滚动”“火光里闪着一面红旗”“如果让红旗退回去,同志们就会遭到更大的伤亡”“我们不能让红旗老等在这里”“红旗已经停止前进,后面还拥挤着数百名战士,队伍里正在不断地增加着伤亡红旗的形象烘托人物形象,红旗一路在前,永不退缩,表现了志愿军英勇无畏的品质。战斗结束后“那面在主峰上飘扬的红旗,在硝烟与火光中也显得更加鲜红了”红旗象征着军魂与胜利,彰显主题,歌颂了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从情节看,红旗贯穿全文,作为文章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结构看,文章题目是“红旗飞舞”,红旗的形象照应了标题,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解析】通讯员小牛两只眼眨也不眨地望着我方阵地。当秒针刚刚踏上下午九点钟时,只听他尖声尖气地欢叫了一声:'看,信号弹飞起来啦!’”这里运用细节描写,突显小牛的兴奋心情;郭祥立即跃出洞口,举起驳壳枪高喊了一声:'同志们!冲呵!’”“他立刻对爆破组大声喊道:'同志们!爆破来不及啦!我们不能让红旗老等在这里。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啦!’”“乔大夯还一个劲儿地挥动着他的手臂,大声地喊:'同志们!快过去呀!快过去呀!其他几个组员也跟着喊:'不要犹豫了!’'为了胜利,快过去吧!’”这里运用语言描写,表现指战员的坚韧与刚强;文章第一段“邓军和周仆站在交通沟旁边,与出击的战士们一一握手。军文工团和师文工队的男女队员敲锣打鼓,喊着口号,说着快板”“松树杈挂着的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与《歌唱祖国》的歌曲”描写出征时的场景,烘托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小说塑造人物有郭祥、乔大夯、小牛、疙瘩李等个体描写,也有人物群像塑造,如“邓军和周仆站在交通沟旁边,与出击的战士们一一握手。军文工团和师文工队的男女队员敲锣打鼓,喊着口号,说着快板”“'小钢炮’在前面高高地举着红旗,战士们一个个挺着胸脯,步伐越发显得威武雄壮了”“爆破组的其他四个同志也纷纷丢掉了炸药包和爆破筒,挨着他那长大魁伟的身躯,在铁丝网上趴成了一排”运用群像描写,塑造多个人物形象,全面反映时代风貌。

10.A【解析】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不能用的主语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在不能用后断开,排除CD;“不果所言”此处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所言”作“果”宾语,意思是“不认为他的话(主张)有成效”,即“不听信他的主张”,中间不能断开,要在宾语“所言”后断开,排除B

11.D【解析】D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错,是孝顺父母,是友爱兄弟。

12.C【解析】C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结合原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分析可知孟子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

13.①(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完全洗刷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②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

③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仪呢?

【解析】

1,意动,感到耻辱;,完全;,洗涮;如之何,怎么办。

2,怀着;,尽、完。

3救死救(于)死,摆脱死亡;,足;,何,哪里;,讲求。

14.①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

【解析】根据王如施仁政于民可知,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根据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可知,政策生产方面应该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根据“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可知,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

【参考译文】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

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呜呼,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

15.C【解析】C白诗和贺诗都借荣而复枯的秋草来抒发情感理解错误。第六句系从白居易的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化出,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行道上更行更远还生的草色喻示思念之殷切;不同之处则是白居易着眼于枯而复荣的春草,借喻别情之满、之盛;贺铸这里写的却是荣而复枯的秋草,其中暗寓失意之恨。

16.①失意之恨。首句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怀乡思归。征尘断处见归程,秋雨新洗,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怀乡情重,思归心切。多病之愁。病来把酒不知厌,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为借酒浇愁,可见愁之深重。迟暮之感。斜阳落日斜晖,秋风发上生,秋风萧萧,鬓发的斑白,都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

【解析】“经雨清蝉得意鸣”:“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蝉之踌躇满志,正是因为它既得时、又得地。言下已隐含人不如蝉的况味,表现了人生失意的哀伤之情。“征尘断处见归程”: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当此病后偷闲、偶尔登临送目之际,思归之念便又油然而起。“病来把酒不知厌”: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这里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病前早已借酒浇愁,病中被迫停饮;仿佛欠了的债要加倍偿还,故病后愈是贪杯,愈可见病中难以消停的情状。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病痛之苦。“秋风发上生”:一年一度的秋风,最能动人归兴,诗人此时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得梦想成空,徒然催人早生华发而已。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人生迟暮之悲。

故答案为:失意之恨。首句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怀乡思归。征尘断处见归程,秋雨新洗,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怀乡情重,思归心切。多病之愁。病来把酒不知厌,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为借酒浇愁,可见愁之深重。迟暮之感。斜阳落日斜晖,秋风发上生,秋风萧萧,鬓发的斑白,都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

17.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茂、塞、度。

18.B【解析】设身处地的意思是替别人着想,感同身受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后者更符合怜悯心的含义。一往无前的意思是一直往前,无所阻挡,一往情深指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原句意思是野蛮人会无所阻挡、毫无保留地发挥人类的自天然感情,应该用"一往无前敬而远之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避而远之指避开、远远离开,原句没有尊敬的意思,而是躲避的意思,应该用避而远之心宽体胖意思是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安详,身强体壮意思是身体强壮,原文中没有心胸开阔的意思,因此此用“身强体壮”。

19.D【解析】原文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自然一种语序不当;二是……关联词使用不当。怜悯心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怜悯心有一个这样优点之间形成递进关系,因此要用不仅……而且……”连接,又因为在前后句主语一致的情况下,关联词要放在主语后面。只有D项全部修改正确。

20.①从内容上看,原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形象地描摹出哲学使哲学家孤独的具体可感的情形;从修辞手法看,原句用了比喻手法,将哲学家的自爱心使他只关心自己比作沉睡,生动形象。从写作风格上看,原句用形象直观的语句来阐述怜悯心这个比较抽象的论题,更容易为人理解。

【解析】原文“哲学使人孤独,哲学家在看见一个受难的人时,竟暗自在心中说:你想死就死吧,只要我平安无事就行了;只有整个社会的危难才能惊醒哲学家的沉睡,把他从床上拉起来……”中有心理活动描写和比喻手法的运用,非常形象。原文用的例子都比较直观,例如“把打斗的双方拉开,挺身出来阻止诚实的人们互相厮拼的,往往是市井小民和菜市场的妇女”,所以这句话里面“哲学使人孤独,哲学家在看见一个受难的人时,竟暗自在心中说:你想死就死吧,只要我平安无事就行了”,用的例子和全文风格一致。修改完之后,虽然简短些,但是远远不及原句生动,与整体风格不太一致。

21.①角儿不够用这场戏演得好乡下地方送戏进城的

【解析】第处,根据上文这些角儿都要配齐”“戏单上可是有两百多个戏哪,人家一点,你就暗暗叫苦可推知,叫苦的原因是演员不够,故此处可填写角儿不够用之类的句子。第处,根据上文吃这口饭,还是要听观众喝一声彩,观众叫好,演员才会觉得多大的辛苦也值了,故此处可填写这场戏做得好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根据上文“只听说城里人送戏下乡”“没有听说”可以判断,此处所填的内容与前文应是相对的,故此处可填写“乡下地方送戏进城的”之类的句子。

22.①炊烟借代日常生活,以实代虚,形象鲜明。②“炊烟用单一的形象来代指纷繁复杂的人间生活,以简代繁,具体生动。③“炊烟特点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生动活泼,与后文的晚饭相照应。

【解析】此时夜幕降临,做戏的人丛后台钻出到世俗的炊烟里去,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世俗的炊烟借代日常生活,以实代虚,给人以直观而具体的感受。以炊烟借代生活,把复杂的世俗生活比作单一的炊烟,以简代繁,具体生动。“炊烟”特点鲜明,写出了生活的烟火味,生活气息浓郁;且与后文“大概已经把晚饭做好了”的“晚饭”相照应,语体一致。

23.

【审题】

这道作文题,以施一公和屠呦呦这两位杰出科学家的语录或事例,讲述了在科研领域,甚至是学习上,求知、积累与探索、创新的重要性。施一公的话中,求知包括“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熟悉领域前沿动态”“以各种方式丰富充实自己”,但求知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名利、学识等,更是为了可以更好地探索,如探索人类知识的前沿和边界。而屠呦呦的事例,就可以作为上述关系的证明。若屠呦呦团队没有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求知与积累,没有对“中医药学的精髓”的积累与继承,他们就无从找到青蒿素提取的理论基础;但若没有“将通常的加热提取改为低温提取”这一方式的创新和探索,青蒿素也无法被提取发现。

试题要求给施一公或屠呦呦写一封信,而信件主题依然是要围绕求知、积累与探索、创新进行的。若是给施一公写信,则可以回应其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作为切入点,指出我们会把努力求知与积极探索作为自己未来学习与工作生涯的重要指示,并可进一步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求知、去探索。若是给屠呦呦写信,则首先应该归纳分析出上述事例所体现出的求知、积累与创新、探索,并表示自己既会在学习阶段努力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创新。

立意:

1)打好求知基础,努力前行探索。

2)求知永无止境,探索不应止步。

3)若是探索不停息,求知空间便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