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人最宝贵的品质是怀疑,它是打开世界的钥匙

 玖弋阁 2022-06-28 发布于上海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检验的生活不值得过。"

现实中,不要说生活了,可能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信念都没有质疑过。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信念成了习以为常的道理,刻在心里,毫无怀疑。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对职业女性的要求:平衡生活和工作。

为什么只要求职业女性,却不要求职业男性?仅仅因为女性要照顾家庭的信念,就要让女性在家庭和工作间疲于奔命,男性却只要工作即可。

时代在变化,当初女性无须外出工作,自然精力百分百在家庭;当女性走出家庭时,“照顾家庭”的信念当然要改变!

可是为什么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成了女性在走向社会时另一道无形的枷锁?

一切就因为我们没有怀疑的精神,向那些习俗的信念发出质疑。

怀疑,到底有什么用呢?它是找寻答案的开始,是对我们信念的思考。

哲学中有一个流派叫怀疑论。他们问天问地问众生,总之一切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的疑问出于对世界的好奇,也出于对真理的探寻。

《怀疑颂》毫无疑问是一本哲学散文,作者维多利亚认为哲学需要与时俱进,怀疑论需要成为新生代的立足点。这样,才能避免被极端主义者、宗教狂热者蛊惑,才能时时更新我们该抱持的信念。

当然,她口中的怀疑论不是毫无节制地狂问一通,让人哑口无言。相反,她倡导的怀疑论是为了审慎地决策、自我反省,让人生活在一个更民主的时代。

{
哲学,是虚构的
}

哲学是虚构的,就像国家、神话一样是虚构的。尤瓦尔 赫拉利在简史三部曲中就曾提到,人类通过故事形成了群体的概念,比如国家。

虚构的故事让人们走到一起,在这个虚构的蓝图上,建立相应的体制。

哲学诞生于求知的欲望,人们抛弃神话投向逻辑。当故事解释到某个程度,人类希望找到更能站得住脚的解释,哲学便一步步发展出抽象思维。哲学无法离开神话、文学,它们诞生在一起,诞生在人类虚构的过程中。

斯宾诺莎认为所谓的美德、秩序都是虚构的,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尼采说除了可以论断每个人和自身一致以外,其他论断都是虚幻的。

人类以万物之灵自居,忘了许多事物是我们虚构命名的——社会是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社会契约是这些虚构的叠加,只有这样才能免于威胁继续生存。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名称和事物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语言不过是装在上面的东西。对于正义等抽象词汇,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人类对它们的理解不如颜色气味这么直观,仅仅因为我们虚构体制的需要才给个方便的称呼。但从头脑中出现的抽象概念未必人人一样,所以它们容易出现歧义。

哲学是虚构的,现实世界的认知来自虚构,自然我们的怀疑就来自知识的局限性,我们的认知是人为创造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同角度的真相,毕竟真相也是人类构建的。

{
哲学是一项关于怀疑的运动
}

如果哲学是虚构的,我们当如何?

答案只有两个,要么继续怀疑,要么继续哲学启蒙思潮的运动。只要哲学依然进步,依旧同虚构的世界关联,我们就要不断抛弃偏见,找到真理。

如何找到真理?自然是怀疑。哲学的问题是永恒的,而答案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不断怀疑,不断找寻答案。

作者引用孟德斯鸠的观点。只有跳出自身局限性来看待自我,才能审视风俗习惯的荒诞性,重新思考那些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信条、思想的合理性。

对一切习以为常的事物全盘接受是荒谬的。在孟德斯鸠看来,并不存在正常生活方式,只有最符合人性需要的生活方式。达到符合人性需要的生活方式,就需要对现有的生活方式进行检视,通过提问最终分清需要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在哲学家看来,意味着怀疑和审视自己的话语。

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责,就需要不断怀疑、审视自己的生活。

{
个体的清醒与群体的狂热
}

人总是想从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当个体与群体产生共性时,个体会感觉到被接纳的安全。不过维多利亚告诫读者,不要迷失在群体观念中,因为那些观念很可能是一种长期的驯化。

这种驯化往往通过思维框架起到了过滤作用,它同文化有关。一旦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盲目的狂热推崇就占据了个体的心智。

思考是痛苦不安的,因为那是对现有观点和信条的挑战。极端思想会排斥疑问式的思考。极端思想用一个象征性标签就可以简化各种立场,这样的简化是以群体为名义的思考,为个体带来便捷和舒适。也许这就是个体寻求群体庇护的原因。

相对地,怀疑的态度是一种自我否定、内省的思考态度。个体如果不能承受思考,就会逃避它,躲入群体的羽翼下,最终思考会远离个体。当个体陷入对群体的依恋和满足时,个体就逃离了思考带来的内心孤独和不安。

一旦开始思考,个体就开始远离了习以为常的表象,远离了群体共性,这获得积极自由的道路。这条路意味着时刻内省、自我管理、不随波逐流。这样的审视带来的是不确定性,是人性极力回避的东西,也是积极自由的代价——为自己负责。

在个体清醒和群体狂热间,个体需要做出选择,用怀疑去审慎地决策,用讨论去找出最佳方案和论据。

{
结语
}

《怀疑颂》绝对不会告诉你那些深奥的哲学理论,更不会告诉你笛卡尔如何论证“我思故我在”。它最多告诉你笛卡尔没有能够对“存在”本身做出演绎。

这本哲学散文,在于形散,看似细碎地东拉西扯,不过是诉说当代世界对怀疑的抛弃,对多元的故步自封。

更准确地说,这本书经常有令我一瞬清醒的妙句。或许它更像一本箴言集,整本都是怎么划都划不完的金句。

【文/云玖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