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帘洞集萃:从“山中最胜处”到正岩的“价值洼地”,水帘洞到底经历了什么?

 岩茶教室 2022-06-28 发布于福建

这又是一个酝酿了很久的专题。

我和水帘茶馆的刘在野认识也有那么3456年了,一直约了做一期她们家的山场主人专题,但是因为他们家的茶馆在“遥远”的武夷山市区,你们知道Y老师平时是个又懒又忙的人,答应下来了又墨迹墨迹的拖了很久。

前一阵子刘在野又和我打了电话,我以为她是又来催稿的,正忙不迭的应承到我明天就去的时候,她却非常正式的告诉我,本人刘在野已经是天心村水帘小组的小组长了,现在受广大组员的委托,和岩茶教室交涉一下“为什么对于水帘洞这样的顶级山场,岩茶教室平时都不闻不问的?”

水帘茶馆主人、天心村水帘组小队长刘在野 供图/刘在野

其实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扰了我很久,我曾经在朋友哪里喝到过一款非常顶级的水帘洞老丛,但是问她是谁家的,却怎么也不肯说。

我走山场的时候,也好几次路过水帘洞一带的山场,也发现其中一些老丛的树幅在正岩区域简直算的上巨大,但是这些树分布在很多村民手里,一时也不知道该找谁。

▲楼梯岭老丛

我把我的这些疑惑和刘在野这么一说,刘在野很痛快的建议岩茶教室做一期水帘洞的集萃,让岩茶粉丝可以稍微全面一点的了解一下这个这几年被冷落的顶级山场,接下来的操作也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关键岗位有人好办事。

刘在野非常麻利的帮我们落实了采访的山场主人。这大概也算是岩茶教室历史上“最官方”的一次专题报道了。

而且作为武夷山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刘组长还特意陪着我们爬完了每一个山场,贡献了无数精彩照片。

对于这种于公于私都大力支持我们的山场主人,我觉得必须在开篇大篇幅的正式表扬一下。

N01.

水帘洞

真的是你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正岩茶吗?

作为水帘洞的小组长刘在野和我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水帘洞的茶真的是太便宜了”。

可以这么说在各个岩茶的主流品牌中,只要是标注山场的茶,水帘洞可能是你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正岩山场茶。

比如XXX香的水帘洞肉桂市场零售价3500/一斤。要是比比水帘洞再便宜的正岩茶要么就标一个含糊其词的正岩肉桂,要么就干脆不标山场。

这确实让人觉得水帘洞就是核心山场里的二级地段。

除了主流品牌在有意无意的“踩低”水帘洞这个山场之外,现在大火的各路电商其实也在对水帘洞“背后插刀”。

曾经有一位深谙茶叶电商内幕的高人和我透露,在各类靠流量割韭菜电商中,最好用的招牌往往不是牛栏坑肉桂,而是水帘洞肉桂。

他说牛栏坑这个名字这几年太火了,热度已经蹭不到了,大家都知道几百块买不到牛栏坑,就算拿好一点的茶来凑数,大部分会买牛肉的又多少都对岩茶了解一些,或者碰到高手找茬的概率就高了很多。

相比你随便拿一个什么茶冒充水帘洞肉桂那成功率就高多了。毕竟水帘洞的图片也多,随便找一找都是。所以这几年水帘洞肉桂隐然已经成了阿迪奈斯们的最爱。这就让真正拥有水帘洞山场的这些山场主人们有些挠头了。

而造成这种原因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人少!

在我们采访水帘洞山场主人的过程中也了解到,水帘组的人丁在天心村的各个小组中算是少的,据说当年分产到户的时候还不足十户。甚至于因为人少,当年承包山场的时候,水帘洞一些非常顶级的小山场分配给了其他组的村民。即使到了现在,水帘组的人数也不过就20来户。

▲水帘洞的三贤祠在世遗拆迁前是刘在野家的老宅

虽然也有像岩茶圈的顶流品牌瑞泉这样的绝对大户。但是大部分山场主人主要还是依靠批发为主,各自拥有的小山场也不尽相同,这样对山场的宣传没有形成合力。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上个世纪之前武夷山山场的大开荒时代,水帘洞附近也开辟了非常多的新茶园。

这些茶园从品质上来说确实和核心区的老茶山有一定的落差,但是因为当年水帘洞作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名气极大,这些新开辟的茶园大多也都以水帘洞命名。

而这些对于真正的水帘洞核心产区的好茶来说,真真正正的上演了一场鸠占鹊巢劣币驱逐良币的大戏。

N02.

水帘洞的真实

远不是被忽略那么简单

其实说起成名之早,名气之大、品质之佳。水帘洞山场绝对都是岩茶世界里数一数二的存在。

在乾隆年间成书的《武夷山志》一书中你根本找不到什么牛栏坑慧苑坑的影子,但是在书中,有在这本书里对于水帘洞有详细的记载:

      水帘洞丹霞嶂北,一名唐曜洞天。石壁广数十丈,高称之,斜覆为厂。中构祠观数处,不施陶瓦,风雨不侵。岩顶有水日珠泉,自上泻下,随风飘洒,状如珠帘,注于池,山中最胜之境也。

位置和形态都说的清清楚楚,而且说的特别明白的是“水帘洞”是“山中最胜之境也”。

▲水帘洞瑞泉岩唐曜洞天说的都是一个地方

水帘洞这副著名的对联,篆刻于明朝的嘉靖年间,也是属于三坑两涧内年代最久远的石刻了。

说到这里就要特别的说一下,水帘洞到底属不属于三坑两涧,其实并不是一个名字上的归属感。

我一直在表达一个概念,三坑两涧这个地理概念其实更多是表达了一个范围,她包含了南至九曲溪北至碧石一带东至北崇阳溪西至三仰峰的这样一个有点清晰有点模糊的区域概念。

但是这个概念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并不被接受,市场上必须要求你要有一个准确的山场划分,所以现在市场上关于岩茶的好山场才有了什么三坑两涧两窠两洞这样越来越多的地理划分概念。

虽然岩茶产区的细分也是古已有之的事情,但是具体到水帘洞,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在历史上,水帘洞就是归属于慧苑坑的小山场。地位应该足以比肩现在大火的枫树窠和古井之类的小山场。

在40年代,林馥泉做的《武夷茶业之生产制作及运销》一书中第一次记载了关于三大坑的详细记录:

      武夷重要之产茶地多在山坑岩壑之间,产茶最盛而品质较佳者有三坑,号武夷产茶三大坑,即慧苑坑、牛栏坑及大坑口是也。所产之茶称为大岩茶。为品茶家所重视,慧苑坑所属岩厂自坑口计起有桂林岩、青云岩、苓脚岩、幔陀上下厂,霞宾上下厂,水濂洞内中外三厂,慧苑岩东西厂,竹窠岩、景云岩、三仰峰等,倒水坑之天井厂亦系此坑之支流。

      牛栏坑,坑宽而短,兰谷岩、宝国岩属之。大坑口主要岩厂有神通岩、宝珠岩、天心岩之九龙窠等,其他岩厂垦辟茶园在此三坑亦属不少,惟茶厂厂址不在此三坑,故未一一列入。

其中关于慧苑坑的记载详细记录了“慧苑坑所属岩厂自坑口计起有桂林岩、青云岩、苓脚岩、幔陀上下厂,霞宾上下厂,水(珠)濂洞内中外三厂,慧苑岩东西厂,竹窠岩、景云岩、三仰峰等”。看到没有,水帘洞不仅归属于慧苑,还是慧苑的大户,一人独占内中外三个厂。

按照林馥泉在1941年的记录,全武夷山最高潮时的三、四百家岩厂,到了上世纪40年代,由于战争的原因,市场萧条,仅剩55个岩厂。这55个岩厂中,归属于现在水帘组范围的就有水帘洞内外中三厂和青狮、瑞泉两厂,占据了近10%的开工份额。

▲青狮岩全貌

即使抛开这些历史上的名气不说,单纯从岩茶山场的的硬件条件来说,水帘洞绝大部分的山场背靠高耸崖壁,日照水文土壤条件都是上上之选。

以土壤为例,我国著名的农业专家王泽农教授,曾经在40年代写下《武夷茶岩土壤》论文,将武夷山的山场土壤划分为9个大类15个小类,其中水帘洞山场的土壤有三个分型。

其中瑞泉一带的梯式茶园的土壤和九龙窠竹窠一带的茶园土壤同属于九龙窠砾砂土;而青狮一带的斜坡茶园更是和牛栏坑到水坑的茶园土壤同属广宁砂粘土的类型。

▲青狮岩老厂老丛水仙

我们在采访中,很多山场主人都对水帘洞茶品质和现有市场地位感到很不满,但是又有点无可奈何。

N03.

这是一期

探索水帘洞“深度”的专题

水帘洞现在的精彩之处也绝不仅仅在于早些年的三大厂范围。

▲水帘洞整体卫星图

刘在野和我们介绍说,水帘组的山场现在除了水帘洞、走马楼、毗邻瑞泉岩的青狮岩、岩仔下。

前年拍卖的大热山场状元岭斑竹窠一带也有水帘组的山场,甚至于慧苑的七路一带也有不少水帘组村民的山场,而七路与水帘洞顶的瑞泉岩也算是山水相连的山场。

▲岩仔下老茶厂

原本按照岩茶教室贪多求全的德性,我们当然的希望当然是东南西北走一遭的。

但是作为小组长的刘在野建议我们说,先集中力量在水帘洞核心区域做一个展现,把市场上对于水帘洞的种种误解扭转过来,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也先优先选择了天心村水帘组的组员。

因为这次也算是和天心村水帘组的“官方”合作,所以我们也难得的展现出官方媒体该有的特质“听话”,哈哈只是个玩笑。我们对这样的建议也非常认可,只是这样下来选择的范围又更缩小了一圈,即使组长出马,也只找到6户合适的山场,离岩茶教室的迷信数字7还差一户。

这时候组长刘在野又大气的表示,要不我家多出点茶,也是走马楼这片的,但是内容不用多写了,这样对村民比较公平。

▲瑞泉岩肉桂

于是就有了了这次六户人家七处山场的山场主人集萃之水帘洞。

接下来的七天,我们将和大家分享这些水帘洞山场主人心目中最能代表水帘洞的山场滋味,他们分别是:

01'刘明官、刘在野父女

武夷山市水帘一号茶业有限公司

瑞泉岩·肉桂、青狮岩·梅占

02'张树心

武夷山市树心岩茶厂

瑞泉岩·百年老丛

03'吴在兔、吴全勇父子

武夷山市天心村兔子哥岩茶厂

青狮岩·老丛

04'张树发、张俊父子

武夷山市水连天茶业有限公司


青狮门·老丛

05'吴在利

武夷山市岩育茶厂

牛角洞·老树梅占

06'吴全伟

武夷山市濂上岩茶业有限公司

铁灶岩·肉桂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按采访顺序排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