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面色代表了什么,你知道吗?

 文炳春秋 2022-06-28 发布于浙江

如果你在看病的时候,医生通过观察你的面色就能够知道你最近的身体状况,你是否觉得挺神奇的?其实这是因为中医一般将皮肤的颜色划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色调。颜色可以反映身体内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内存在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早有经典中医书籍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思是面部色泽是由于气血上荣于面而成,且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因而面部的血脉丰富,脏腑气血充盈所以面部红润有光泽;同时面部皮肤色泽变化易于观察,故机体的变化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应出来,所以临床上以望面色为主。

一、常色

常色是指人体健康时面部皮肤的色泽。我国正常人的面色是红润光泽,神采内含。由于体质、季节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面色存在一定差异,如某些家族性肤色偏白、偏黑等;如春季可见面色稍青,夏季可见面色稍赤等。

二、病色

人体在生病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称为病色。根据病色有无光泽,又分为善色与恶色。若患者面色光明润泽为善色,说明疾病较轻,预后较好;若患者面色晦暗枯槁,说明病情较重,预后多不良。根据患者面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变化可以代表不同脏腑的疾病,而且可推断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

(1) 青色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及惊风。由于身体内寒邪凝滞,或气滞血瘀,或疼痛剧烈,或筋脉拘急,致使机体脉络受阻,血液运行不通畅,故见青色。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多由于阴寒内盛、疼痛剧烈,可见受寒导致的突发脘腹疼痛的患者;面色青灰,口唇青紫,手脚冰凉,可见于心绞痛、肺气病等患者;面色青黄相兼者,大多属于肝郁脾虚、血瘀水停。若孩童眉眼之间、鼻柱及唇周发青,多属惊风或欲做惊风之象,可见于高热抽搐患儿。

(2) 赤色

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真寒假热证。患者面色红赤,多因热迫使血液运行,面部血管扩张充盈导致。

满面通红、目赤,为实热证,由于热势向上蒸腾,血行加速而充盈于面,可见于脏腑火热炽盛或外感邪热亢盛患者;午后(一般为下午1-2点)两侧颧部潮红,为虚热证,多见于久病内伤,如肺结核患者。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时不时颧部泛红像化妆了一样,且位置游移不定,中医称为戴阳证(真寒假热证),多见于久病脏腑阳气极度衰竭的患者,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3) 黄色

黄色主脾虚、湿证。患者面色发黄,多因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不足,导致面色失荣;或机体湿邪内蕴,脾失健运,脾土之色外现导致面黄。

面色黄且枯萎无光,称为萎黄,多属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面色黄而水肿者,称为黄胖,属于脾虚湿蕴,水湿外溢肌肤所致;面目一身皆黄者,称为黄疸。其中黄色如橘皮色者,称为阳黄;黄色如烟熏色者,称为阴黄。

(4) 白色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虚证患者可见面色白,是因为气虚虚,不能上泛于面所致。寒证患者面色白,是由于寒凝,机体脉络收缩,血行迟缓;或是阳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运行于面部的血液减少,亦可见于白色。

面色淡白,唇、舌色泽淡的患者,多由于气血不足,贫血、失血患者多见;面色晄白(白的发亮,没有血色)患者,多属于阳虚寒证;晄白水肿患者,则多属阳虚水泛;面色苍白伴大出血患者,为脱血;面色苍白伴手足厥冷、冷汗淋漓等,多属于阳气暴脱之亡阳证。面色苍白也可见于寒证,血行凝滞。

(5) 黑色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疼痛。肾属水,其色黑,所以由肾主失常导致的疾病患者面色多黑。肾阳虚,阴寒内盛,血液失温,寒邪凝滞经脉及阳虚水饮停滞,皆可导致脉络痉挛拘急,血液运行不畅,故可见面色黑。

面色黧黑晦暗(色黑而黄),多属肾阳虚;面色黑而干焦,多属肾阴虚;面色紫暗黧黑,伴有肌肤甲错(皮肤干燥,有细小裂纹)者,多属于瘀血;眼眶周围发黑,多属于肾虚水饮内停,或女性寒湿带下。

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若观察到自己的面色与平常相比出现异常,不要过度惊慌,可能是暂时性的,如过多的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会导致皮肤变黄,这不需要特殊治疗。若面色变化,且存在其他的不舒服的症状,应尽早就医!临床上,医生会结合患者的脉象、症状等其他表现,全面地进行的分析判断患者的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