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材储存之特殊类药材该如何储存

 爱中药爱健康 2022-06-29 发布于北京

夏季,天气炎热,多雨潮湿,很多东西都容易因为高温潮湿而变质,中药材也不例外,中药材储存不好,就会发中药材发霉变质,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性质的中药材,更应该值得我们注意。中药应该如何存储呢?

中药材的品种多、门类广,有植物的根茎、花实,又有动物的肢体、脏器,亦有矿产加工品,其质地不同,性质有别。因此,不同中药材对储存环境条件要求也不同。如芳香类药物气味易于逸散,动物类药物易于虫蛀,甜味的药物多易生霉,含糖分较多的药物易于吸潮等。

 中药材的含水量超过15%时,容易发生虫害、霉变等变质。因此含水量高的药材,要借高温、太阳、风、石灰干燥剂等力量.选用晒、晾、烘、微波、远红外线照射等方法,将含水量降到15%以下。

  降低中药材含水量最常用方法是:把药材摊在席子上,摆在太阳下晒。有条件的可用架子把草席架空。对于一些含水分或淀粉较多的药材,如贝母、百合、延胡索等,应先用开水烫煮或蒸;再在太阳下晒。有些药材不耐久晒,如麻黄,久晒后有效成分的含量会减少,应放在通风的室内或遮荫的棚下阴干。

值得注意的是,药材在于燥前都要充分散开.使其干燥均匀,避免局部含水量超标发生霉变。同时为了保持药材的纯净度,干燥室应清洁通风,干燥器械要干净无污染。

根据不同药材性状的不同,中药材的储存方法、条件也就不同。如:

蛇、虫等动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在中药中占有相当比例,有不少动物类药材更是临床不可或缺,如乌蛇、虫、僵蚕等,但是动物类药材储存中极易虫蛀而废弃。此类药材以往多采用先酒制或炒制后再储存的办法,但储存一定的时间仍可发生虫蛀,造成较大浪费。

研究表明,寄附于这些虫类药材上的虫卵,其孵化、生长、繁殖的季节多从5月份开始,我们可以在4月底或5月初将其晾晒1-2次,然后分别置小缸或其他容器中,以新鲜生石灰粉覆盖。量大时可分层相间放置,亦可视具体情况,将上述几种药材分别以小竹筐盛装,再同放于石灰缸中覆盖、封口。使用时取出,筛去生石灰即可。

人参等名贵中药材的储存。人参、西洋参为常备贵重药材之一。但在贮存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虫蛀造成浪费。目前有关储存的方法比较多,一般随贮量的不同而异。量较小时可采用乙醇法储存。选择大磨口瓶,瓶内底部加一纱网,装入人参或西洋参,随即加入人参或西洋参1%量的95%乙醇,再加盖密封,则参药经久不蛀,新鲜如初。

防潮湿是关键的容易发生霉变的玉竹、苁蓉类药材。有不少单位在储存这类药材时是在霉雨季过后再行水洗晒干,但此举往往造成水溶性成分的流失,而影响疗效。比较好的保存方法是,在霉雨季节来临前,将这类药材充分晒干,置于适宜容器内加入滑石粉覆盖。滑石粉质重细腻,性质稳定,在炮制学上常作为烫炙水蛭的辅料。用于贮放这类药物可收到较好的防潮防霉效果。

易受虫蛀的大枣、龙眼肉等根果类药材控制储藏温度是关键。很多单位在夏季储存这类药材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温度与湿度过高,如果温度控制的较好,可杜绝虫蛀的发生。一般来说,当室温低于25℃时即可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还可以将这类药物晒干装袋密封,暑季来临时即可转入地下室或防空洞中,利用地上与地下温度差的悬殊,既起到类似冰箱的作用,又克服冰箱容量不足的矛盾。

责任心是储存马钱子类药物的关键。马钱子类药物主要是含毒性,这类药物主要有马钱子、巴豆、木鳖子等,在贮存过程中,一般不变质。但因其毒性大,保存时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剧毒药品的管理办法之规定加强管理。

还有香气外溢的麝香类药材也要注意。麝香之香走窜,冠于群香之首。类似之物尚有安息香、苏合香等。在保存时须特别注意密闭、低温、避光。应先将其装入塑料袋,再置入棕色磨口瓶中,以蜂蜡或石蜡封口,于冰箱内2~ 8℃保存,效果较好。此外,有些高价药材容易生虫、发霉,如人参、虎骨等,应密封保存,用石灰保持药材干燥。(综合整理:张绍国 主管中药师 济仁--中小微中药材种植/加工与销售联盟秘书长)

“药用植物及制剂绿色标志图形专利及商标”的授权使用申请流程:

        第三人(申请人)向北京济仁医药科技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书(纸质文件和电子版),北京济仁医药科技中心进行材料审核,符合条件通知第三人提交检品(含土壤检品和产品检品,数量根据检测单位需要免费寄送。),北京济仁医药科技中心收到检品三个工作日内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实验室进行检测;北京济仁医药科技中心收到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后,检测合格的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专家论证,参会专家不少于7人,论证结束后3个工作日向商会移交材料,商会颁发授权许可,不合格产品原路退回。

被授权人也可以向北京济仁医药科技中心提交半年之内的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检测费用自然免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