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线、CT、MRI、超声,骨科检查选哪一项?

 田园漫步168 2022-06-29 发布于河南
作者 |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 叶思婷 罗俊华
绘画 |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 叶思婷 
审校 |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 林定坤 侯宇 
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占据了重要的部分。
X线、CT、MRI、超声...
患者们在面对眼花缭乱的检查时,常常会产生一些困惑:
“这个是检查什么的?”
“为什么我要做这个?”
“检查做越贵的就越好吗?”
今天,广东省中医院骨科的“灵魂画手”叶漫婷博士用漫画手绘的方式为大家揭开这些检查项目的神秘的面纱。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
X线检查
Image

Image

X线检查,又称“X光检查”,我们骨科检查中的“老朋友”。往往几张照片,便能将我们的骨性结构拍得一览无遗。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01
成像原理:射线透视看

身体结构的密度厚度对X线阻挡程度有所不同。在拍片的过程中,X线能够穿透肌肉,却无法穿透骨骼,因此投射在底片上的射线,经过处理后,能够形成展现整体骨骼形态的影像。

02
适用范围:骨科疾病初筛

骨科就诊时,X线片往往作为初筛的手段,无论是对于整体结构的观察,还是对于骨骼情况的评估,都能快速地协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尤其是在外伤性的问题评估,如骨折、关节脱位等,成像直观、明确,对临床指导意义强。哪怕是拍出来没有大问题,对医生的诊断也是一个参考的支持。

03
整体评价

优点:价格便宜、检查快速、成像整体性好、辐射量小等。

缺点:组织的影像会相互重叠,对细节的评价欠缺,且只能提供很少的软组织信息。

CT检查
Image

Image

CT检查,和X线片一样,同样是通过X射线进行成像。

而不同的是,它的成像是立体的,而并非平面的。
01
成像原理:切片透视看

Image

CT检查的成像是“切片”成像,可根据病情从正面/侧面/横断面进行成像,从而获得用多张“切片”,再组合成立体的骨性三维结构图,可以清晰分辨细微的损伤,对细节的观察较为全面。


02
适用范围:进一步明确骨性结构病变

CT检查同样侧重于骨骼的成像,相比于X线片的整体性,CT更擅长于细节的呈现,可以更为直观的显像细微的隐匿性骨折,或者严重骨折的相对位置信息,对医生制订诊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除此以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软组织病变信息。

同样是看骨性结构,为什么有时做了X线片,还要做CT?
相较于X线对所有结构重叠后的单张显像,CT能够对整体结构进行层层扫描,每一个切面都能形成一张对应的影像,我们便可以从这多张影像中找到具体的病变位置,并且能够从病变位置所对应的几张平面影像图中细致全面地观察它的形态改变、对周边组织的影响等,增强CT还可以展示病变位置的血供情况等。

所以在X线片初步判断骨性结构存在问题,但无法明确细节的情况下,CT可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03
整体评价

优点:对骨性结构显像精准,多平面成像,对细节呈现效果好。

缺点:CT的辐射量稍大,软组织状态显示效果欠佳。
MRI检查
Image
Image

MRI检查,又名核磁共振检查

在很多骨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MRI检查往往不可或缺。
由于成像原理不同,相比于X线片,CT、MRI对软组织的成像更佳。
01
成像原理:切片看原子运动

Image

人体含有大量水分,哪怕是坚硬的骨骼,也离不开水分,磁共振便是针对水中含有的氢原子进行成像。

进行MRI检查时,相当于在磁场的影响下,氢原子在磁场内进行运动,可根据病情,从正面/侧面/横断收集氢原子的运动信息,再进行组合成像。

与CT呈现的方式相类似,MRI检查同样是“切片”式,再组合成三维结构。

02
适用范围:检查神经系统和软组织病变

MRI可以较好地区分人体的各种不同组织成分,如神经系统(脑及脊髓及外周神经)及软组织成像(肌肉、韧带、软骨等)等,因此对于骨骼以外的疾病,如脊髓病变、椎间盘突出、肩袖损伤、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等疾病的诊断不可或缺

做了X线片和CT,不是就能看清楚结构了吗?为什么还要做MRI?
X线片、CT成像较MRI快,主要提供骨质的信息;
而MRI的软组织分辨力比X线、CT高,能提供更丰富更详尽的软组织信息,如软骨、韧带等,并且对于骨髓挫伤、隐匿性骨折、判断新鲜骨折等方面诊断较X线片、CT更明确。
如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中,在X线片了解整个颈椎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借助MRI检查来判断脊髓压迫、脊髓损伤的程度。
03
整体评价

优点:无辐射,软组织成像效果最好,可区分组织内成分的差异;

缺点:费用比较高,检查时间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检查受限。

超声检查
Image
Image
超声检查,在骨科检查中相对少见,但对于骨科疾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诊疗意义。
01
成像原理:切面里看回声

Image

超声波穿透人体时产生反射波,收集该反射波信息进行成像,反映该切面内的结构,用探头可以对任意切面进行检查。

Image
02
适用范围诊疗中的“导航仪”

超声同样是“切片”成像,但超声是使用探头对局部进行成像,分辨率高,对于局部皮层、皮下筋膜、外周神经及肌肉内的微小病变显示良好。

尤其是超声为人工实时操作、即时成像,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可以进行运动状态下的动态观察,在四肢肌肉及韧带肌腱损伤或断裂、外周神经卡压、小关节滑膜增生及积液、骨骺等疾病诊断中运用成熟,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位常见的“导航能手”。
MR和超声同样都是用于软组织成像,两者该如何选择?
MRI显示组织的整体性更好,可对组织的整体神经和软组织情况进行评估,而超声只能进行局部显像。
但超声对于浅表组织的分辨率可以达到MRI的3倍或更高,看到更细微的病变,并且能够实现在患者处于不同姿势下进行动态检查,在治疗中还能进行实时超声辅助穿刺介入。
03
总体评价

优点:无辐射、软组织显像好、可动态实时成像,可引导治疗;

缺点:只能触达骨质的表面、显像整体性低、较为模糊,受检查者经验影响。

这些检查是否安全?
Image
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无需恐慌

X线检查和CT检查都是借助放射线完成的,一张胸部X线的辐射量为0.1mSv,一个典型的CT扫描的有效剂量约10mSv。有研究表明,只有短时间内连续遭受100mSv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因此,医学影像检查所采用的低剂量造成恐惧或逃避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孕妇可否影像学检查?
目前,国内推荐孕妇尤其是怀孕的最初3个月里应尽量避免X线及CT检查
如果在孕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进行X线或CT的检查,也无需过分担心,美国妇产科学院关于孕期X线检查指南表明,一般情况下,低于50mSv的X线照射不会造成胎儿损伤或畸胎。
总结
Image
Image

骨病初诊,大部分情况下选择X线片检查;
骨骼问题病情复杂、病灶难明确时,需增加CT检查;
怀疑有肌肉、韧带、神经损伤等情况,需增加MRI检查;
若需动态成像、引导治疗可选择增加B超检查。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检查项目,仍需根据主诊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颈椎病患者,如果想更详细地了解检查项目的选择方式,可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点击图片 跳转阅读)

更多骨科常见病的检查项目选择方式,敬请留意我们的后续推送~

Imag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