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综述》解析营养免疫:宿主与病原体间没有硝烟的战场 | 热心肠日报

 mingxiaozi 2022-06-30 发布于天津

今天是第2219期日报。

图片

Nature Reviews:宿主-病原体金属之战(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60.633]

① 感染过程中,宿主通过金属限制和毒性等营养免疫策略抑制细菌增殖,而细菌病原体通过适应性机制在金属耗竭或过量条件下生存;② 宿主通过铁隔离 、减少铁摄取限制铁,而细菌病原体通过分泌铁载体、吸收宿主血红素或含铁分子以及吸收亚铁间的协同作用夺取宿主铁;③ 微量金属(锌和锰)在形成细菌感染中具有细胞和组织特异性,宿主也可利用金属毒性(铜和锌)限制细菌感染;④ 靶向细菌的金属摄取系统可作为多重耐药细菌病原体的新治疗策略。

Nutritional immunity: the battle for nutrient metals at the host–pathogen interface
05-31, doi: 10.1038/s41579-022-00745-6

【主编评语】微量金属元素是所有生命(包括病原微生物以及宿主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发表的综述中,讨论了营养元素金属(铁、锌锰和铜)在细菌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了不同微量金属在形成细菌感染中的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作用,以及营养免疫对未来研究和新治疗药物开发的影响。(@圆圈儿)

新冠肺炎与肝病(综述)

Gut[IF:23.059]

① 转氨酶升高、急性肝损伤等肝脏表现与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及结局相关;② 新冠肺炎期间的肝损伤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作用、系统性免疫应答、血管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药物作用;③ 肝硬化是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的风险因素,酒精性肝病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相关;④ 肝硬化患者应谨慎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移植患者不应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⑤ 肝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安全有效,慢性肝病及肝移植患者的疫苗应答可能降低,应考虑加强针。

COVID-19 and liver disease
06-14, doi: 10.1136/gutjnl-2021-326792

【主编评语】Gut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新冠肺炎患者的肝脏表现,以及不同的肝脏疾病(肝硬化、NAFLD、酒精性肝病、急性肝损伤、肝移植等)对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及结局的影响,并讨论了在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中进行新冠肺炎治疗及接种疫苗的相关事项。(@aluba)

进食状态下,新冠病毒可以躲避消化液导致的失活?

Gut[IF:23.059]

① 采用含胃蛋白酶、胰酶,pH值不同的模拟胃液或不同浓度胆汁溶液,通过不同消化时长代表禁食或进食状态,培养组织感染剂量的新冠病毒;② 发现胃液pH值≤ 2.5时病毒高度失活,pH值为3时感染性降低,pH值3.5-6对病毒活性影响较小;③ 胃蛋白酶对新冠病毒的感染性无显著影响,胰酶通过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病毒感染性,胆汁则相反;④ 禁食时,胃肠液在10分钟内大幅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性;⑤ 进食时,胃液pH值提升,导致新冠病毒感染性降低的幅度减少。

Great escape: how infectious SARS-CoV-2 avoids inactivation by gastric acidity and intestinal bile
06-07, doi: 10.1136/gutjnl-2021-326624

【主编评语】Gut上发表的一篇Letter,基于前期临床上COVID-19 患者是否服用胃酸抑制剂会影响病毒感染的发现,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液,研究胃酸pH值等因素是否会影响新冠病毒感染性。(@好雨)

IBD的监测策略及未来发展方向(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22.682]

① 目前IBD监测工具:临床症状、C反应蛋白、粪便钙卫蛋白(FC)、横截面成像、结肠镜检、胶囊内窥镜、生活质量等;② 不同疾病阶段选择不同监测策略:早期利用FC进行筛查及社会心理干预,中期连续监测并优化治疗手段,后期做复发预测,术后进行内镜评估;③ IBD选择治疗目标(STRIDE II)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理想监测策略;④ 未来发展方向:软件和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控、新型生物标志物和肠道菌群监测、人工智能以及个性化治疗。

Disease Monitoring in IBD: evolving principles and possibilities
01-28, doi: 10.1053/j.gastro.2022.01.024

【主编评语】IBD是一种进行性的疾病,主动监测对于优化IBD治疗策略以及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Gastroenterology这篇综述中,概述了当前可用的IBD监控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们,讨论了不同疾病阶段选择不同监测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针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最佳靶向治疗监测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圆圈儿)

CD39+ CD8+ T细胞的耗竭与克罗恩病缓解相关

Gastroenterology[IF:22.682]

① 收集58名克罗恩病患者的血液及肠道组织样本;② 患者的CD8+ T细胞中的胞外酶及耗竭标志物CD39表达上调,而活动性患者的CD8+ T细胞中的PD-1及CD39表达高于缓解患者;③ CD39+ CD8+ T细胞的耗竭增加与较轻的疾病活动度相关,外周血CD8+ T细胞的耗竭特征与炎症肠道粘膜的CD39+ CD8+ T细胞富集相关;④ CD39的ATP水解酶活性作为驱动耗竭的免疫检查点,可调节CD8+ T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⑤ CD39相关耗竭特征与活动性克罗恩病的无发作生存相关。

Exhaustion of CD39-expressing CD8+ T cells in Crohn’s disease is linked to clinical outcome
06-20, doi: 10.1053/j.gastro.2022.06.045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克罗恩病患者的外周血CD8+ T细胞进行分析后发现,CD39+ CD8+ T细胞的耗竭与疾病缓解相关,而CD39作为免疫检查点,其ATP水解酶活性可驱动CD8+ T细胞的耗竭。(@aluba)

郑浩+吴晓蒙:纳米微塑料会扰乱蜜蜂肠道菌群及免疫系统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7.963]

① 评估不同直径微塑料(50、10、1μm及100nm)对蜜蜂健康的影响,发现暴露于100nm的聚苯乙烯(PS)颗粒会显著降低蜜蜂全身重量和存活率,诱导其肠道发育不良;② 随着喂食时间递增,微塑料会在直肠积聚,1和10μm的PS颗粒会被肠道细菌附着;③ 100nm的PS会贴附在花粉孔上,降低蜜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丰度,阻碍肠道菌群对花粉的利用;④ PS暴露会干扰蜜蜂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使蜜蜂对致病性Hafnia alvei菌侵染更敏感,死亡率增加5倍。

Nano- and micro-polystyrene plastics disturb gut microbiota and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 in honeybee
06-20, doi: 10.1016/j.scitotenv.2022.156819

【主编评语】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其粒径小、生物可降解性低,在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甚至大气中广泛分布。研究发现,在城市周边的蜂场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郑浩、吴晓蒙及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暴露于100nm的聚苯乙烯颗粒会显著降低蜜蜂全身重量和存活率,诱导其肠道发育不良,随着摄入量的累积,进而会影响蜜蜂肠道菌群组成和免疫系统,减弱对致病性Hafnia alvei菌的抵抗,死亡率显著增加。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基于蜜蜂探究微塑料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提供了新见解。(@九卿臣)

纳米塑料颗粒可穿过鱼的肠屏障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9.621]

① 使用尤斯灌流室,在离体的欧洲鲈鱼肠道中,研究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直径50nm)能否穿过肠屏障;② 使用的纳米塑料颗粒经荧光标记,采用2个浓度,暴露于鱼肠道2个部位(中部和远端),发现将PS-NPs加入肠腔后15-90分钟,可在肠道外侧(浆膜侧)检测到荧光强度升高,说明PS-NPs穿过了肠屏障;③ 这一结果用电镜(SEM)和质谱(Py-GC-HRMS)方法进行了验证。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cross the intestinal barrier of European seabass
06-09, doi: 10.1016/j.envint.2022.107340

【主编评语】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一些研究在消化道以外的鱼体组织器官中观察到纳米塑料颗粒的存在,但纳米塑料颗粒能否穿过肠上皮屏障进入血液和其他部位,目前仍存争议。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以离体的欧洲鲈鱼肠道为研究对象,通过3种技术方法证实,肠腔中的纳米塑料颗粒能在几十分钟内穿过肠道屏障。(@mildbreeze)

肠道菌群介导微塑料相关肝脏损伤效应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7.963]

① 微塑料(MP)预处理显著加重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② MP引起小鼠结肠损伤(如肠漏液、轻度炎症和抗氧化活性抑制),与肝毒性加重正相关;③ MP引起CTX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变形菌门、肠杆菌科和脱硫弧菌等菌群显著增加,丁酸菌科等细菌丰度减少;④ 粪菌移植实验证明MP引起的肠道菌群的变化介导了CTX小鼠的肝脏损伤加重,增加了肝脏对CTX毒性的易感性。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exacerbated liver injury from cyclophosphamide in mice: Insight into gut microbiota
06-18, doi: 10.1016/j.scitotenv.2022.156668

【主编评语】微塑料(MPs)已渗透到全球食品系统当中。南昌大学许恒毅及团队近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文章,开发了一种小鼠肝脏损伤模型结合慢性MP暴露,研究肠道菌群在微塑料对肝脏毒性、健康中的作用。(@好雨)

氧化锌纳米颗粒的体外消化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IF:9.4]

① 基于Caco-2和/或HT-29细胞模型,两种粒径(< 50 nm 和< 100 nm)的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 123–614 µM)在消化时发生形态学和化学转化,大约70%锌呈游离态;② 在Caco-2和Caco-2+HT-29共培养细胞模型中,ZnO NP孵育后,细胞内锌含量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分别增加3倍和4倍;③ ZnO NP引发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但是对细胞器、代谢活力以及线粒体膜电位无影响;④ 由于未改变的跨膜电阻、渗透性和细胞骨架形态,只要不到0.7%的锌沉淀底部。

Impact of in vitro digested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on intestinal model systems
05-30, doi: 10.1186/s12989-022-00479-6

【主编评语】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但是关于其消化特性/毒性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Caco-2和/或HT-29细胞模型,探究了ZnO NP在消化过程中引发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ZnO NP与肠细胞相互作用,但是并不会引发细胞损伤。(@Bingbing)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DMG-Quasimodo,orchid,阿当,Dale King,aluba,WK红叶,mildbreeze,Bingb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