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大温中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

 中医睡眠张医生 2022-06-30 发布于湖北

大温中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

冯贤桂,主治医师(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邮编343900))。

主治

小儿病毒性肝炎。

处方

陈皮、苍术、香附、厚朴、三棱、莪术、青皮、甘草、针砂。

用法

取原方为主,辨证

热偏重者加炒山栀、胆草、生大黄;湿偏重者加前仁、通草、藿香;湿热炽盛或转氨酶高者,加板蓝根、败酱草、蚤休;肝脾肿大或胁腹痛者加丹参、泽兰;久黄不退,属痰瘀血阻者,则用竹茹、橘络、郁金、茵陈(为必用之药)

阴黄者属寒湿之证加干姜、附子;属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药量视年龄而定。1日1剂,水煎服。20天为1个疗程,如2个疗程无效,则改用他法。一般单用中药、少数病重不能入食者,配合西药静滴葡萄糖液、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C、氯化钾等支持疗法,待病情稳定后单服中药。

疗效

急性黄疸型肝炎21例,临床治愈19例,占90.4%;基本治愈2例,占9.5%、慢性活动型肝炎2例,好转1例,另1例未坚持治疗。表明近期疗效尚好。该组患孩大部分临床治愈后未再进行治疗和复查。临床观察服本方后症状缓解较快,一般1~2天显效。

按语

黄疸,自元代至今各医家均将其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类。丹溪曰

“疸不分其五,同是湿热···.··。”明代儿科名医万全认为“小儿黄疸多因湿热、食滞,与大人不同”;或因脾虚

湿滞而发病。可见黄疸离不开湿热、食滞。然细而究之,其湿热、食滞又当责之于脾失健运。放湿热、食滞是标,脾阳不振是本。治法应振脾行滞,清利湿热。又脾喜刚燥,得阳始运,故用大温中丸燥湿健脾,疏肝理气,消积行瘀,加上清热、利湿、退黄之茵陈蒿汤用于湿热中阻、肝胆郁滞、瘀浊发黄之肝炎,效果尚觉满意。尤适用于体实并肝肿者。但此方偏温,易耗气伤阴,而小儿脏腑未充,为纯阳之体,用此方时须中病即止。黄疸消退后即用健脾养胃,活血柔肝善后。针砂药源短缺,去之效果亦不逊。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