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时数〕8学时 〔面授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温里药的含义、功效、主要适用症。 2.熟悉温里药与解表、补气、化湿、健脾、补肾、补气等药配伍应用的理论依据(联系中医基本理论)。 3.掌握温里药中常用药(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细辛 高良姜)的功效、临症应用,并比较其异同。 4.熟悉温中、温经散寒止痛、温阳(温心阳、温脾阳、温肾阳)、回阳、引火归源、温肺化饮等概念之不同点。 5.在自学本章全部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小结内容。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或称祛寒药。 本类药性味多属辛热,具有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作用。故适用于里寒证。所谓里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中阳受困,而见脘腹冷痛,呕吐泻痢;一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畏寒,口鼻气冷,下利清谷,肢厥脉微的亡阳证。以上证候,均可选用温里药以消阴翳。 温里药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证候,作适当的配伍。如外寒内侵,兼表证者,配解表药;寒凝气滞者,配行气药;寒湿内蕴者,配健脾化湿药;脾肾阳虚者,配伍补脾肾药;气虚欲脱者,配大补元气药等。 本类药性多辛温燥烈,易于耗伤阴血,凡阴虚血虚者及孕妇,应忌用或慎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