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络放血疗法 处方3【眩晕】

 正统董氏奇穴网 2022-06-30 发布于河北

图片


眩晕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01
概述

眩是指眼花或者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本病以头目眩晕,视物旋转为主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聋耳鸣、汗出、面色苍白等。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

病因病机

眩晕主要有虚实两种原因。实证多因情志、饮食内伤,导致风、火、痰、瘀上扰清窍,表现为易怒、烦躁、失眠、口渴多饮等;虚证多因久病体虚、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精亏血少,清窍失养,表现为乏力、少气、体倦,甚至出冷汗、脸色苍白等。病位在头窍,其病变脏腑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02治疗

针具针法

       三棱针法,皮肤针法。

处方:1.实证眩晕

        百会,头维,太阳,大椎,太冲。
图片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镇静安神,醒脑开窍。


图片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醒脑安神,明目,祛风清热,活血止痛。


图片大椎: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作用:益气壮阳。


图片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作用:疏肝理气,清肝热。

2.虚证眩晕

             印堂,太阳,膈腧,肝俞,肾俞。


图片印堂:在额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处。           作用:宁心安神,熄风定眩。


图片膈腧: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作用:宽胸理气,活血养血,和胃降逆。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作用:疏肝利胆,理气。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作用:益肾助阳,强腰利水。

操作:

操作

准备:选择受术者舒适,施术者便于操作的体位。施术部位常规消毒。施术:

(1)实证眩晕:用三棱针点刺头维、百会、大椎、太冲、太阳穴然后加拔火罐或抽气罐。以上拔罐一般以5~15分钟为宜。起罐后若还有出血,可再拔1次。

(2)虚证眩晕:用三棱针轻轻点刺印堂、太阳,然后加拔火罐。拔罐一般以5~10 分钟为宜。膈俞、肝俞、肾俞可用皮肤针轻轻叩刺至皮肤充血。然后加拔火罐5~10分钟。

注意事项

以上治疗,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虚证眩晕放血不需要过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