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的“易”字是什么意思

 龙泉清溪 2022-06-30 发布于山东
《易经》的“易”字是什么意思?

Xx水木炎

Xx水木炎

谢邀!

关于《易经》“易”字的含义,流传于世的,主要有以下“七种观点”——

(一)观点一:“指宇宙万物的本源或根本规律”=“太易”=“道”=“自性/佛性”(“易”的道境层面)

(本人习《易》,最认同和喜欢这一观点,因为“极尽义理,导人向道”。)

佐证:

1、《周易乾凿度》提出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太易(寂然无物,未见气之虚无寂静状态)——太初(气之始)——太始、(形可见)——太素(形变而有质)——浑沦(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又称“一”,即“太极”,即“道生一”者)——天地(太极生两仪者,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万物(由天地产生人和万物)。”“太易”的一词极尽了“易”字的道境蕴意。

2、孔子《易经·系辞传》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孔子这句话所解释的“易”,就是《乾凿度》中“太易”的含义和境界,即《道德经》中的“道”。

3、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这句话与《乾凿度》的宇宙生成论不谋而合,其中的“道”就是《乾凿度》中的“太易”,就是孔子解释的“易”。

4、孔子《易经·系辞传》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阐述了《易》即“道”,并对“道”进行了详尽的描绘。

孔子《易经·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个“有”字,可见“易”是大于“太极”的,“易”实为“太易”、“道”的含义与境界。而“太极”又叫“太一、一”,《道德经》曰:“道生一。”即“道生太极、易生太极、太极含于易道。”

孔子《易经·系辞传》曰:“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等,也可佐证“易”字有“太易”和“道”的意义与内涵。

5、“易”有“自性/佛性”之义。(从儒家易和佛家易角度)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即我们的自性,也就是宇宙的本体。

用佛教的话就是自性、佛性。

孔子所言,“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

就是六祖惠能见性后,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王阳明曰:“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同样可以印证。

孔子所言“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就是六祖惠能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所以圣人和经典想要表达的本义,往往是相通的,

无怪乎人们常说“儒释道三家一体而同源”,

人们学习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回归自性、佛性。

孔子说易是无思也,就是要把万缘万念放下、不扰于心,

保持心的空灵境界,才能“寂然不动”,才“能生万法”。

“寂”非“死寂”,不是没有生气的,

“寂”实为“空寂、空灵”,是可以“感通万法、本自具足”的。

这种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只有自证开悟之后才明白,所谓“唯证方知”,他人替不了。

所以,“易” 就有着“明心见性、证悟成佛、精修入道”的道境内涵。

(二)观点二:象日月、象蜥蜴、象太阳和三足金乌(“易”的象形层面)

佐证:

1、象日月: (本人也较认同“日月为易”的观点。)

《秘书》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参同契》曰:“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三国虞翻注《参同契》曰:“字从日下月。”

东汉郑玄曰:“易者,日月也。”

《易经·系辞传》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又曰:“玄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仰则观象于天。”所以汉代人“日月为易”的说法也是有根据且可取的,也象征着阴阳二元论的哲学,较被后世所公认。

2、象蜥蜴:

《说文解字》说,“易”是指蜥蜴,即蜥蜴的象形文字。

生物学上,蜥蜴是一种变色动物,

它的身上具有一层保护色,能够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易”字的“变化”之义可能由此而来。

这种说法虽自圆其说但较少被公认。

(另:金文中的“易”,则像一个人端着容器倒酒的行为,也包括了变易的道理。)

3、象太阳和三足金乌:

“易”是一个象形字,上部为“日”象征“太阳”,

下部为“勿”象征神话传说居于日中的“三足金乌”。

(“三足金乌”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

为日中生有三足的乌鸦演化,是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

伏羲画八卦,有时候是“远取诸物”,

所以“易”有可能象征着遥远天空中的“太阳和三足金乌”。

(三)观点三:简易、不易、变易(“易”的功用层面)

佐证:

1、《周易·乾凿度》曰:“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东汉郑玄《易赞》中进一步强调:“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2、《易经·系辞传》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简之善配至德。”又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可见孔子对“易”中“简易”之道的崇尚,“易”这门学问,简易到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

3、《管子》曰:“王者乘时,圣人乘易。”其中“易”字也含阴阳“变易”之道。

晚清尚秉和《周易尚氏学》曰:“简易不易变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诂。本诂,固占卜也。”

(四)观点四:指占卜、占卜官名(“易”的术数层面)

佐证:

1、《礼记》曰:“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是易者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官。”

2、《史记·大宛传》曰:“天子发书《易》,谓发书卜也。”

3、汉武帝《轮台诏》曰:“易之,卦得大过,易之卜之也。说者以简易、不易、变易释之,皆非。”这是汉武帝的个人观点,其实“术数占卜”也是“易”的功用之一,孔子《易传·系辞传》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4、晚清尚秉和《周易尚氏学》曰:“简易不易变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诂。本诂,固占卜也。”千百年来,“易”为“占卜”之说,多被象数术数派所公认。

(五)观点五:指书名(“易”的书名层面)

佐证:

1、朱熹《周易本义·序》曰:“《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

2、古代卜筮书:《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3、《周易》的简称,取“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之义。

4、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曰:“本之易。”

(六)观点六:“易”的“动、名、形词性含义”(从“易”的词性层面)

(“易”常取“变化、交易”之义。)

佐证:

1、(动词性)变化、交易/交换、更改、替代

变化——《注》曰:“隂阳转易,以成化生。”又“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

《管子》曰:“王者乘时,圣人乘易。”

交易/交换——《易·系辞》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唐雎不辱使命》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注》曰:“交易,犹往来也。”

更改——《洗髓经》曰:“无不可易。”

明宋濂《看松庵记》曰:“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操者,非松也耶?”

替代——《易·系辞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2、(名词性)“易”通“埸”,“疆场,边界”之义。 《荀子·富国》曰: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 《易·大壮》曰: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汉书·食货志上》曰:“殖于疆易。” 《汉书·礼乐志》曰:“吾易久远。”

3、(形容词性)容易,与“难”相对。

《易·系辞》曰:“辞有险易。”

(《注》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疏》易,说易也。)

《国语·晋语七》曰:“贵货而易土。”

《礼记·乐记》曰:“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唐· 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曰:“事有难易。”

(七)观点七:“治,治理,整治”“经世致用之学”(从“易”的经世致用层面)

(本人也教喜爱这一观点,因能“引人追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之学并造福苍生。”)

佐证:

1、治,治理,整治——《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经世致用之学——唐代药王孙思邈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

唐朝宰相虞世南曰:“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可见“易”含有“经世致用之学”的内涵,备受名家尊崇,

《易》也实为“经天纬地之学”。

.....................................

正如孔子在《易传》中所言:“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道精髓——必定只会令能领会它的人所捕获和习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