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落的苯教——人类最古老的宗教藏着什么秘密

 我心……飞翔 2022-06-30 发布于青海

我接下来要讲的故事,即使过了多年,仍像正午的阳光一样清晰灼目。

多年前聂叶任职于某门户网站,彼时还是PC互联网时代,采编工作的节奏与今天很不相同。2008年10月在青海的重大考古发现,相信部分年纪较大的网友还有印象。某浪主持的“羌人去哪了”是国内首次以网络多媒体形式,实时更新的考古发掘类活动,近240万名网民在线围观了玛瑙石人身雕像的出土。

遗址位于西宁市湟源县的近郊,由宿营的驴友团发现并报告了当地文保部门。很快,由中北大学方孜教授带领的考古队来到湟源开始抢救性发掘工作,各地记者也蜂拥来到湟源,唯恐错失任何劲爆内容。

由于是某浪的首次图文直播,为丰富采访内容,聂叶除了方教授,还请到了遗址的第一发现者张天龙。教授的脸上带着彻夜工作的倦容以及难掩的兴奋,从胡渣可以看出,他已经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了。”张先生,您当时是怎么发现遗址的?“”那天我带队徒步从市郊出发来到河谷,取水时发现山脚有一条肩膀宽的缝隙,大约有十多米长。主要是担心里面可能有野生动物嘛,就拿着手电往里照。好家伙,洞穴里一片血红,好像在流动似的。当时第一反应是凶案,于是就报了警。”

张天龙讲话时双手不停比划,聂记者将视线从他因微胖而局促的纽扣转移到方教授身上。

“方教授,目前发掘已经进行了几天,有什么新发现可以同大家分享?此前您和您的团队做了哪些准备?”“目前初步判断是苯教时期古羌人的一处贵族墓穴,在山体中掏出一个墓穴,是青藏地区比较罕见的墓葬形式,为此我们队中也有一位苯教研究相关的学者,希望在发掘收尾工作完成后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教授,网友们纷纷议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用手电照射,整个洞穴会出现流淌状的血色呢?甚至有人给我们这次湟源2号遗址取名”无量血窟“聂叶眼前的采访稿上这个问题被画了重重的下划线。一旁的张天龙也好奇地盯着方孜。“其实原理也非常简单,墓穴中倒伏着的玛瑙石人像被手电直射后,单色光经过玉石折射投在山体上就呈现出暗红色。如此大的玛瑙石人像在我国考古史还是首次发现,在世界范围内也非常罕见。”

显然这个回答并没有让张天龙完全信服,但出于礼貌他并没有插嘴。简单的几轮问题结束后,一旁的同事开始对图文进行加工上传,数分钟后x浪门户就可以看到这篇来自前方的报道。方孜采访结束后又回到了现场,几个研究生正半跪在地上对刚刚运出墓穴的一些小物件进行编号拍照,最重大的发现——玛瑙石人此时还躺在墓穴中。

通过互联网,千里之外的网民得以一睹新奇,人像横卧于墓穴西侧,双手抱圆置于胸前,通体暗红,低眉似笑非笑的表情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菩萨。经过碳14检测,墓葬的距今大约3200年,处于齐家河文化晚期。苯教虽然是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但留下的历史却常有断档。学者徐图之如获至宝,举着冷光灯仔细观察着墙上的壁画,画中一群奴隶模样的人正被枭首,一旁高大的主人在云端双目圆睁似笑非笑。“人牲“一位学生说到,她的声音很轻,似乎没人听得到。夜晚,气温降得很快,为赶在冰封期到来前完成全部抢救性发掘,考古队正连班工作。65公里外的西宁市区,一行人也在窗帘紧闭的酒店房间内紧张刷新着网页,期待能有一些新的信息传来。斜靠在沙发上操作笔记本的年轻人开口问道:”确定了吗?”

“八九不离十”

古羌人相信万物有灵,口口相传的史诗中曾提到接触某些器物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心底所想,这一类物件被称做“般若波若揭“。

公元前3200年,人类最早的王国,古埃及第一王朝创立,而在此一万年前,苯教就在冈底斯山麓开始传播。原始宗教伴随着智人走出非洲,但供奉至今的仅有赤洛格杰巾尊神。据传,许多许多年前,早在文字创立前,好奇心和行动力充沛的达巴、塞巴、希巴三兄弟在探索世界尽头的路上得到最高神谕,并返回家乡创立苯教。

时间回到当下。知名问答社区有一个话题写到:「微积分的发明为牛顿定律铺平了门槛,200多年后线性代数又成为量子力学的基础。为何数学与物理学的结合如此紧密,以致于重大的物理学突破需要依仗甚至等待数学的脚步?」回应了了。最新的一个回帖“也许,世界的本原就是数学”,有2个用户点了赞同,聂叶是其中一位。

6月中旬,绵阳市某个堂口的农民正在收获苎麻。当地妇女只需借助长凳上的三颗钉子外加小臂轻松的上扬就能完成麻杆、纤维和麻壳的分离。现场弥散着苎麻汁液的馥郁清香,四川盆地春天的雨和风都浓缩在浅绿色的汁液中。数公里外的一处度假农庄,这个季节特有的迷蒙潮湿日光被窗帘挡了个严实,几个明暗交替的烟头在房间中沉默着。

姜忱半个精瘦身体陷进沙发,操作iPad的上身微微颤抖。”终于找到接口了“他的音调有些沉不住。“上次也是这么说的”面色发白的胖男人双臂交叉站在房间角落忍不住反驳。“重要的是使用方式,至于物理接口,我们已经足够清楚了,把他叫过来吧。”稍有一些编程基础的朋友对于API(应用编程接口)不陌生,没错,这个谈不上专业的“黑客”团队讨论的正是它。 房间中的方桌不大,对坐的数人有些拥挤。

远道而来的聂叶先发问:”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吧“。他的嘴唇皲裂起皮,是彻夜飞行的痕迹。“有一个好消息,至少我们不用担心系统突然宕机”“是的,至少有三个常数被”人为“改动,幅度不大,但仍然是可观测的量级。”发言者话音未落,姜忱紧接着说:“最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调试的接口。”

自人类获得石斧和火焰后,探寻并解释这个世界便成为脑力活动的终极目标。历史上对宇宙的阐释不可计数,但多么精妙的模型都不乏怀疑者,它们要么过于复杂无法自洽,要么过于简单无法拟合现实。每一个终极答案都有相同的前提——宇宙建立于物质实在之上,即使最癫狂的弦论也声明:不同振动模式的一维线条构成基本粒子。坏消息在这个房间中已是缄默共识: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具备物质实在性,更简单的说法,我们活在虚拟中。

“不要这么悲观嘛,物质终有消弭解体的时刻,但信息熵是永远存在的,宇宙永生万岁!”姜忱打破这短暂的低沉。

记忆回到2008年,湟源二号遗址已被公开定性为原始苯教的祭祀场所,其历史之久远甚至可以联系到苯教史诗中的无上魏摩隆仁国入口。连轴转的发掘工作让主持工作的方孜教授身心疲惫,但每一件文物都有可能推翻他前半生的研究成果,巨大的兴奋笼罩着考古队,让他们无暇顾及睡眠。古羌人为何把无上魏摩隆仁的入口设置在闭塞的山洞中,其他宗教都以尊崇天空为往生方向。哥特式的尖顶、道教中的登仙台、藏传佛教的天葬等,无不如此。

这一疑问也困扰方教授的团队。

那天夜里,考古队的年轻人们还在忙碌,负责现场安保的王警官朝洞内喊到:方教授,有人找你。洞外的简易雨篷下,方孜见到了四川羌文化协会的几位干事。他们戴着一样的红白鸭舌帽,活像个走散的旅行团。虽然是民间协会,但在羌文化领域尤其是涉及到苯教历史,居然能和方教授这样的学界巨擘互通有无。聂叶一天的工作已经结束,正沿着河床走向临时停车场。洞口处人群的寒喧声吸引住了他,奇怪,考古现场怎么来了支旅行团?出于记者的直觉,他转身走向洞口一探究竟,支架上挂着的高功率氙气灯晃得聂叶无法直视。视线模糊中他听到有个年轻人喊到:聂记者,请过来帮我们拍照吧。

聂叶心想,这人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洞口尽管已经被拓宽过,出于某种敬畏,每个人还是躬身进入。遗址内部的照明与外部形成强烈反差,冷照明被架设在四个角落,幽暗的单色光打在玛瑙石人上,在墙壁上折射流淌,仿佛这雕像体内的生命之气还在奔涌。 “聂记者,就在石人前给我拍个合影吧”方教授招呼着他,石人前方正好清理出了一片安全区,几个蹲在地上扫土的研究生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摁下快门前,聂叶确认闪光灯已经关闭。“请看镜头,1.2.3,好的。“在单反取景框中,坚硬的玉石像水果布丁一样微微颤动。没有任何动机,聂叶低头检查相片的同时,指尖迅速摸了一下玛瑙石人表面。气温很低,但石头似乎略高于体温。还好它是硬的。

聂叶的小动作非常不起眼。

触碰在一瞬之间,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可是,聂叶脑海中缺失的记忆突然补全,忧郁的原因,转行成为记者的原因,甚至他伸出指尖的原因。是因为她的离开,是因为一位女孩的不辞而别,相关记忆泄洪般涌来。与其说找回,倒不如说淹没。他的大脑有些过载,晕眩。方教授还在与协会的干事们讨论,”《十万龙经》中提到飞升仪式的二谛义,下谛为意念成真,上谛是...'

话没说完,一个蹲着的研究生突然起身,扶住倒地聂叶。 海量回忆带来难以名状的悲伤,冲击之下聂叶无法动弹。房间内或坐或站,有好几个人。“你的身体还没恢复,先别说话。“唐忱语气是关切,但脸部的细小抽搐暴露出他的兴奋。“你是不是碰了玛瑙石人?“一个中年人问小动作还是被发现了,聂叶心想。 方教授试图向聂叶解释般若波若揭的含义,他强调这并非是一神教中庸俗的虔诚赏赐,甚至被视为不祥的祸事。

古羌人职业世袭,唐忱一脉作为祭司家族的遗存,补充了更为离奇的关键——意念成真并非指当下或未来,而是过去。所想所念,在祈祷之前就已成真?曾有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向祭司请求使用般若波若揭,所有与他幼子有关的物件、记忆都随风匿去,彷佛不曾存在过,孩子的生母很快精神错乱投湖自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