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炬迎风 | “我已经看过了大海 我不能假装没见过”

 若懋58 2022-06-30 发布于广东

无常逐一升起或熄灭,我对你赤子之心永存

Call me by your name

To you:

事情发生后,我问:“你呢?是什么感受?”

他回答我说:“抽刀断水水更流。”

#Theresa

一觉醒来发现微博上关于同性的超级话题都变成了“你访问的页面地址有误,或者该页面不存在。” 网友们的评论,激情的沉重的都看了,心情有些复杂。

并不想发声,我总觉得“发声”这个词潜意识地把某类群体归到较低较弱的一方,在我心里不是的。今晚只想讲几个故事。

去广州旅行,一个人戴着耳机逛街的时候被一个举着手机的男生拦了下来。他说:“你好,可以麻烦你跟我母亲说几句话吗?”疑惑的时候另一个男生走上前来跟我解释,两人出来约会碰上妈妈查岗,情急之下只能麻烦我假装他的女朋友和他母亲讲几句话。

危机解除后,他们和我道谢请我喝咖啡,我问:“两个人在一起,辛苦吗?”

被查岗的那个男生突然笑了:“两个人在一起哪有不辛苦的呢,可只要想到喜欢的人一转头就可以看到,也不觉得累了。”他的恋人看着他,两人偷偷捏了捏手,笑得很温柔。

朋友和我说他喜欢上了一个男生时,我问:“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阳光,不浮躁。玩的时候很尽兴,学习的时候很认真。对别人很好。”

“听起来是个很乖的男孩子。”

想到屏幕对方朋友边思念自己心上人边打下文字,内心徒增暖意。

喜欢有什么错呢?你看,谁提到自己心念着的人都会害羞得像个孩子。又为何要在这么单纯的情感上蒙上一层阴暗的灰呢?

在我看来, 喜欢不是因为性别,这个人身上带来的美好才令我沉醉。

“男也好,女也好,我只知道我中意你。”

Call me by your name

#SURE

“My love wears forbidden colours.”

一点点被抹去,沦落至边缘,像是word文档里一个无意间打出的空格,透明,无人注意。

失望是有的。

看到那些扑面而来的恶意抨击,

看到那些攒钱移民的苦涩调侃,

看到那些不再挣扎的悲观态度,

会问自己,真的会好吗?

好像连自己都渐渐习惯了。

但好在,仍有众多火光,汇聚成燎原之势。

有许多人勇于坦诚自己的身份,

有许多人澄清了人们惯有的误解,

有许多人表达了支持和鼓励,

也有许多人改变了自己的成见。

我们被这些行动所温暖着。

正如曼德拉那场著名的的就职演说——

我们的出生,是为了彰显内在于我们之中的荣光。这荣光,不特属于少数人,而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让自己发光发亮,在无意之中也允许了其他人的起而效行。当我们从自己的恐惧中解脱,我们的存在自然也会解放其他的人。

但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也畏怯于一些用力过猛的行为,担心有更多不必要的冲突。

我们不认为"异性只为传宗接代,同性之间才有真爱",不想把"直男癌"当做排除异己者的武器,不想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形象假装支持。甚至对于一些不好的言论,也只是平声静气地说声"Fine",然后井水不犯河水。

因为始终相信,想获得真正的尊重,首先要把自己摆在一个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反对歧视,也拒绝特权。

之前在阅读一篇关于女权的文章时,写了这样一段评论——

无论是女权,还是其他平权运动,本质都是追求平等。而平等不在于相同,而在于对差异性的尊重,在于打破单一的定义,在于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更多可能。

我们知道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观念的改变同样不易,但如果做不到支持,至少请保有起码的理解和尊重。

不管怎样,我仍愿对此事保有一个乐观的态度。

我们深知自己力量渺小,也清楚前路漫漫,甚至,我们难以在有生之年目睹心愿成真。

但我们的努力并非徒劳,那些细微的改变,那些小小的进步,终将汇聚成潮水。

谁都无法逆转,潮水的方向。

Call me by your name

写完这席话,我俩开玩笑:“万一发出去没多久就被撤了怎么办?”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至少表达过了。

深山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欢迎你的留言呀。

"彩虹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她包容所有的颜色。"

祝你今夜好梦。

标题来源@李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