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导老师发表师(一):善于聚焦,小点切入——文学类短评写法指导(《语文报》高二版)

 hhucxq 2022-07-01 发布于江西

善于聚焦,小点切入

——文学短评写法指导与示例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乱雪,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全无,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此词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年)其弟李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

阅读这首词,从语言、意象、构思、情感、形象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则文学短评。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写作文学短评,要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的理解、感受和评析写出来。写作文学短评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

1.对作品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2.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切忌面面俱到,空泛浮华;

3.叙议结合:“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

为本词写文学短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景无哀乐,人有喜悲:“砌下落梅如乱雪,拂了一身还满”所表达的悲情;

2.“雁”与思归:“雁来音信全无”分析;

3.有“梦”未必是欢欣喜:“路遥归梦难成”,“梦”意象分析;

4.“草”的形象与情的抽象:“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分析;

5.全诗如何围绕“愁肠断”展开;

6.“话分两头法”在本词中的运用:上片与下片角度分析。

[范文]

归雁人未归

执笔:罗好

(组员:黄知平、王淇、王淩、夏雪、蔡悦、蓝瑶)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词写于乾德四年(966年),当时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入宋久不得归,李煜因思念弟弟而作。上片写自己见落梅而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下片猜想弟弟在汴京对南唐的思归之情。我们这里分析“雁来音们无凭”这四个字,看看古人是如何借“雁”这一意象抒情的。

大雁是候鸟,因时令变南北迁徙:冬天因北方寒冷便迁徙到南方,等到了春天天气回暖,又会飞回北方。词开头说“别来春半”,说明此时是春天;春天,大雁正由南方往北飞。李煜的弟弟在北方汴京看到北归的大雁,首先想到的是它来自故乡,而自己久居北方而不得归,渴望的是这大雁能带来南国的音信,只可惜“雁来音信无凭”,雁来,但信未来,这是一种怎样的失望与无奈——所以后面接着说“路遥归梦难成”,他只能在梦中归去自己的南唐。

这种以雁寄相思的手法,范仲淹和李清照在诗词中也运用了。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到来,北雁南飞,但守边关的将士却不得归。“衡阳雁去无留意”,到了秋天这个时令,雁便果断南飞,如此自由洒脱,恰好与将士们欲归而不得归的惆怅形成对比——将士们只能羡慕雁南飞,而这羡慕,不过是自己不能归的无奈与无限的哀愁。这是以归雁来衬未归人。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北宋灭亡,李清照被迫南渡,家国破灭;作者孤身一人,已至生的尽头,对故乡故国的思念却是更为深沉。本来自己已经够思乡的了,看见“旧时相识”的大雁,对故乡的思念更是深了一层,大雁竟让作者愁上添愁。“正是旧时相识”几字,勾起作者多少前尘往事,家国的安定,夫妻的和谐,生活的幸福……而今,一切都成梦,一切都归于虚无,这是一种怎样的伤感,甚至绝望!

这里要稍加注意的是,三首词都是以雁来寄相思,但角度稍有不同。范仲淹是以秋季雁能南归而将士不能南归来表现边关将士的乡思之情,李清照是以秋天来自北方的飞雁来表现自己思乡之情浓厚深重,李煜是借春天北归的大雁未带来南国的音信表现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同为思乡,或为不能随雁归去,或飞雁添相思,或归雁不能带音信,这是我们在品读“雁”这一意象时要注意仔细辨别的。

点评:

本文聚焦于“雁”这一意象,从小点切入,既有对词作中“雁来音信全无”的分析,又联系到范仲淹、李清照词中的大雁意象,加以拓展延伸,同时注意到这三个地方的“雁”意象整体相同之处的细微差别,体会深入,层次清晰,语言简练。

[素材在线]

素材: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德·黑塞)

适用话例:读书,是心的体会,是心灵的共鸣。

化用例段:

博览群书,古今中外,无所不读,固然好;但有个前提,那就是读而有体会。如果仅是为读书而读书:为着别人说哪本书好,然后读;为着心中的读书数量而读,体会全无,所说出的话与报章上的评论毫无二致,不如不读。读书,重在自我的体会,是心灵的共鸣。在阅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时,将己之情感与作者情感切合,体会愁思的广大深厚、无穷无尽,感受愁思疯狂弥漫,充塞天地整个空间,比背十首二十首诗作而毫无体会强百倍。

素材:“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北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适用话例:读书,让灵魂更高贵。

化用例段:

一本适合自己个性或人格的好书,常常会触动人的灵魂,滋养人的心灵,让灵魂超越平凡的生活的纷扰,在生活之上保持一份宁静与舒缓。天天读书的人,心灵里会时时流淌一股清泉,清澈而灵动,悠远而恬淡,空灵而雅致。因为读书滋养了心灵,美的心灵外化为平和而淡定的言行,在衣著装饰之外透出有趣的灵魂,透出一种超然雅致的气息,所以必不会口出恶声,嫉妒牢骚,总是一副愤愤然的样子;“腹有诗书气自化”,口吐莲花,唇齿之间也必然有书的余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