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xiaopanglang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1950年10月,我抗美援朝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作战。截止第一次战役时,我志愿军共有6个军,18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2个后勤分部,总计30万官兵参加作战。如此庞大的兵力参加作战,如何做好后勤保障,尤其是最基本的“吃饭”上面,让当时保障志愿军后勤供应的东北军区后勤部司令李聚奎上将操碎了心。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保障如此庞大军队的后勤工作并不轻松。

当时的“吃饭”可不像现在咱们自己吃饭这么简单、这么安逸。1950年10月我国刚参加朝鲜战争,距离毛主席在天安门上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才不到一年的时间,那时候西藏还未和平解放,全国还未完全统一,各地还活跃着蒋介石遗留在大陆的土匪武装到处为非作歹。再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工业基础特别差,根本不具有大规模制造什么罐头之类“洋玩意”的能力。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能吃上热乎饭实在朝鲜战争后期了

另外一个令李聚奎将军特别头疼的是,在当时的朝鲜战场上, 美国人自始至终都主宰着天空,占尽了空中优势的美国军队对我国的后勤生命线用尽了各种办法打击。美国空军狂轰滥炸,昼夜不停的封锁,破坏我国志愿军的后勤供应,使得我方国内运来的物资往往还在火车上,就被美国人炸毁。在这种情况下,别说一线作战官兵的武器弹药跟不上供应,就连最基本的吃饭也成了问题。即便后勤保障跟上了,志愿军部队也不敢随意生火做饭,掌握天空的美国敌机随时可能来搜寻目标并开火扫射。再加上当时战况激烈,战线经常一日三变,我志愿军指战员常常也没有时间做饭,很多时候都是饿着肚子作战的。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炒面

年轻的共和国将士们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以前在国内作战,我军可以方便的就地筹措,解放区的老百姓更是一趟趟推着小推车给部队送粮食,再加上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的卓越工作,我方甚至在淮海战役的时候,用白面馒头和大饼等食物“击败”了十几万蒋军。可是在朝鲜战场又不同,朝鲜地广人稀,经济条件比国内还差,很多朝鲜老百姓自己都食不果腹,哪里还有条件支援志愿军?而美军又不是蒋军,志愿军就算打胜了,缴获的物资也远远不够。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发粮了,每个人都背着貌似一个班的炒面袋。

在这种极端恶劣的作战条件下,“一个苹果”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上甘岭战役时期,而是广泛的、普遍的真实存在于志愿军当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毕竟饿着肚子和敌人作战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吃的好,部队才有战斗力。如何有效的解决前线官兵吃饭的问题?什么样的食物才能即便与保存携带,又可以随时随地的方便食用?就这样,如何保障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的吃饭问题,成为摆在李聚奎将军面前的一道难题。

李聚奎司令是老革命、老红军。他身经百战,经历过的数次险境,而在他从西路军作战失利返回延安的经历,却给他带来启发。原来1937年3月,两万余人的工农红军西路军在甘肃祁连山被10万马家军打败,被乱军冲散的李聚奎怀抱着崇尚的革命信仰,义无反顾的返回延安。面对敌人的封锁与搜捕,李聚奎不得不乔衣打扮,一路乞讨才最终得以东返。在东返途中,他曾经吃过老百姓给的一种炒面。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炒面的味道天天吃并不好

这种“炒面”并不是我们平常吃得有肉有肠又有蛋,滋味丰富的炒面条,而是一种仅仅是用面条的原料面粉放到热锅里炒制而成。这种炒面有着使用方便,易于保存的优点。想到这种炒面,李聚奎将军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志愿军入朝作战需要的食物吗?

这样的炒面条在那个年代我想是一种梦想吧

兴奋的李聚奎将军首先命令东北军后勤部试制炒面,这些炒面是先将由小麦、大豆、玉米或高粱等杂粮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在经过炒熟磨碎后,加入少许的盐制成的。试制成功的样品炒面立即送到前线部队接受战士们的胃口检验。经过战士们的亲身检验,这种干燥易于保存携带、不用点火烹制、口味独特、营养足够的野战方便食物,得到了广大志愿军官兵的喜爱。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战士们干吃炒面

那么,这种食物有多简便?可以这样说,炒面只需要一点水,就像现在冲奶粉一样搅拌,就能吃下了,甚至在朝鲜寒冷的冬天里,前线的战士根本没有条件拿热水冲泡 ,只需要吞一口炒面在前,再往嘴里填一把冰凉的雪块,便能完成整个“吃饭”。炒面的出现,可以说是适逢其会,虽然依旧无法和美军奢侈豪华的战地野餐相比,但至少保证了最基本的热量能量供给,保证了我志愿军指战员可以进行高强度的连续作战。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不用就水,渴了抓把雪喝

炒面不仅前线官兵喜爱,就连彭德怀总司令和志愿军总部的其他首长看过样品后,也都十分高兴。彭总专门让洪学智副司令员给李聚奎将军的东北军区后勤部发电,要求“送来干粮样子,磨成面放盐,炒时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在每月为志愿军准备的口粮中,要供应三分之一的炒面。”从这些内容当中,我们可以看见炒面在当时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

接到电报的李聚奎将军不敢怠慢,立即行动起来,并开始计算需要多少炒面。经过计算,志愿军每月需要900万斤的炒面,但东北地区最多可解决500万斤,还存在400万斤的巨大缺口。看到这样的报告,李聚奎将军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并指出需要关内各省份分担解决。总后勤部迅速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虽然政务缠身,非常繁忙,但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立即指示政务院向东北、华北和中南各省市布置任务。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李聚奎上将是我国后勤学院的首任院长

新中国在成立以前,饱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凌辱,对于西方列强怀有强烈仇恨。朝鲜战争后,美帝国主义更是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对面的中国领土。美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之心,全国人民在接到党和国家布置的任务后,立即行动起来,加入到为志愿军制作口粮的行列中。为了起到带头作用,百忙中的周总理甚至亲自与机关的同志一起动手炒面。很快,在国内大后方,出现了“ 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炒炒面。”而前线官兵则“一把炒面一把雪,夺取战斗新胜利”的动人场面。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家家户户炒面支援朝鲜战场

在全国上下一致团结起来的行动中,前后方机关的工作效率是非常惊人的,仅仅20多天,首批400万斤炒面,在我志愿军后勤人员冒着敌机轰炸、封锁交通线的困难下,拼命送到了志愿军一线指战员的手中,避免了一线作战人员挨饿作战的不利情形。志愿军主管后勤工作的洪学智副司令曾动情的说道:“如果没有炒面,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一副反应志愿军作战的油画,右右边第一个战士围着炒面袋

可以说,炒面对于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有大功的。而制作炒面的烹饪方法,也随着支援朝鲜战场的后勤“大作战”中推广开来的。而我的姥姥也许就是在那个富含激情的年代,掌握了炒面的制作方法,在我童年的日子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我国最新款单兵口粮,早已摆脱炒面单调只能提供热量的单一品种了。

时至今日,随着我国国防的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同60年前更加不能同日而语,现在的我军,即使在野外也能保证战士们吃上可口的、热腾腾的饭菜。现在的单兵食品17式单兵自热食品和60年前的炒面相比,其选择之多,花样之丰富,是许多老志愿军战士不敢想象的。比如17式单兵自热食品,单自热炒饭就有扬州炒饭和虾仁炒饭可供选择,在主食之外,还贴心的配备了蔬菜包,蔬菜包同样分为青椒炒木耳、炒豆芽、宫保鸡丁等可供选择,更不用说还有大酱、特色小点心如蛋卷酥,巧克力、芝麻烧饼、沙琪玛、酱肉、鱼罐头、水果罐头、速溶饮料、小咸菜等6个餐谱。

想不到小时候姥姥常做的这种食物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主力口粮

四菜一汤还有水果管够

原创不易,感谢您的阅读,您的点赞和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