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陵川民兵豫北参战!你知道多少???

 枫叶红178 2022-07-02 发布于山西

豫北战役,发生于1947年3月。这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南省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反攻作战。陵川县作为老解放区,自始至终全力以赴支援了这次战役。

支援豫北战役,也是太行老区陵川人民保卫胜利果实的斗争。陵川于1945年4月驱走侵华日军,成为全国最早的解放区之一。可是,反动势力并不甘心退出陵川的历史舞台,也从未停止过对陵川的疯狂反扑。1946年3月,流亡在河南新乡的国民党陵川县党部,一面派董发祥跑到太谷,找到军事调停谈判小组的国民党代表,要求蒋军派兵攻打陵川,一面以王子清为首的残渣余孽,组织成立了陵川特务工作队。逃亡到河南的国民党“西区政府”县长王广富,也在辉县县城组织起一个“陵川县政府”,时刻梦想着重掌陵川天下。

1947年3月至5月,太行第八专区所辖豫北的修武、获嘉、武陟、沁阳、博爱、焦作等县市,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这些国民党军队得意忘形之下,得陇望蜀,欲以西犯太行,夺取包括陵川在内的晋东南解放区。一时间,陵川潜逃在外的汉奸和国民党顽固分子弹冠相庆,蠢蠢欲动。他们在反共势力头目杨垕指使下,从各地纠集至河南新乡,组建了国民党陵川县党部,由王冰臣任书记长。他们收罗起一批陵川的逃亡地主、富农、顽伪分子,成立了名为“晋东南旅社”的特务组织和“陵川还乡团”。他们到处散发传单,互相打气,说什么“虎走山还在,山在虎还来”,“日本人垮了台,中央军不久就要来”,紧锣密鼓地扩充反动力量,阴谋筹划反攻陵川。此时,陵川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多地发生特务造谣、恐吓农民群众、投毒爆炸、暗杀革命干部等罪恶活动,极力阻挠破坏土改运动。尤其是1947年2月3日,夺火村逃亡到河南的反动地主分子武殿义,率领1500余人的“还乡团”,秘密从河南潜回,突然袭击了夺火、庙洼、塔水河等近10个村庄。他们像当年日本鬼子的大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敌对势力的这些破坏活动,虽被一一击退,但这些无情的事实证明,历经殊死抗战与艰苦斗争获得解放的陵川人民,正面临着反动势力的猖獗进攻。只有积极支持和参加周边地区的解放战争,通过全局的胜利来保卫局部胜利,才能彻底挫败敌对势力的复辟美梦,从根本上巩固陵川人民的新生政权,保卫已得到手的胜利果实。于是,在陵川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县总动员,发起全力以赴支援豫北战役的人民战争。

其实,早在抗日战争中的1945年,陵川县就开始了对豫北的民兵参战与民工支前。这年秋,陵川县组建了“远征连”,由县武委会主任苟润堂带队,开赴豫北地区,配合太行八分区主力,参加解放焦作的战斗。在攻打东、西大井时,陵川支队奋勇杀敌,取得战斗胜利,缴获日伪迫击炮1门和大量轻武器,俘获日伪军270余人。在收复焦作县城时,陵川民兵端掉日伪炮楼3座,俘获伪军33名,活捉伪大队长1名。之后,陵川民兵还参加了解放修武、获嘉、武陟等县的战斗。在1个多月的作战中,涌现出杀敌英雄数十名。后来远征连改为野战连,人数也由原来的两个连增至4个连,以轮流更替的方式在豫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轮战队”。

1946年1月,陵川民兵奉命来到豫北地区的温县、博爱、焦作整训。此时,当地刚刚解放,局面尚未打开。民兵们边培训,边帮助这些地方开展群众运动,建立民主政权,维护社会治安。他们还以战代整,多次武装出击,抓捕土匪、特务、恶霸60余人,缴获长短枪20多支,制作炸药的硫磺1800多斤,以及布匹、粮食、棉花等一批物资,为当地开展工作扫清了障碍。此外,他们还受当地政府的邀请,担负起发动群众开展反奸反霸、土改运动的“工作队”职责。他们像一支正规部队,与群众同甘共苦,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树立起老区民兵的光辉形象。焦作市政府为感谢陵川民兵,每人发给一斗麦子,以示感谢。

同年10月,国民党军队集中13个旅进攻豫北解放区。根据太行区党委指示,陵川野战连再度南下,赴豫北参战。在武陟战斗中,陵川民兵掩护武陟县委县政府机关全体人员和当地群众突出重围,转移到太行山区。以后,远征队增至一个营,活动在修武县境内,用踩雷、弓雷、水桶雷、洋皮雷、子母雷等自制武器,与敌人展开地雷战。

1947年3月,豫北战役打响后,为了支援道清铁路线大破击,陵川县委县政府及武委会,派区长张庆余带领由1200余名精锐民兵组成的“太南支队”,急赴豫北参战。加上当时前往豫北运粮的民工,全县参加战斗的人数多达5万之众,除一部分配合主力围困敌军外,大部分参加了淇(县)浚(县)、滑(县)等地的战斗,并在博爱至新乡线上破坏交通设施,阻击增援之敌。他们组成的镢头队、担架队、爆破队、突击队等,起螺钉,拆道轨,扛枕木,打阻击,使博爱至新乡的铁路运输线瘫痪,大大滞阻了新乡国民党49旅的北犯。当时在博爱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太南支队真英勇,破击铁路立大功,镢头镐头为武器,打败来犯蒋匪兵。”道清大破击胜利后,太南支队稍事休整,协助主力部队参加了沁(阳)博(爱)战役,包括炊事员在内全部人员投入战斗,担架队则负责抢救伤员。该支队在机动配合沁阳、博爱民兵拦截歼灭逃逸之敌时,毙伤敌人10名,生擒博爱顽伪县长张鸿惠以下364名,并缴获轻机枪14挺、步枪140支、短枪12支、子弹1万发,仅付出2名民兵负伤的代价。战斗结束后,在分区召开的总结大会上,太南支队荣获“参战模范”称号,由专署发给奖旗一面,“头等功臣”奖状一张,另有张心等64人被表彰为“模范民兵”,并获得一枚立功纪念章。

1947年8月,随着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陵川一支由1200名民兵、民工组成的南征支队,编为两个运输大队和两个担架大队,随陈(赓)谢(富治)兵团的秦基伟9纵挺进豫北,转战博爱、沁阳等地,胜利地完成了打援破路等任务,受到部队表彰。豫北人民赠给“勇敢勤劳,太行之光,同生共死,豫北之荣”锦旗一面。

同年10月底,由县委委员宁雪山、县武委会主任侯怀义率领的1600余人的民兵支队,随四纵陈赓、谢富治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南征。参加这次南征的民兵支队,是在第一次南征尚未结束的情况下重新组成的队伍,随大部队活动于豫西一带,机动作战。同时,发动当地群众开展反奸反霸工作,清除地主、土匪武装,帮助建立根据地。历经三个月艰苦奋战,该支队对长期盘踞于此的地主武装、土匪,以及国民党散兵给予毁灭性打击。仅大庭一战,打死打伤敌人19名,俘敌8名,缴获机枪1挺,步马枪30余支,子弹1000余发,骡子3头,粮食千余石,衣物无数。之后,在内乡、宜阳、伊阳、嵩县一带,帮助群众建立起村政权,并与当地群众一起保卫翻身果实。直到1948年1月,二次南征的这支民兵支队才奉命返陵。

在全力以赴展开军事支前的同时,民工支前也如火如荼。1946年和1947年,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豫北地区的作战,两次进行了豫北大运粮运动。尤其1947年春,按照上级指示精神,陵川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个区、村下达了组织人畜力义运公粮的第12号令,要求全民总动员,人不分男女老幼,业不分工农商学,从3月20日至4月10日,历经20天时间,向豫北运粮15万石(折合1200万公斤)。参加运粮的人数加上在道清前线大破击的“太南支队”1000余人,总计5万余众。因山区交通不便,好多路段不能车拉驴驮,多数路段只能靠人力运输完成。运程远的往返150公里,近的25公里。按劳力计每人运粮7斗(合60公斤)。为了确保支前任务的完成,县支前总指挥部经调查确定了通豫北的三条补给线路。第一条,由玉泉、附城出发,经晋城从拦车或柳树口通往博爱;第二条,从张家庄出发,经夺火、军寨、四里口,直达焦作;第三条,由横水河、武家湾、甘河,运往薄壁。在这三条补给线沿途设站,组织临时医院,在药品缺乏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中医药和民间偏验方,有效保障了运粮民工的伤病治疗。军寨、夺火、望洛、槐树岭等运粮的道路旁,设立了招待站,由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烧茶开水,起火做饭,为大运粮的队伍解渴充饥,并救护从战场上下来的伤病员。望洛村的妇女全部出动,一天平均砍柴1700余斤;槐树岭出动的50余名妇女,除担水外,每天砍柴背柴12000余斤;玉泉、大槲树、夺火、爽底等招待站,昼夜有专人值班,招待、转运伤病员。城东妇女夜以继日给伤员洗血衣,送屎尿。西河底连缠着小脚的妇女都参加了抬送伤员的工作。三条补给线上,到处都有宣传鼓动的文娱活动,在校的小学生和青年妇女组织的小型宣传队,在民兵民工休息宿营时,随时随地表演节目,并到部队慰问演出。在大运粮中,不仅农民群众全部投入进来,全县的工人、商人、学生、医生和干部也都参加进来,工人白天运粮,夜晚帮助民工修理运具;商人到目的地后,替民工过秤交粮;县师范的师生们在参加运粮中,借休息的机会写标语,做宣传鼓动工作;医生们更是随时随地给生病的民工看病治伤;随队的干部在运粮中更表现出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走在最前面。在整个运粮过程中,支前总指挥部非常重视安全防范工作,事先进行了必要的军事常识和防空训练,运粮途中虽然多次遭到敌机轰炸,但由于号令清楚,掩蔽及时,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豫北大运粮的后勤工作做得同样出色,在县委、县政府的合理安排下,通过发动互助组,对烈属、军属和出勤民工的土地耕种事宜也采取了有效的互助措施,解除了出勤民工的后顾之忧,确保了他们持久、旺盛的战斗热情,终于按期将15万石粮食全部运达豫北指定站点。

透过历史的烟云依然可以看到,在通往豫北的崇山峻岭中,分三条运粮线络绎不绝强劲行进的运粮队伍,前望不到头,后看不见尾,不时有荷枪实弹的民兵队伍和扛着担架的民工,跑步前进。所有的人,一律朝着炮火轰鸣的地方,向着胜利曙光升起的方向,不分昼夜,滚滚向前。运粮任务的按时完成,保证了前方将士的给养,也保证了道清大破袭和豫北战役的全面胜利。陵川人民充分体现出获得解放的太行老区人民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老大哥”风范,书写着人民才是历史发展动力的壮阔史诗。

为了支援全国解放,保护家园与胜利果实,保卫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陵川人民还以像支援豫北战役一样,以高度热情参加了河南多地战役的支前。陵川民工和民兵的足迹,踏遍了豫北、豫西、鄂北的黄河南北。如1948年4月,根据太行四地委的决定,陵川在已有太南支队开赴边缘区保麦、三个野战连驻豫北的情况下,又出动民兵498名,组成一个大队,赴豫北配合陵川“太南支队”及主力部队执行夏收保麦任务。在40天的保麦战斗中,该大队与抢麦的国民党军作战达53次,俘敌60余名,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10余支,短枪1支,子弹若干。民兵们在紧张战斗之余,还参加了割麦抢收的劳动,帮群众快打快收,共收麦273亩,并不违农时帮助下种,受到当地群众的盛赞。武涉县指挥部为表彰陵川民兵作出的贡献,奖励冀币3500元,并给予锦旗等荣誉鼓励。

解放战争中,陵川数十次获得“参战模范县”、“参战支前模范县”的光荣称号,并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的通令嘉奖,称陵川民兵“勋著伏牛,光辉太行”。

(选自《陵川史话》)

———————————

辛贵强,山西陵川人,山西省作协会员。从1970年参加工作至2012年退休,先后从事民办教师、县报编辑、县委办与新闻办文字工作。曾获市级五一劳动模范表彰,被市工会记一等功一次。现退休在家,煮字疗饥,担任主撰完成了《陵川史话》的编写。文学作品发表于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老《散文世界》《散文选刊》《文学报》《山西文学》《黄河》《福建文学》《山东文学》《朔方》《草原》《在场》《奔流》《岁月》《芳草·小说月刊》等刊物,著有散文集《背着太阳行走》,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逾百篇,多篇文章获奖或收入各种文集。

junjieyaoy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