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智慧

 玄龙国学 2022-07-02 发布于福建

(本文由“原文译文”和“详细解读”两部分组成,“原文译文”可了解经文大意,“详细解读”可深入理解经文含义。)

原文译文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泰,去奢。

译文:完整的道分散则形成万物,圣人通晓这一道理,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所以从根本上治理天下不执着局部的现象,片面的观念。

想要以自身的偏好替代天下原本的运行方式,我可以预见它不能够成功。天下万物都是遵循无形的道而运行,是不可以以具体的某种方式控制它们。执着某种状态必定损伤天下,执着某种方式必定背离天下。

天下万物或主动运行或被动跟随,或缓和或急促,或强壮或羸弱,或增长或减少,各自依照自身的方式而运行。所以圣人远离“甚”、“泰”、“奢”这些过度的、片面的行为。

详细解读

一、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朴”表示完整的道,“器”表示万物,“用”表示通晓、明白,“官长”表示准则。“大制”表示从根本上治理天下,“无”表示不停留、不执着,“割”表示局部的现象,片面的观念。

这句的意思表示:完整的道分散则形成万物,圣人通晓这一道理,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所以从根本上治理天下不执着局部的现象,片面的观念。

这句主要讲述圣人以道为根本治理天下,不执着局部的现象,片面的观念。

二、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欲”表示偏好,“取”表示取代。这句的意思表示:想要以自身的偏好替代天下原本的运行方式,我可以预见它不能够成功。

“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神”表示无形的规律,“神器”表示天下万物都是遵循无形的道而运行,“为”表示执着某种方式,表示控制的意思。这句的意思表示:天下万物都是遵循无形的道而运行,是不可以以具体的某种方式控制它们。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败”表示损伤,“失”表示背离。这句的意思表示:执着某种状态必定损伤天下,执着某种方式必定背离天下。

以上几句主要讲述执着自身的偏好治理天下是不能够成功的,因为天下万物都是遵循无形的道而运行,是不可以以具体的某种方式控制它们。

三、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泰,去奢。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这句的意思表示:天下万物或主动运行或被动跟随,或缓和或急促,或强壮或羸弱,或增长或减少,各自依照自身的方式而运行。

“是以圣人去甚,去泰,去奢。”“去”表示远离,“甚”、“泰”、“奢”都表示过度的、片面的行为。这句的意思表示:所以圣人远离“甚”、“泰”、“奢”这些过度的、片面的行为。

以上两句主要讲述天下万物各自依照自身的方式而运行,所以圣人远离过度、片面的行为。

总结:这章主要讲述圣人以道为根本治理天下,不执着局部的现象,片面的观念,执着自身的偏好治理天下是不能够成功的。

帛书《道德经》第三十章 详细解读 学习圣贤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