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士铨的子孙们 —— 蒋知节

 jxyslza 2022-07-03 发布于江西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通过科举而进入仕途,这几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人生选择,多少有真才实学的人在科举道路上颠踣而郁郁不得志。清著名诗人、戏剧家蒋士铨虽然还算比较幸运地踏入仕途,但最终的选择还是无奈离开了官场。所以,为他七个儿子取名,可以看出他的价值观:知廉、知节、知让、知白、知重、知简、知约。通过这些名字,可以知道蒋士铨对后代的期许——做人是第一位的。
蒋士铨的长子知廉和四子知白都没有通过礼部三年一比的会试而成为贡士,而是通过十二年一次的“拔贡”而踏入仕途的。次子知节二十岁进入县学读书,也就是取得了秀才的身份。过去秀才在一个县也是出类拔萃的人才,颇受尊重的。曾经任翰林院编修的张绍渠很欣赏知节的才华,同时考虑门当户对,于是把爱女许配给了知节。人生的幸事“洞房花烛夜”有了,“金榜题名时”似乎开局也非常好,乾隆己亥(公元1779年),知节在乡试中金榜题名,成为举人,取得了进京参加礼部会试的资格,古代这些人是由地方官府统一派马车送到京城的,所以,举人进京就有了“公车”的称呼。知节在京城备考期间,名声就很大了,铅山在京为官的曹秀先尚书和熊枚尚书看了知节的文章之后都拍手叫好,认为知节一定会高中榜首。如此被看好的人才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几次会试,都因为“额满”而落第。这样的打击对已经踏上科举中途的读书人是非常大的。按照通常结果,举人是有资格成为地方学官的,但是,这并非是知节的人生愿望,他选择了一条颇有冒险意识的人生道路——投笔从戎。他脱去读书人的标准穿着长衫,而换成了短衫,这样便于骑马。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他抛妻别子,背井离乡,投奔了一位侍郎(《铅山县志》说是缊yūn侍郎,但好像没有这个姓),通过了河北易县的紫荆关,进入太行山区,然后经山西大同出塞,陪着上司视察部队,免不了被款待。知节毕竟不是一介武夫,在酒酣耳热之后,常常乘兴信马由缰,在草原戈壁驰骋,有时候也弯弓射猎。知节用这样的方式来宣泄自己怀才不遇的困顿心情和磊落胸怀。
乾隆时期,大学士傅恒第三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之侄福康安很得重用,虽然不是皇室后裔,但却被封为贝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随阿桂参加第二次金川之役。因军功授正白旗满洲都统、吉林将军、盛京将军等职。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及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职。福康安担任云贵、四川总督的时候,了解到知节的才学,把知节请到自己的幕府,专门撰写军中的文书。知节劳苦功高,但却没有晋升一官半职。1791年,他的兄长知廉在任山东临清同知的时候,因视察水灾,下水救人而一病不起,卒于任上。后来他的三弟知让也在河北唐县任知县时得病而亡。知节十分悲痛,想到家中男丁唯他年长,母亲又年事已高,所以只得辞职回到南昌的家里去侍奉老母。为了家庭生计,他又不得不先后担任安徽紫阳书院和扬州广陵书院的讲席,获得有限的束脩(工资),养家糊口。
蒋士铨夫人去世后,知节哀母过度,心力交瘁,不久也撒手人寰,享年五十九岁。
知节在兄弟七人中,应该算是多才多艺的人,在社会上评价也很高,名声卓著。所到之处,当地公卿士大夫莫不屈尊拜访。在担任讲席的时候,两江总督百龄非常推崇他的诗文,认为知节继承了乃父的诗文成就,谨守家风,可惜困于时运,未能一展抱负,人尽其才,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
知节终生没有迈过科举的最高门槛,失意一生。更令人同情的是,蒋士铨长子、次子和三子都是英年早逝,这是蒋家的不幸。知节为后人留下的唯一遗产就是他的诗集《冬生诗抄》。知节有四子:立方、立民、立武、立崧,这四人中也无人获得功名,三子立武后来任职同知,算是踏入仕途了。知节有孙十三人,四孙蒋知章是蒋家仕途最杰出的一位,官衔资政大夫,是正二品官后续将有专文介绍。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清同治十年《铅山县志·卷十六 ·人物·文苑》,原文附后

蒋知节字冬生,号秋竹,士铨次子。弱冠入邑庠,同邑编修张绍渠美其才,以女妻之。乾隆已亥举于乡,公车北上,名益盛。乡先达曹尚书秀先、熊尚书枚见其制艺,皆许为必掇高第。顾屡试皆以额满见摈,得学博又非其素志,于是短衣匹马从缊侍郎,度紫荆关,沿大同出塞,阅诸部兵。酒酣耳热,驰骋较猎,以吐真抑塞磊落之气。福贝子经略黔楚,延入戎幕,治军书,劳勚甚著,而未尝求进一阶。旋闻长兄知廉卒于山东临清州,州同任三弟知让病废于直隶唐县任,念母张安人年高未可缺奉侍,乃辞归。先后主安徽紫阳、扬州广陵两书院,藉修脯以供甘旨。未几,张安人寿终,知节以忧瘁亦卒,年五十有九。知节多才艺,声望甚高,著有《冬生诗抄》,所至名公卿皆折节下之。主讲席时,两江制军百龄推其文,宗先正诗,守家法,而惜其困于时命,未能大展其才,盖纪实也。子四:立方、立民、立武、立崧;孙十三人,以四孙志章官赠资政大夫。


第97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