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宝贵治湿经验采撷

 大爱润康 2022-07-04 发布于重庆


第 2222 期

Image

作者 / 1刘佩瑶2续海啸1天津中医药大学2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Image

全国名中医陈宝贵认为,治湿不应单纯地针对病邪,一味地或燥、或化、或渗,此举只能治其标,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湿者,非但不能治本,更是用药之戒。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重视肺脾肾等脏功能的协调,谨守病机、各司其职。陈宝贵还提出,治湿应注重调摄,即在药物施治的同时结合食疗、养生等非药物疗法:节饮食、畅情志、酌起居,以竟全功。湿病作为临证常见病,其辨治巧妙多变,不可拘泥一法。

湿邪致病特点

湿邪言其来路,分外湿和内湿。外湿与气候、地域密切相关,长夏季节和江南、沿海地区易滋生湿邪;饮食失宜,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内湿由生。二者病因虽迥然不同,但常相召相引,相兼而发。内湿素盛之体,易感外湿;而外湿伤脾,脾失健运,亦可滋生内湿。全国名中医陈宝贵认为,湿邪具有隐匿、黏滞、重浊、趋下之性。

①隐匿:湿邪伏于机体,常积久而发。所以很多患者就诊时不能准确说出自己何时起病。

②黏滞:症状黏滞不爽,病程缠绵难愈。

③重浊:重指患者沉重及附着的主观感受,如四肢酸沉、头重如裹等;浊指分泌物、排泄物污浊的客观体征,如面垢、溺浊、便溏等。

④趋下:湿邪易袭人体下部。《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陈宝贵认为,湿邪较少单独致病,常随环境气候、先天禀赋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兼化:寒冬随冰坼而化寒,炎夏又随暑温而化热;《温热论》认为“阳旺之躯,胃湿恒多;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前者湿邪多从热化,留恋阳明胃,后者多从寒化,归于太阴脾。

临证治疗特色

陈宝贵治湿强调从整体出发,抓主证、辨舌脉、定处方。陈宝贵认为,湿病的病机关键为脾虚。《医宗必读》:“脾土强者,自能胜湿……若土虚不能制湿,则风寒与热,皆得干之而为病。”然湿病又不单纯与脾一脏有关,关于津液代谢,《素问·经脉别论》中有较为系统的论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津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亦有赖于肝主疏泄、三焦通畅等。五脏六腑功能协调,津液方能正常生成、输布与代谢,湿亦无由而生。

治疗上,陈宝贵主张协调脏腑功能,临证常针对不同病机施以不同治法,或宣肺健脾,或疏肝调脾,或脾肾双补,以取“正本清源”之意。临证喜用风药,善用芳香药。因风能胜湿,此乃木能克土,五行相克之理;又风性辛散升浮,功能健脾升清;又秉肝木之性,兼疏肝解郁。临证常用防风、葛根、柴胡、升麻等。然风药性多辛燥,不宜久服,多为佐使,久服恐耗气伤阴。芳香药功擅醒脾开胃、化湿去浊、行气活血,临证常用藿香、沉香、郁金、佛手等。

典型医案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