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德军K.St.N(一)波兰战役的中装甲连和轻装甲连

 阿里巴巴yht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德军的K.St.N编制是基本固定的(随着几次大改动会相应确立新的标准,但一般不会特别多),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在下到部队上提供的编制出入非常大。本篇我们来看一下波兰战役时的德军的两种装甲连(温馨提示:两种装甲连共7种标准编制)。(本文只讨论装甲连,团、师等尚未讨论)

首先说明,在文章中提到的所有装甲连都统一有以下的后勤等车辆分配:

7辆3吨重卡车(负责油料、弹药等运输),2台摩托、一台轻型卡车和一台中型卡车(这两台应当是负责人员和设备运输的)

1辆三吨重卡车、2台半履带车、1台摩托、一辆汽车(型号为2/40)。

1939年装甲连,特别编制型,仅适用于第一装甲师。其中的中型装甲连第1轻型师也用了,但也仅此而已

大家可能对上面这个编制表里的编制法不算陌生,因为这经常被很多人认为是德军标准的装甲连配置,实则不然,这只能说是德军比较理想的一种配置方法,要说和古德里安的想法比还有差距,当然要说和标准的装甲连比也还是好太多了。要知道这个编制只有第一装甲师在用,而且还没能按照要求满编(看到后面您们就知道了)。

德军装甲连最依赖的主力——可惜即使是II号都很难做到满编,难哦,实在是太难了

(1)中装甲连和类中装甲连

当时德军投入到波兰战役中的坦克,最大的主力仍然是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这意味着德军的装甲师是以轻装甲连为主干构成的装甲力量。其中真正意义上配属了标准的中装甲连的,只有第一装甲师(4个中装甲连)和第一轻型师(1个中装甲连),第2.3.4.5装甲师当时没有配属中装甲连,而是配属同样有中型坦克,但使用规模更小的a型轻装甲连。那么,我们首先先来看看它们的区别。

波兰战役时,中装甲连参考的是K.St.N 1175(sd)。

首先来说,连部本身具有一支装甲力量,但是又不能和1941年制中装甲连相提并论,届时连部已经直辖7辆坦克,但同时也改为三连制(这样一看,1941年制中装甲连应当是在1939年制中装甲连的基础上,将轻型坦克排转入连部直属的结果)。总之,1939年制中装甲连中,连部除了必须配备的3辆摩托车、1辆无线电通讯车外(在此类中采用Kfz.15/2),仅下辖2辆IV号坦克。

连部以下有四个装甲排,分别为一个轻装甲排和三个中装甲排,轻装甲排配属5辆II号坦克,中装甲排配属4辆IV号坦克。一个装甲连共19辆坦克。

a型轻装甲连才是当时大部分装甲师采用的主要的“中型装甲连”编制,很不幸的,这玩意还不如标准中装甲连好满编,因为里面有III号坦克

相对较轻型化的a型轻装甲连,参考的是K.St.N 1175。1175这个K.St.N编号实际上就是指代中装甲连,而当时还被称为轻装甲连,是因为其无论是规模还是编制都尚不满足中装甲连的条件,因而只能算是一个“准中装甲连”。

根据这一编制的要求,一个a型轻装甲连,连部应当下辖一辆I号指挥坦克,7辆II号坦克,然而仅仅下辖两个装甲排,一个装甲排配属3辆III号坦克,一个配属6辆IV号坦克。这样的一个连仅仅只有17辆坦克,规模就更小了。

按照当时德军的情况,由于坦克生产存在缺口,无论是a型轻装甲连还是中装甲连,战时编制都应当出现缺漏。值得庆幸的是,第1装甲师的4个中装甲连和第1轻型师的唯一一个中装甲连是全部满编的,IV号坦克一辆不少。然而到了a型轻型装甲连就烂掉了:第2装甲师本应有4个a型连,24辆IV号,实际上仅有17辆;第3装甲师缺额6辆;第4装甲师缺额12辆;第5装甲师缺额10辆。III号的缺额表现的就更加显著了:第2、第3装甲师仅有6辆,相当于少了一半;第4装甲师则一辆没有,相当于根本没编;第5装甲师仅有3辆,意味着只够配给一个连。

这个东西你在波兰战场是遇不见多少的,编制表上的确很多,但是它只是画的大饼,到底还是要II号顶着

(2)德系坦克和捷克系坦克轻装甲连

一号小水管子实惨,快退役了也要上去

当时的德军轻装甲连其实是比较混乱的。原因很简单:虽然I号和II号当时累计一共生产了数千辆,但是部分型号是过时的,部分则不堪使用或训练用。而当时德军装甲部队虽然有大量I号,装甲师编制最依靠的却是生产量更小一些的II号,这样一来,缴获的捷克35(t)、38(t)也就一样需要被投入使用(果不其然的配给了几个轻型师)。另外一方面,中型坦克的实际持有数额是小于编制需要数额的,这意味着中型坦克缺口的位置可能需要轻型坦克再行补充以顶替。这样一来,由于需要使用4种轻型坦克,且需要搭配III号坦克(轻型装甲连一般是需要配给III号的,而III号在四种坦克中偏偏是生产量最少的),轻装甲连的K.St.N编制就出现了多个。

这其中,编制质量最高的是K.St.N 1171(sd),仅仅配属第一装甲师的部队,其次是比较常用的1171,是常规轻装甲连,而轻型师由于需要一定的38(t)和35(t)参战,又在1171的基础上有所调整,第一轻型师和第一装甲师采用一样的编制,即1171(sd),不同的是配给坦克型号;另外三个轻型师参考的都是K.St.N 1173,但由于配给35/38(t)有别,第2.4轻型师采用一种编制,第3轻型师采用另一种。

看起来稀里糊涂的说了一大堆,我们现在来详细的说一下。

编制最豪华的第1装甲师,其轻装甲连的配给可堪中装甲连。在1171(sd)的编制要求下,此类装甲连连部3辆摩托车和1辆通信车是标配,另外指挥3辆III号坦克,而下辖的4个坦克排秉持三中一轻,轻型坦克排每排5辆II号,中型则每排5辆III号。

然而,从第一装甲师实际的配给就能看出来其悲哀的一面。按照中、轻装甲连配属的要求,第1装甲师的装甲旅方面应当有56辆IV号、60辆II号、144辆III号,除此之外还应当有营部的8辆III号指挥坦克、20辆II号坦克和4辆III号坦克,团部的10辆II号坦克和信号部队的2辆III号坦克、4辆III号指挥坦克,累计应当是56辆IV号、12辆指挥坦克、90辆II号坦克、150辆III号坦克。然而,第一装甲师实际上除了指挥坦克和IV号坦克满编之外,其他一律欠缺,III号仅26辆,II号则多达122辆,甚至还有93辆I号,要知道第一装甲师的编制里是根本没有I号战斗坦克的!细细比对,我们甚至会发现实际上两边的数字是差不多的,这意味着实际上即使是第一装甲师的装甲连里面也不乏II号替III号,I号替II号的情况。

最常用的K.St.N 1171编制

最常规的编制,即另外四个主力装甲师采取的是K.St.N 1171编制,大体编法为:连部一辆一号指挥坦克、2辆II号坦克、3辆I号坦克。下属4个坦克排,三个坦克排采取3辆II号,2辆I号的编制,一个排采取5辆II号的编制。说白了,这也是妥协的结果,把二号和即将淘汰的一号混编终究不可避免。

35(t)波兰战役的时候基本都在第一轻型师,一线配了37辆

轻型师的轻装甲连编制,首先看第一轻型师,其依靠35(t)比较多。除必要的3辆摩托和通信车之外,指挥的是2辆35(t)坦克,下辖的四个坦克排中,1个配属5辆II号,3个配属5辆35(t)坦克。

35(t)型轻型坦克连编制

第2.4轻型师采用德造坦克,其配置为连部一辆一号指挥坦克,3辆II号坦克,下属四个坦克排分别为:3个排采用1辆II号,4辆I号,1个排5辆II号。这一编制也被称为“拖车”编制,因为在编制坦克和后勤的所有车辆(如标题所言)外,还有12辆9吨重卡车和12辆负责拖曳坦克的牵引车。

38(t)波兰战役的时候基本都在第3轻型师,有55辆

第3轻型师比较倚仗38(t),仍然,除了三辆摩托车和1辆通信车外,指挥2辆38(t),下辖四个排则是1个5辆II号,3个5辆38(t)。除此之外,还配属11辆9吨卡车和11辆负责拖曳坦克的牵引车。

38(t)型轻型坦克连编制

可以说,第1.3轻型师采用的编制大抵相同(第3轻型师还有多出来的22辆卡车和牵引车),区别是一个用35(t),一个用38(t),事实上,第1和第3轻型师在其他分队的装备上,很多也是分别采用35(t)和38(t)坦克替代。这些我们可以日后再说。

总的来说,在轻型坦克连上,波兰战役期间就有5种不同的编法。当然,由于配给的情况,凡是涉及到III号坦克的往往都是大缺编,有的甚至连涉及II号也会出现缺编,譬如说第3轻型师,在参战时实际上没有1辆II号,也就是说在它的轻型装甲连编制中,全部都是I号代替II号。

(三)小小的总结

当时的德军确实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存在,用素质优势横扫大半个欧洲

因为本篇主要目的是介绍当时的具体编制标准,因此比较简短的介绍了2种中型坦克连标准和5种轻型坦克连标准。实际上,当时的每一支部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就像我谈到的第一装甲师严重缺编的三号坦克和第三轻型师完全不露面的二号坦克一样,以次充好的情况(I替II、II替III或35(t))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为什么波兰战役期间德军坦克损失量不小?因为参战的太多顶替的脆皮坦克了,奢求让这些坦克幸存太过艰难。不说别的,I号就可以轻松地被凿穿吧!至于累计加起来参战也没有两三百辆的III号和IV号,因为大头集中在南方集团军的几个装甲师中,毫无疑问是只能吃不少损失的,因为南方集团军群突破打了不少硬仗恶仗,比如布祖拉河战役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相对防御力强一些的III号和IV号也免不了会被盯上了。

应当说,德军在波兰战役期间的编制表本身就已经相当凄惨了,而实际各装甲连的装备情况更是不忍直视。看到这些您也应当明白,当年的德国依靠了什么踏平了大部分欧洲,至少是波兰——战略战术和优秀的兵员质量。

参考资料:

  1. (大部分的K.St.N和具体改装编制的参考来源)GERMAN WORLD WAR II ORGANIZATIONAL SERIES :Volume 1/I MECHANIZED ARMY DIVISIONS AND WAFFEN-SS UNITS (1.09.1939)

  2. K.St.N参考网站:http://www./kstn/kstnmain.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