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2.易黄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4 发布于山东


162.易黄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易黄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山药炒一两(30g) 芡实炒一两(30g) 黄柏盐水炒二钱(6g) 车前子酒 炒一钱(3g) 白果十枚碎(12g)   
加减法
1. 若兼湿热,带下兼黄色者,宜加黄柏、胆草以清热燥湿;
2. 兼有寒湿,小腹疼 痛者,宜加肉桂、盐茴以温经散寒止痛;
3. 腰膝酸软者,宜加杜仲、续断以补肾强腰;
4` 病久,白 带如霜,可加鹿角霜以温肾涩带;
5` 日久病涉滑脱者,宜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
 主治;本方现代常用于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盆腔炎等生 殖系炎症所致之湿热带下,以及阴痒、膏淋、蛋白尿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1.膏淋   2.热淋   3.蛋白尿   1。带下   2.慢性肾炎蛋白尿   3。慢性前列腺炎  
[功用] 补肾清热,祛湿止带。 [主治] 湿热带下。带下稠粘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本方为治疗湿热带下的常用方剂。以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 腻为证治要点。
 易黄汤  (《傅青主女科》卷上)    、
    [异名]  退黄汤(《辨证奇闻》卷u)。    .    .
    [组成]  山药炒一两(30g)  芡实炒一两(30g)’黄柏盐水炒二钱(6g)  车前子酒炒一钱(3g)  白果十枚碎(12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肾清热,祛湿止带。
  [主治]  湿热带下。带下稠粘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病机分析]  傅山说:“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
化精,而反化湿也”(《傅青主女科》卷上)。肾与任脉相通,肾虚有热,损及任脉,气
不化津,津液反化为湿,循经下注于前阴,故带下色黄,稠粘量多,其气腥秽。    、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肾虚有热,损及任脉,湿热下注而致。根据《素问.三部九
候论》“虚则补之”,及《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散者收之”的原则,“法宜补
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傅青主女科》卷上),以补肾清热,祛湿止带立法。方中
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脾益肾,固涩止带,而“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
涩,更有甚于山药”(《本草求真》卷2),二药“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傅青主
女科》卷上),共为君药。白果收涩止带,兼除湿热,为臣药。用少量黄柏苦寒人肾,
清热燥湿;车前子甘寒,清热利湿,均为佐药。诸药合用,使肾虚得补,任脉得复,湿
热得清,带下得止。    .
    本方配伍特点为补虚收涩与清热利湿并用,重在补涩,辅以清利,标本兼顾。
    本方为治疗黄带而设,故名“易黄汤”。
    [类方比较]  完带汤和本方皆为傅山所创,用治妇人带下不止。完带汤为脾虚肝郁
之白带而设,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药,稍佐柴胡等舒肝之品,补散并用,重在补中
健脾以止带,适用于带下清稀,色白无臭,舌淡苔白,脉濡缓者;本方为治肾虚下焦湿
热之黄带而设,方中重用山药、芡实为君药,白果、黄柏为辅佐,补涩与清利并用,以
补肾清热,祛湿止带为主,适用于带下稠粘,色黄腥秽,舌红,苔黄腻者。
    [临床运用]
    I.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带下的常用方剂。以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
腻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湿热重而无虚象时可将黄柏、车前子用量加重,酌减山药、芡实;湿
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以祛湿;热甚者,可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带
下不止者,加鸡冠花、墓头回以止带。
    3.本方现代常用于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盆腔炎等生
殖系炎症所致之湿热带下,以及阴痒、膏淋、蛋白尿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使用注意]  本方敛涩之性较强,妇女月经将至或适来时,当慎用。
    [源流发展]  本方源于清。傅山《傅青主女科》卷上。傅山认为:“夫黄带乃任脉之
湿热也。任脉本不能容水,湿气安得而人化为黄带乎?不知带脉横生,通于任脉,任脉
直上,走于唇齿。唇齿之间,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则
口中之津液尽化为精,以人于肾矣。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
湿也……此乃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也。所以世之人有以黄带为脾之湿热,单去治脾
而不得痊者,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绕于任脉、胞胎之间,而化此色也。
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方用易黄汤。”傅氏辨
治妇科疾病,多从肝、脾、肾立论,重视调理奇经,有感于世医治黄带统以脾之湿热下
注论,忽视肾中水火及奇经受损,遂拟本方。稍后的《辨证录》卷u有退黄汤,方中
白果用一枚,余药均与本方相同,论述亦相差无几。后世治黄带,多宗傅氏,以本方为
主方。当代临床常将本方用于脾肾两虚,湿热下注之带下病。
    [疑难阐释]  关于使用注意  妇女月经周期性、规律性的来潮,主要与肝主疏泄和
藏血的功能有关。本方重用芡实、白果等收敛固涩之品,虽稍佐黄柏、车前子之清利,
但仍有较强的收敛固涩作用。若使用不当,将影响肝气疏泄,使气机阻滞,气滞血瘀,
则经水当至而不能,或点滴又止,或经行不畅,以致变生它证。故适逢经水将至或适来
之时,本方又当慎投,否则变证蜂起川。.
    [方论选录]
    1。傅山:“此不特治黄带之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之黄者,功更奇
也。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
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
之热矣。”(《傅青主女科》卷上)
    2。傅衍魁,等:“本方具有健脾除湿,清热止带功效。主治脾虚湿热带下,症见带
下粘稠量多,色白兼黄,其气腥臭,头晕且重,乏力,舌淡苔白,脉濡微者。方中五味
药,山药为健脾的主要药物,黄柏、车前子为清热祛湿之品,而芡实、白果为敛涩之
性。本方滑涩并用,互相制约,使滑而不泄,涩而不滞,为清热除湿止带之有效方剂。”
(《医方发挥》)
    3.钱伯煊:“带脉横束腰际,约束诸脉,带脉虚则脾经湿热注于下焦,而任脉病矣。
方中以山药、芡实健脾固肾,收涩精气,并补带、任二脉之虚,再以白果温脾除湿,用
黄柏清肾中之火,肾与任脉相通,清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再以车前子清热利湿,
一方脾、肾、带、任并补,而湿热俱清,此立方之妙也。”(《女科方萃》)
    4.张浩良:“本方所治证属下焦奇经受湿,蕴湿生热,而成湿热带下。本方以山药、
芡实调补奇经,山药可专补任脉之虚,益脾肾而收涩治带;更配车前子则祛湿之功益
显,合用黄柏,故可清湿热而治黄带;白果甘苦而涩、性乎,可清肺胃而止带下,白果
与莲子并用即是李濒湖治疗赤白带下之验方。全方共五药,涩利并施,清补兼用,取清
利以化湿热,取补涩以止带下。”(《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
    [评议]  本方原为肾虚有热,任脉受损之湿热黄带而设,傅山用山药、芡实及白果
补任脉之虚,黄柏清肾中之火,以解任脉之热,车前利水通淋,方有补任脉,清肾火,
利湿止带之功。然山药、芡实又可健脾补中,故脾虚而湿热下注之黄带亦可用之,正如
傅山所言,“此不特治黄带也”,凡脾肾亏虚,奇经受损,湿热下注之带下均可用之。傅
衍魁等仅从脾虚湿热带下论述本方,有失傅山本意,似嫌偏颇。
    [验案举例]
    1.膏淋  《中医杂志》(1989,2:19):某男,49岁,1983年5月26日就诊。患膏
淋半年余,证见小便混浊不清,白如米泔,甚则尿下浊块,上有浮油,尿道灼痛,伴头
目昏眩,面黄肢倦,舌苔腻黄,脉象细缓。查乳糜试验阳性反应,血检未找到微丝蚴。
胸透:两肺清晰。此乃病久脾虚,湿热之邪留恋下焦,清浊互混,脂液外流。治以益气
健脾,清热除湿。方用易黄汤加薏仁、太子参、川萆藓、茯苓,连服12剂,小便乳白
减少;服至24剂,小便转清,头昏肢倦消失,复查乳糜试验阴性,病告愈。
    按语:乳糜尿一证临床殊少良法,常按膏淋辨治,多属肾虚膀胱有热。本案久病脾
虚,易黄汤健脾补中力薄,故加健脾利湿,分清化浊之品而取效。
    2.热淋  《中医杂志》(1989,2:19):某女,37岁,1978年7月25日就诊。患热
淋已4月余,近因受凉而诱发,诊见小便频数,溲时不爽,尿道涩痛,小腹胀满时痛,
伴有带下,腰酸腿软,纳少乏力,小便黄,大便干,苔腻微黄,脉濡数。查尿常规:蛋
白(+),脓细胞(++),红细胞(q-)。此乃脾肾两虚,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
水道不利。治以清热利湿,通淋,用易黄汤加甘草梢、石韦、篇蓄、生地黄、生大黄。
服3剂,尿频、尿痛好转,小便通利;服12剂后,诸症消失,查尿常规已正常。
    按语:本案兼有淋证、带下,病机以肾虚下焦湿热为主,用本方加味,重在补肾清热除湿。
    3.蛋白尿  《中医杂志》(1989,2:19):某女,29岁,1980年7月31日诊。患者
1年来经常水肿,腰痛,小便短少,经用补肾药后,水肿渐消,蛋白尿仍时有出现,尿
检:蛋白(+++),肢困乏力,面色少华,目胞晨起微肿,纳谷不香,苔腻微黄,脉
弦缓。此乃脾肾两虚,湿热内蕴,精微下渗。治以健脾补肾,利湿清热,方用易黄汤加
山萸肉、茯苓。服药12剂,查尿蛋白(+),腰痛减,饮食增加;原方续服10剂,复
查尿蛋白阴性。后以六味地黄丸调理巩固。
    按语:蛋白尿多因脾肾两虚,脾不升清,固摄无权,则清浊俱下;肾气不固,封藏
失职,则精微外泄。本方中山药、芡实均为脾肾双补,固涩精气之品,更配白果收敛,
黄柏泻火坚阴,车前清热利水,用于本证,有标本兼治之功。
    [临床报道]
    1。带下  用本方加味治疗带下80例,其中:阴道炎19例,宫颈炎30例,宫颈糜
烂24例,阴道滴虫7例。病程1个月一5年。气虚白带加茯苓、白术、升麻、甘草,
寒湿白带加党参、白术、升麻,湿热黄带加茵陈、茯苓、苦参、苡仁,肝郁实火黄带加
黄芩、胆草、柴胡,湿热赤白带加苍术、白术、茯苓、白茅根、丹皮,湿毒赤白带加土
茯苓、苦参、苡仁、地肤子。10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41例(无带下,1年内未复
发,兼症消失),显效36例(白带量减少,伴发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无反复),无效
3例(服药2疗程以上,带量如旧,自觉症状未见改善)cx。用本方为主治疗110例,
其中:滴虫性阴道炎13例,阴道炎50例,宫颈糜烂19例,慢性盆腔炎8例。全部病
例均以带下连绵,或稠或稀,或腥或臭为主症。头晕乏力,神疲体倦,脉弱无力明显
者,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伴痛经,乳胀、胁痛明显者,加香附、酒白芍、当归、郁金、
柴胡;腰部酸痛明显者,加菟丝子、续断、杜仲;口苦心烦,胁痛,尿黄明显者,加柴
胡、龙胆草、栀子、黄芩;阴痒者,配用苦参、蛇床子、花椒、枯矾,水煎外洗阴部。
结果:89例痊愈(白带正常,诸症消除,随访2年无复发),21例显效(带下近正常,
其他诸症均显著减轻或消除,但2年内有复发)L33。用本方(药物均用原书剂量)治疗
79例,证属脾虚湿热。结果:治愈(主证或兼证完全消失,妇检正常)29例,好转
(主证带量减少、无味,但尚有轻微兼证或妇检尚有阳性体征)36例,无效14例,总
有效率82%c”。
    2.慢性肾炎蛋白尿  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长期不愈者多例,疗效甚
好。举验案2则,证属脾虚湿热内蕴,清浊失泌,用本方加萆藓、鱼腥草、石韦等治愈[,。
    3。慢性前列腺炎  本方辨证加味治疗690例。加减法:会阴、睾丸及少腹痛甚者,
加川楝子、荔枝核、橘核、乌药;会阴部刺痛者,加急性子、元胡;会阴坠胀,腰痛酸
软者,加北芪、菟丝子;少腹胀,加莱菔子、槟榔,甚则加服普瑞博思;尿道口流粘液
或粘丝较多者,加萆藓、石菖蒲;情绪低沉,顾虑重重,寐差者,加枣仁、远志、石菖
蒲、龙骨、牡蛎;射精后痛加甘草、灯心草;血精加小蓟、藕节、茅根、仙鹤草;遗
精、早泄加服金锁固精丸。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直肠指诊前列腺肿大消
失,无压痛,前列腺液检查每高倍视野白细胞数低于10个,卵磷脂小体恢复正常;显
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接近正常,前列腺无明显触痛,B超检查前
列腺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回声尚均匀;好转:自觉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直肠指诊前列
腺肿大基本消失,无压痛或仅有轻微压痛,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较前明显减少,
卵磷脂小体增加或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服药20剂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直肠指诊
及前列腺液无变化。结果:治愈457例,显效170例:好转41例,无效22例,总有效
率为96.8%c6J。.
    [附方]  清带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生山药一两(30g)  生龙骨捣细六钱
(18g)  生牡蛎捣细六钱(18g)  海螵蛸去净甲捣四钱(12g)  茜草三钱(9g)  水煎服。
功用:滋阴收涩,化瘀止带。主治:妇女赤白带下,绵绵不绝者。
    本方为带脉失约,冲任滑脱,且兼有瘀滞之带下赤白而设。方中重用山药滋真阴,
固元气,为君药;生龙骨、生牡蛎滋阴潜阳,收敛固脱,为臣药;海螵蛸、茜草既可化
滞祛瘀,又能收敛固涩,为佐药。“四药汇集成方,其能开通者,兼能收涩,能收涩者,
兼能开通,相助为理,相得益彰”(《医学衰中参西录》上册),以奏清带之功。原方加
减:“单赤带,加白芍、苦参各二钱;单白带,加鹿角霜、白术各三钱”(《医学衷中参西
录》上册);“证偏热者,加生杭芍、生地黄;热甚者,加苦参、黄柏,或兼用防腐之药,
若金银花、旱三七、鸦胆子仁皆可酌用;证偏凉者,加白术、鹿角胶;凉甚者,加干
姜、桂、附、小茴香”(《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
    易黄汤、清带汤两方皆治带下,均重用补肾固涩之山药为君。但易黄汤中配伍清热
祛湿之黄柏、车前子,主治肾虚湿热下注之黄带;而清带汤中配伍龙骨、牡蛎与化瘀的
海螵蛸、茜草,主治滑脱不禁而兼有瘀滞之带下赤白。   
清带汤       
组成;山药30克 生龙骨18克 生牡蛎18克 海螵蛸12克 茜草9克  
 功用:滋阴收涩,化瘀止带。主治:妇女赤白带下,绵绵不绝者
  [附方]  清带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生山药一两(30g)  生龙骨捣细六钱
(18g)  生牡蛎捣细六钱(18g)  海螵蛸去净甲捣四钱(12g)  茜草三钱(9g)  水煎服。
功用:滋阴收涩,化瘀止带。主治:妇女赤白带下,绵绵不绝者。
    本方为带脉失约,冲任滑脱,且兼有瘀滞之带下赤白而设。方中重用山药滋真阴,
固元气,为君药;生龙骨、生牡蛎滋阴潜阳,收敛固脱,为臣药;海螵蛸、茜草既可化
滞祛瘀,又能收敛固涩,为佐药。“四药汇集成方,其能开通者,兼能收涩,能收涩者,
兼能开通,相助为理,相得益彰”(《医学衰中参西录》上册),以奏清带之功。原方加
减:“单赤带,加白芍、苦参各二钱;单白带,加鹿角霜、白术各三钱”(《医学衷中参西
录》上册);“证偏热者,加生杭芍、生地黄;热甚者,加苦参、黄柏,或兼用防腐之药,
若金银花、旱三七、鸦胆子仁皆可酌用;证偏凉者,加白术、鹿角胶;凉甚者,加干
姜、桂、附、小茴香”(《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
    易黄汤、清带汤两方皆治带下,均重用补肾固涩之山药为君。但易黄汤中配伍清热
祛湿之黄柏、车前子,主治肾虚湿热下注之黄带;而清带汤中配伍龙骨、牡蛎与化瘀的
海螵蛸、茜草,主治滑脱不禁而兼有瘀滞之带下赤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