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写皇上召见,为何李商隐这首诗更胜一筹

 读书工 2022-07-04 发布于广东

古代诗人真正布衣的不是很多,他们大多数在朝廷任过职,是官宦人士。即使是李白杜甫等非常潦倒的诗人,他们也曾经在朝廷待过,受到过皇帝的召见。

既是官宦诗人,诗歌就难免也要写到官宦生活,有的甚至要写自己和皇上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诗,看看周必大和李商隐是怎么写皇上召见的。

《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

周必大在南宋的地位很高,他从政四十五年,官至宰相之职。也是文坛盟主,和陆游、杨万里等大诗人往来密切。这首诗就是他写当宰相时受到皇上召对的情形。

诗的题目表述得很清楚,入直召对就是入朝面见皇帝回答问题。在选德殿接受皇帝的赐茶,回答皇帝的国策咨询,然后告辞回到自己的居所翰林院。

但是这首诗不可忽视的地方就是它前后环境的对比描写。在见皇帝之前,那路上是绿色的槐树,树上聚集着乌鸦,而且是暮色黄昏,不免给人一种肃穆压抑之感。

而返回呢,月钩初照紫薇花,那是一弯新月照耀在紫薇花上。而紫薇花在当时是权力与尊贵的象征,白居易在皇宫值夜班时早就有紫薇花对紫微郎之句。

这种环境上的前后对比描写,表达了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思想境界。可见周必大对这次策问回答得顺利,皇上非常满意,因此诗句中充满踌躇满志的得意之情。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这首诗也是写接受皇帝召见的。和前面周必大不同的是,李商隐并不是写的自己,他写的是西汉的贾谊。汉文帝继位后,决定广纳贤才,以便经邦治国。

贾谊满腹经纶,年轻有为,很快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得到重用。但是贾谊的主张触犯了老臣的利益,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反对,汉文帝不得不把他外调去做长沙王太傅。

这些老臣在辅佐刘邦和平叛诸吕势力中立下功劳,汉文帝得罪不起。后来汉文帝采取手段逐渐削弱老臣和军功阶层的地位,掌握实权后就第一时间召见了贾谊。

但是李商隐这首诗写贾谊被召见有点意外。汉文帝向贾谊求教,彻夜长谈,甚至不知不觉地向前移动座位。但这并不是咨询治国方略,而是询问长生不老和鬼神之事。

诗的意思是贾谊虽然得到汉文帝的器重,但回答鬼神之事那并不是有远大抱负的贾谊的心愿。贾谊那也是没有遇到明主,是怀才不遇。但历史事实却不完全是这样。

这是李商隐的诗家语,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汉文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希望开创一番事业,并不会把精力用在鬼神迷信上,后人说的文景之治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汉文帝是非常器重和爱护贾谊的。把他下放到长沙,一个是为了培养皇子梁怀王。因为梁怀王是汉文帝最小的儿子,深得宠爱,以后会赋予重任。

二个是让贾谊远离京城长安这个政治中心,为的是避免受到周勃、灌婴等开国老臣的迫害。因为贾谊提出的列侯就国的主张,触犯了朝中元老的利益。

纵观上面这两首诗,都是写的臣子应召上朝,那为什么周必大一首不是那么为人所知,而李商隐一首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李商隐这首是咏史诗,借古讽今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他讽刺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正是批判唐代朝野上下不以国运民生为念反而信佛求仙的社会现实。

二是李商隐同情贾谊的遭遇,正是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贾谊的天才禀赋没有得到应用发挥,李商隐一生也是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而这些都容易引发后人的同情怜悯之心。

李商隐的咏史诗是在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思。而恰恰相反,周必大的诗歌有点炫耀,有点得意忘形的感觉,自然人们就不那么欣赏,不那么喜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