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结道德经的结构和读法(1)

 白桦树2008 2022-07-04 发布于北京

        今天是我刚把韩鹏杰老师的《道德经说什么》读完,用时差不多一个星期。结合之前的对于道德经的记忆和理解,很多地方都再次得到了刷新。关于道德经的读法,自我感觉又前进了一步,于是决定抽时间整理出来,便于进一步巩固加深。

1、道德经的结构:
流传的道德经年代久远,有很多个版本,经典版本中公认的有两个,河上公注解版和王弼注解版。
八十一章每一章上面都有标题,“抱朴”,“无为”,“守真”等这就是河上公的本子。最早的版本是不分章的,无标点的。后来河上公进行了断句和分章和注解。
《道德经》一分为二,《道经》和《德经》就是第三十八章为界。第一到第三十七章,属于《道经》的部分。从第三十八章开始,后边属于《德经》,合起来就叫《道德经》。
其实《道德经》并不是说前三十七章讲“道”,从第三十八章开始才讲“德”的,不是这样。其实老子每一章都在讲“道”讲“德”,“德”就是按照“道”去做,所以他每一章先讲道理,天道如此,人按照这个道去做,这不就是德的部分吗?万事万物按照道去做,这不也是德的部分吗?所以每一章都在讲“道”讲“德”,并不是说前三十七章讲“道”,后边从第三十八章开始讲“德”。
一个重要的逻辑就是“道在前而德在后”。把“道”搞清楚了,坚定地坚持地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
2.道德经的思维方式
一套思维方式:任何一个事物都有“有”和“无”两个方面,所以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也应该是这样,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黑格尔把他的思维的方式,哲学的思维方式概括为三个字:正——反——合。正面看反面看合起来看,正反合。
最杰出最有智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抱一为天下式。
3.整本书的关键章节和重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理解道德经的两扇门。
第一章解读了世界的本源,根据这个世界的开端、本源,他强调了认识事物的这种方法,提出一对重要的范畴“有和无”。特别强调“无”的意义和作用。核心,“无”,用风的形象作为代表来理解。
强调的是“有”和“无”两个方面,从天地开始说起,天地的起源——我们叫做“无”;万物产生——我们叫做“有”。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脱离开有和无两个方面,从有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边界,从无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妙处,因为大家都看不到,观察它的妙处,这两者合到一块来理解,那就叫做“玄”。
把有去掉,更多地关注这个无的作用,因为它是经常被大家所忽略的,看到这个无的作用就是“玄而又玄”,这是理解这本书重要的途径和门户。
第二章讲的是世界运动的规律,以及按照这个规律来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用哲学的语言概括这一章的内容,两句话——叫“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世界上很多的事物有正必有反,有黑必有白,这两者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在它们的对立之中,才能形成一个运动变化与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章讲大家对一件事情不应该只看到一面,也应该看到这个事情的另一面。这个事情就是尚贤。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紧密连在一块的。说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不能一点论,而应该两点论。正反两个方面,包括他们这个动态中转化的方面。 
从这三章看下来,就发现一个特征,其实有些话是在反复,重复说,目的是期望加强表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