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怎么想,我不在乎

 玖壹聚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这个世界上难的是说服别人,更难的是说服自己。

——无名氏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知觉选择性,简单来说就是你只关注你想关注的,放在现实中,每个人都会通过自我过滤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有效摘取,从而获得更有效的信息,事实上这个心理学效应应用到很多场景,很多商家为了能放大这种效应,运用人为干预的方式迫使人们的选择倾向于其设计的引导倾向,例如商家会在促销海报上对价格进行放大,视频上通过反复播出进行记忆固定。

但毕竟这毕竟具有时效性,要想说服一个人完全接受一个事物,一个观点,一种信念,很难。所以,人民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输出的是思想和观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也是我国很早就提出的口号。

然而事实上,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无论是其知识体系还是价值观都形成,25岁以后接受的不再是观念,毕竟改变的可能性很小,除非遭遇巨大变故,例如这次疫情。而容易接受的则是观点,延伸开这些观点可以是方法和技能,所以很多人尽管固执,但也能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技能跟思想无关,与情怀和品质无关,它只是一个观点。

当然也有很多上年纪的人会改变自己的观念,因为面对用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来安慰自己,生死命题无解,作为一个唯物主义的人,我相信在未来某一天我也会改变自己的观念,去相信一些东西。

所以,不要试图说服一个成年人去接受你的情怀和思维,你可以跟他讲方法说成效,这些是匹配现实情况的,情怀和思维是用来辅助现实,愉悦身心的。


小时候,经常会买一些小玩意,像是画册,美工工具,家里经常教训我:“这些东西能吃能喝?”不能吃也不能喝,但是我爽啊,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身心愉悦,每个人都有不同,每个年龄段都有差异,但慢慢的我也会明白,那些不能吃也不能喝的东西在某个时间段确实没什么用。

然而,毕竟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有些观念的更新如果不及时接受,很可能连观点的输出都是问题,代沟的差距在当代尤为明显,错开的时间段里,给与每个人的选择太多,如果想要进入那个圈子,就必须了解,例如营销人员要不但要知道主力消费人群关注的是什么,还要了解潜在消费人群关注的是什么,但主力消费人群和潜在消费人群可能是不同年龄段的人,而在这个不同的年龄段中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不单单是环境上的。

只专注一件事已经很难适应当下社会,就像是你学会了屠龙术,但真的能够在运用吗?上学的时候。老师讲了肯德基的10年亏损计划,时至今日都印象深刻,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计划用10年的亏损来养成新生代的饮食习惯,这个案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从侧面也说明,输出观念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


有些话,尽管不同意,但没必要反驳,有自己的观念就好,有些方法尽管用不到,但还是要多了解一些,毕竟指不定哪一个观点就能提升你的现实需求。作为旁观者,能够静下心来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还要无端的听一些怼天怼地怼空气的粗辞滥调。

有时候我也很难明白,有人在网上输出一些乱七八糟的观点,一些粗俗卑鄙的语言都能引来大批拥趸,轻松收割十几万的粉丝,我承认这些人肯定在某些方面强于常人,但承认不代表认可,于我而言更不会去做。

有时候想想那句话也很有同感,哪怕是自我安慰:“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也就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