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地支(2)

 新用户62879720 2022-07-04 发布于加拿大

在上一篇中我们讲了地支的来历和其代表的万物类象,在十二地支中同样和十天干一样,不但有相合的关系,并且还有互相刑、冲、克、害等关系,十二地支相合分为六合和三合。根据上篇文章知道,十二地支和二十八宿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方位知道:亥、子对应北方水;寅、卯对应东方木;巳、午对应南方火;申、酉对应西方金;辰、戌、丑、未为四季土,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地支六合分别是: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地支中为什么子与丑合土?我们在上篇文章中讲过,地支是宇宙万物类象的体现,支的刑、冲、克、害关系体现出了“四象的阴阳变化。在地支中根据其阴阳变化都有其代表的含义。在《群书考索》中地支的含义如下:

子是十一月,兹的意思, 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十二月,纽、 系的意思, 既萌而系长。
寅正月,是移、 引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二月,冒的意思, 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三月,震的意思, 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四月,起、 巳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五月,仵的意思, 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六月,昧的意思, 指阴气已长. 万物稍衰, 体暖昧。
申是七月,身的意思, 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八月,老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九月,灭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十月,核的意思, 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知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阳二气,四象是少象属春对应东方青龙七宿,太阳火相属夏对应南方朱雀七宿,少阳金象属秋对应在西方白虎七宿,太阴水象属冬对应北方玄武七宿在干支历中把一年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黄帝内经》中,把人体、宇宙、自然万物通过天干地支串联到一体,形成了我国独有的医疗体系。在人的身体中,每一个地支都有其代表的类象,根据“五运六气”就可以看出每年每月中应该注意身体的部位,或者是根据个人的生辰八字就知道人的那个部位容易得什么病。在《三命通会》中有地支对应腹脏的歌诀: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肚脐及脾胃。
寅胆目疾脉两手,卯木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脾肩胸痰,巳面齿咽小肠肛。
午火心脏并眼比,未土胃脾并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金咽喉及气管。
戌土命门腿踝足,亥水发骨尿道肾。
为耳、膀胱、尿道、生殖器、阴部、精液、月经、血液、汗液、泌尿生殖系统。
为肚腹、脾脏、子宫、皮肤、腰、嘴唇、阴茎、精囊、乳房。
为胆、毛发、手掌、臂、左腿、指甲、躯干。
为肝、神经、十指、体毛、左肋腋、四肢、肘。
为肩、胸、腹、腰、胃、肠、消化系统(大肠、小肠、直肠)肛门、皮肤、肌肉、项、 背、膝、眉。
为心、咽齿、面部、口腔、唇、肛门、三焦。
为眼、额头、舌、脐、小肠。
为脊梁(脊椎)、右肩、头、肘、脾、小肠、腹腔。
为经络、大肠、右胸、右臂、骨、肺、背。
为经血、辅颊、颧、缺唇、口、口腔、牙齿、肺、右肋、手臂、骨、胸部、乳房、内分泌。
为命门、腿足、右腿、尾椎、膝、腕、面、腹腔、胃、心。
为头、右脚、肾、膀胱、心胞、阴囊、分泌物、涌泉穴、肛门、泌尿生殖系统。

在《三命通会》中:“ 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子丑二位,阴阳始孕,人在胞胎,物藏根,未有涯际;寅卯二位,阴阳渐开,人渐生长,物以拆甲,群葩渐剖,如人将有立身也;辰巳二位,阴阳气盛,物当华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进取之象;午未二位,阴阳彰露,物已成齐,人至五十、六十,富贵贫贱可知,凡百兴衰可见;申酉二位,阴阳肃杀,物已收成,人已龟缩,各得其静矣;戌亥二位,阴阳闭塞,物气归根,人当休息,各有归着。”在干支纪年中分别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一对应,从甲子、乙丑开始到壬戌癸亥为止,共有60个周期,称为“一甲子”。分别应用到年、月、日、时上,这就是我们知道的八字,这就是《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的“六十甲子纳音”。

Image

古人根据星象观测发现,在一个甲子周期内,土星和木星每隔20年就要相会一次,处于一条直线上。当土、木二星相会时,地球上往往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地质灾难和自然灾难,人们的行为也会出现某种明显的异常反应。另外又发现,土星、木星与水星每隔一个甲子周期就要在一条直线上相会一次,并且,每隔三个甲子周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就会同处于太阳的一侧,形成九大行星的大会合,古代天文学家称其为“九星连珠”。这种天体运行规律循环往复,永不改变。

古人根据这些规律创立了划分时间的“三元九运”体系:以三个甲子周期作为一个正元,每一正元分为上元、中元、下元;每元一个甲子周期,再分为三个运,每运为二十年,即上元是一运、二运、三运,中元是四运、五运、六运,下元是七运、八运、九运,从而构成了完整的三元和九运体系。在《奇门遁甲》中有“天有九星,地有九宫”的说法,九星指的是北极星宫的九颗星,分别是:一贪狼为白、为坎卦属水;二巨门为黑、为坤卦属土;三禄存为碧、为震卦属木;四文曲为绿、为巽卦属木;五廉贞为黄居中宫;六武曲为白,为乾卦属金;七破为赤、为兑卦属金;八左辅为白、为艮卦属土;九右弼星为紫、为离卦属火;这九颗星每一颗星管20年运,共180年就是三个甲周期。

Image

在我国古代算国运就是先以三元九运做参考,比如按照现在现在的时间计算,我们现在经历的三元的上元是从1864年开始到1923年结束,中元是从1924年开始到1983年结束,下元是从1984年开始到2043年结束,其中下元七运从1984年开始到2003年结束,八运从2004年开始到2023年结束,九运从2024年开始到2043年结束。在下元八运中为左辅星为主,五行属土,在这20年中内,土旺克水,所以这20年关于血液、血管疾病人数增加(从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大数据显示可以看出相关疾病呈上升趋势)土气还代表着迟滞、压抑等现象,所以肥胖、抑郁症及一些慢性病人数增加。而从2024年开始20年下元九运就是火运为主,在这20年间火旺克金,所以肺病、气管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人数会增加,同时火主本源,人们会更加注重本源需求,比如健康,文化、旅游、居住生活环境提升等。我国古人根据天象,以天干地支为工具,把人,物、环境等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的“治人”体系,而失传的《黄帝外经》应该是以人为本,通过改造环境、天气更加的适宜人类居住、繁衍为主的“人治”体系,就是现在的风水、八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