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罗马为例浅谈内耗型商业繁荣与产业增值型商业繁荣的本质区别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为什么说人口有经济动力作用呢?因为这个因素在没有显著的跨产业分工体系时期,人口是形成需求的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虽然受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劳动力要素投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小,但是这忽略了另一点,也就是人口增长对于基本需求品的供应水平要求的提高。在古代,没有子业倒灌母业的需求的普遍增长的机制,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人口增长所造成的需求的增长。至于说产业升级造成的亚现代增长模式,则是在后期才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前集权时期,稳固的政治生活不存在,就更不用提产业升级的问题了。规模以上的产业升级,或者说资本主义萌芽,都是在阶层跃升方式发生变革的基础上形成的。

特别是经济精英的财富积累与入仕做官取代曾经的叛乱上位后,阶层跃升使得农业积累不再通过一般的土地财产扩张,或者政治消费与奢侈消费被挥霍,而又要使得这些积累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多利益,这样就产生了规模化的借贷、商业的运营,工场的发展就是这种商业联合的升级。其实这一步在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方面的作用仍然不高,毕竟被卷入其中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资源相对于全局而言仍然是少数,但是这些已经开启了需求增长的性模态,也即子业倒灌母业的路径。手工业的规模经营,以及包买商人的财富积累,都使得生产性商品经济下的需求得到普遍扩张;而没有新产业分工的一般商业则很难做到,因为这不过是把商品集中到本身购买力就高的区位,没有分流收入,创造新的和普遍的需求,其市场的增长也就很难做到,宏观经济的增长就难实现。

商业是联系的重要条件,但不代表商业就能够导向现代性,导向现代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且,这种没有产业升级的商业繁荣很可能导致社会的内耗,以致最终经济崩溃。地中海世界就是最显著的例子。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商业极其繁荣,但是他们最终都崩溃了,败于农业实业国家,一个被马其顿征服,另一个被农业实业的东部抛弃,中央政府所在的西部彻底崩溃。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这种消费型商业模式根本不能够持久——奴隶贩运和粮食贸易(规模肯定远比现今西方书籍所宣称的小很多)所支撑的种植园与繁荣城市,都是建立在东部社会资产的转移支付基础上的,一旦这种转移支付的链条削弱或断裂,西部的消费社会就会衰落乃至崩溃,而即便根据“3世纪危机”的西方说法,这种分析也是成立的。单一依托经济理性所建构的没有进步的产业分工,只会加剧经济体内部的资源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加剧不同区位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加大宏观收入分配差距,要么彻底耗干供养者最终一损俱损,要么引发生产性区位对于消费性区位的反制、脱钩,最终都会使商业聚集的挥霍消费高地失去繁荣的可能。用子业倒灌母业的逻辑也能想明白。构成他们消费的基础就是商业的贩运,等于从母业抽取资源补充自身,不仅没有造成收入普遍分流与需求的普遍增长,还使得消费的需求集中到少数人,消费的需求“普遍下降”了,生产的市场本身就缩小,宏观经济增长就做不到;第二,为了保值和增进财富,他们会加大对于贩奴的投资,这样就等于把从市场上获取的资本再投资到对于市场资本的盘剥中,而这种盘剥和种植园的出口都使得本地的财富进一步收紧,普遍需求进一步下降,少数的本地奢侈消费和用来讨好救济公民的东部物资购买难以解决贫血,因为这种输血越多,所需要的财政基数越大,羊毛出在羊身上,救济越多,盘剥就更多。就像福利国家一度失灵的糊涂局面。内耗性商业消费与产业升级的生产性商业消费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后者增加普遍的收入与需求,而前者制造普遍收入与需求的下降,造成暂时和局部的收入与需求增长,而从长远看降低总的财富创造预期。所以前者内耗财富,而后者持续创造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