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汉《海权论》第二则:以美国在加勒比海与太平洋的海军扩张为例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马汉《海权论》:地理位置与形态构成的解释里面我们讨论了前两个点,即“地理位置”与“形态构成”两方面。那么两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地理位置实际上说的是军事装备方面的低成本(可普及性)与高(集结)效率(军队内部的装备与兵员动员能力);而形态构成指的是军队保护的国内要害交通线(主要的物资运输商路与联系不同部分领土之间的要道),它们一方面能够保障军队的后勤补给正常运作,另一方面也是国内一般经济得以维系的重要联系渠道。一旦他被切断,国内的一般生活物资与商人、生产者的生活会遭到破坏而停摆,军队保护的目标与此相关的一部分军需生产与运输也会受到严重冲击,军队自身的生存也受到威胁。所以说后者是前者的物质基础,而前者是后者的秩序保障。但是这样说总会有一种相对主义的危险,即容易AB两件事情分不清,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个相对量化或者绝对数量的宏观值角度上去考虑。从海军为主的角度去考虑,比较极端的状态像荷兰,或者其他稍微好一点的但不能完全自给自足的国家,他们的首要问题或者困境就是是否打通另一条海上威力影响不到的陆上补给线“开源”,其次就是“节流”,少吃少用,但是军队威力随行作战任务肯定是不能够少吃少喝的,所以不仅不能给军队减少供给,还要把送给他们的军需物资更高效更少损失的运到前线,这样一来战前开辟的主要航道就不能丢。

为什么?除了这里便利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这里的运输不是不用花钱就直达的,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输成本。在物资被封锁的情况下钱货比价肯定更有利于实物,也就是说货币或越来越不值钱,肯接受钱币的承包商也会提高要价,所以运输的成本即便在和平时期最低的主航道上也会上升。但在物资封锁的情况下,即便找到新的陆上安全通道,其运力效率和成本也会比原先海路要高得多,所以不可能在货币贬值、运力降低的情况下维持战前的状态,因此选择就有的海路在国内部分的航段是最可靠的,所以要有可靠的兵力去守卫这个航段最易受攻击的部分。怎样才能守住这个航段呢?按照“地理位置”的原则看,就需要借助航路上最易于生产的平台来加载武器设备,这样生产的舰船才能最快的补充到军队中弥补损失;同时在此设立基地,以便在本就船运能力密度极高的水道上更迅速的集中舰船,提高主力集结的效率,以便在猝然接火中尽早尽快占得战场上的优势,从而取得海战的胜利。

基地本身也需要布置在各种舰船的最大和最有效辐射范围的交叉区域之间,从而能在情况发生时最及时的支援友军。所以基地网的设置要考虑与国内主要民用物资航道、商路的重合性以及其防卫的紧迫性。这样看来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南北战争时期的密西西比河了,南军因为没有完善的海军部队,使得自己贸易与补给的重要水道受到了北军直插心脏式的打击,特别是瘫痪了一些主要依靠内陆经密西西比河运输的沿海城市的运转。其次,对于巴拿马运河的开凿,马汉也表现出喜忧参半的态度。一方面,运河开凿使得“加勒比海获得了像地中海一样的贸易与商机”(他将巴拿马运河比作直布罗陀海峡),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国际列强将把视线更多的投注到美国附近的海域,而这对美国的海防显然是个威胁。他认为美国沿岸没有益处可供一级战舰修理的安全港,而没有一级战舰对于大规模高烈度海战无疑是极其不利的。

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海防需求的“地理位置”与美国经济的“形态构成”之间不匹配。美国的经济重心在中西部(密西西比河以西到阿巴拉契亚山之间的俄亥俄河至密歇根湖平原)和新英格兰,大西洋沿岸地区的经济地位逐步下降,正如马汉自己所言,“权力的中心向内陆转移”。这里的权力显然不是说什么帝国或者政治意义上的權力,他说的更接近于商业贸易和商业海权层面上的“权力中心”。彼时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地位逐步被芝加哥为中心的铁路运输和伊利诺伊与纽约之间的运河压制。也就是说美国的运输干道体系已经逐步抛弃了密西西比河,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圣路易斯在与芝加哥的竞争中逐渐力不从心,沦为二流城市。大西洋方向当然也是防卫重点,特别是纽约经奥尔巴尼向大湖沿岸联通的广阔经济腹地,简直就是美国经济的引擎。纽约-芝加哥的城市轴心从西部与大平原泵取无尽的利润,也推动着美国的工业化。

而南方对于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意义并不大,大多数地区实行谷物分成制,并不能给予他们什么太大的市场或者原料。主要还是银行家们借此建立起一套类似与法国的金融-租税的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金融盘剥体系。这里也是要保护的,因为一旦南方失守,芝加哥他们也会暴露在入侵之敌面前,特别是法国在19世纪60年代入侵墨西哥后,这种危机感使美国更加不安。因此,美国肯定要在南方即墨西哥湾展现存在,保护这片腹地。但是很显然,南方在经济上转变为一个次要地区后,他们的内水航运量是不足的,所以不管是补给还是维持装备一支强有力的舰队,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都会是成本不菲的。

成本的高昂不仅对和平时期的投资有影响,而且对于战时的补给运输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致命的。所以对美国来说,控制西印度群岛的一些重要贸易港,对维系海军基地特别重要。他们能够减轻美国舰船获取补给的压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能够增进美国本土与加勒比海群岛的商业往来。这种扩张的目的不是纯粹的商业或者军事,而是两者兼有。一开始是为了保护南方海岸,后来则是通过军需运输承包业务扩展到一般的商业贸易上来。而这种民用运输的扩展又反过来降低了运力成本,使得美国本土到这些殖民地或势力范围的交通便利程度上升到一个新层次。这样南方运力供应水平不足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美国在加勒比海的海防解决方法,是将自己与中美洲的海运网联系到一起,从而为海军基地群的创建做好后勤的铺垫,强行建立这些群岛与内向型经济为主的美国本土之间的交换圈。也给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市场,使得一部分大西洋运力分流到墨西哥湾,通过北方的船运巩固殖民地与本土之间的商业联系,降低运输成本。这样从北方的海军主力调兵运送陆军、海军陆战队的运输线和南方的补给线都以较低成本建立了,而且扩张了美国的商业利益,这是美国殖民扩张不同于英法的重要特征。当然,美国的侵略扩张如何也改变不了其帝国主义本质,这种扩张是对英国殖民蚕食逻辑“科学边疆理论”的一种海权化复刻。

正是在海权论的鼓吹下,美国发动了旨在夺取古巴、波多黎各等岛屿的美西战争,象征性的给予了古巴以独立后立刻要挟哈瓦那在宪法中插入《普拉特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美国有权在古巴维持煤站与海军基地等驻军设施以及美国在古巴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当然海军基地中包括了关塔那摩)。如果从马汉的理论看,夺取关岛、菲律宾等亚洲的西班牙属地,也是对于加利福尼亚的一种远途保护和“缓冲”。夏威夷则是最重要的前沿。珍珠港是太平洋沿岸的古巴。之前我有文章认为二三岛链是美国取代英国远东特别是海上霸权的一种交接仪式,但实际上在美国未能扳倒日本之前的将近半个世纪内,夏威夷确实充当着对日英同盟的警哨作用,为洛杉矶、旧金山提供海军力量的屏障。珍珠港的意义远比圣迭戈重要。而太平洋沿岸的兴盛,动力也很简单,一个是巴拿马运河的开通,使得美国东西两岸有了一条比较近而且运粮丝毫不亚于铁路的海路运输线,关键是随着美国在中美洲的侵略扩张,其他列强简直在此地插不上嘴,所以理论上这条海路是绝顶安全的,巨大的吞吐量和旧有的海军军需运输承包业务共同刺激了这里的货运量,加上他们向东部的金融中心输送贵金属,这里的货运局面被打开;到了20世纪50-60年代,这里又产生了半导体制造风潮,所以从前芝加哥的地位逐步被旧金山湾区所取代,这样纽约与太平洋沿岸的联系就更加强大,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沿岸的存在强度的提高。这是后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