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河民歌唱出俺村乡戏的情景

 付春文苑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入冬以后进入农闲,每村都搭戏台,村村都要唱戏,晚饭后,全体演员就开始排练。等进了腊月门儿,乡戏便火了起来。一般是春节后,节目也演练成熟,
就会十里八村进行巡演、汇演,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样子,白天晚上往往都有场次安排,大村一般会排练一些经典传统曲目,小村儿一般就排练一些短小的戏或者片段。三四十年过去了,俺村唱大戏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李付春|撰 (微信lifuchun1129

本文是付春文苑推出的第597篇文章,如果想看更多,请关注公众号。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那就点“在看”以后转走,谢谢!


“到过年,俺那里唱大戏,叫兄弟,套车子,接把你去,将你这么请到俺家里,烙大饼、包饺子,下面条来不是好滴。…这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传在俺们家乡的一首齐河民歌。
  记得那个时候,我才读小学,我们禹城农村真是这个样子的。
  我还清晰得记得,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普遍兴起了唱戏风,几乎是村村有剧团,家家有演员,到处都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个村里有多少人口,到戏院子里清点一下,就基本准确了。
  我们那村是个有几百口人的小村儿,也成立了一个剧团。当时我也就是念小学三年级吧,看着演员们的高兴劲儿,也想加入剧团,人家不要啊,说我什么也演不了,光碍事。爷爷是村里的治保主任,大小也算是个村干部,我就求他说情,好不容易混了个拉幕的差事。这也在小伙伴们中间挣足了面子,从大家羡慕我的眼光里,几乎跟我羡慕演柯湘的我那语文老师的心情一样。别说,还真有两次露脸的机会,一次是替补一个小演员,他是过年吃东西的撑地拉肚子,还有一次是做群众演员,给我染了红脸蛋,好几天就没舍得洗下去。
  真正正规搭台唱戏,一般是在春节后,春节前大多是排练。唱戏,首先要搭戏台,那就是三面挖沟堆起的土台子,栽几根木桩,从供销社借来两块帆布搭棚。然后在戏台正上方,吊起一盏汽灯,“呲呲”地响着,冒着白亮的光,尽管在篷布里面,戏台的上方仍然是光亮的。
  因为每天都去看戏,我们看到的演员唱戏,从排练到唱完总是看到重样的,干脆换个口味去外村看,大老远就能摸黑找到唱戏的地方,那不是因为有今天扩音器的声音引路,而是我们冲着全村最光亮的地方来的。
  在演出期间,常常会闹出一些趣事,令人捧腹大笑。有的演员,忘了戏词,怎么办?早就有人在幕后提词,提一句,唱一句。台下的观众摸不着头脑,不知他们是在演出,还是在吵架。当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台下人笑,演员也笑。在小朋友们当中,只有我知道大人们笑的原因,因为只有我才看清幕后的故事。
  上演吕剧《小姑贤》、《砸木桩》这些吕剧小戏时,我看演得很棒了,可后来再从省吕剧团下乡演出时,发现许多地方就根本不一样。你想啊,那个时候的排练完全是依照看过别处演戏的时候的印象搬过来的,根本不是正规版本,那时有许多农民根本就不识字,全靠别人提词。再说那些拉弦子、敲锣鼓的人,也是“丑态百出”。每逢演员唱罢几句,敲锣鼓的便敲打一阵,然后拉弦子的拉“过门儿”;再唱几句,再敲锣鼓,拉“过门儿”,依此循环。有一次,敲锣鼓的人只顾看戏,忘记了敲。拉弦子的就停下来喊:“敲啊!敲啊!”此时,敲锣鼓的才猛醒过来,慌乱猛敲一阵,弄得看戏人、唱戏人一阵哄笑。当时的那帮子人称做“保台”的,根本算不上是伴奏。
  这样就不错了,记得我们村排练《红灯记》、《沙家浜》和《杜鹃山》的时候,尽管是这三个样板戏都是一帮子人来演,可是需要的演员就很多。村里的人不够,就把我们语文老师请来出演《杜鹃山》女主角柯湘,她是城市来乡下教书的,不仅人长地漂亮,后来的课给我们上地也很好。她的唱腔与后来电影上的杨春霞简直是出自一个人一样,以至于后来每逢看见或听见杨春霞的唱段,就认为是我们老师在唱。
  当时,我的“工作”不光是拉幕,还有一个活就是“砸炮子”,那可是我抢着干的。所谓的“砸炮子”就是大家看到戏台上打枪的“情景”:戏台上一抬手打枪,我就在幕后用小铁锤砸一颗火药炮。说来好笑,有时我只顾看戏了,那枪举了好长时间了,我这里还没有砸响,害地民兵连长过来扭我的耳朵。咱也不能没记性啊!就把炮子准备好了,小铁锤举过头顶,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打枪,那里还没有瞄准儿,我这里先砸响了,难怪他们后来只让我负责拉幕了。当然也有冤枉我的时候,那是炮子的质量不合格,出现哑炮的时候。
  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村儿里没有通电,家里有台“戏匣子”就算是富裕户了,群众的娱乐方式只有到大街上看敲锣打鼓的,晚上到戏院子里看那些重样的几台戏。那些农民演员有许多根本没进过学校大门,他们也没有VCD光盘做参照,更没有今天的网络视频,几乎想怎么演就怎么演。不过,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图个喜庆,图个快乐。
  二三十年过去了,新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的发展,观念的转变,使春节的热闹气氛大打折扣。以前的春节娱乐换成了电视上的春节文艺晚会。除夕晚上,全国人民都准时坐在电视机前享受央视文化大餐。过了春节,以前走亲戚走到元宵节,然后是有些上了年纪的长辈再串门儿,那就走到正月底了。现在不同了,可以电话拜年,还可以开车一两天走完,然后就开始奔向祖国四面八方的工作岗位。
  再有一段时间,全世界华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中国人过春节,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好像是过春节才是真正的过年。过春节,凝结了国人太多的向往和期盼。它是一年的过去,是又一年的开始,所以现在的人们把它打扮得很时尚,很鲜艳。当我们在想着花样去过好传统的节日时,回忆一下往日春节期间唱大戏的场面,也确实却别有一番风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