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悟《周易》哲理,追寻中华文化根基

 nangongcunfu 2022-07-06 发布于北京

浮山书院 浮山书院 2019-11-01 06:05
图片

10月22日上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主办、青岛大学承办的“儒学名家高校行”报告会在国际学术交流博学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罗安宪教授作了“《周易》与中国文化”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青岛大学副校长孔伟金主持,罗教授为全校4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堂丰富、生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

图片
图片

罗安宪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副理事长,多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一直系统讲授中国哲学史、儒家经典、道家经典等课,是中国哲学著名研究专家。

图片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图片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但是人们对于《周易》的认识却往往是浅薄的。《周易》等于《易经》吗?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会错误地混淆《周易》 《易经》 《易传》。

讲座的第一部分,罗教授首先阐释了《周易》发展的历史及三者的区别,即《周易》包含《易经》《易传》两部分,《易传》是《易经》的进一步阐释,罗教授提醒同学们对两者的内容做出区分,但不能将两者割裂开,要同时结合两者整体理解《周易》的思想。罗教授还提到,理解中国哲学要明晰概念,并且要有坚实的历史感。

在谈到哲学思维时,罗教授提出三个关键点:刨根问底、引经据典、理性批判。“比意见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重要的是学问,比学问重要的是方法”罗教授用这句话鼓励同学们在学知识、做学问时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理性思维。

图片

图片

图片

八卦奥妙,融会哲思


《周易》是有规律的,科学的。从八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点。罗教授讲到八卦是周易的思想基础,表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代表这世间八种主要的事物,代表身体的八个主要部位,代表家庭的八个主要成员。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八卦集中体现了古人杰出的抽象概括能力。

八卦为基础,六十四卦为模型。“卦者,挂也,是悬挂起来的某种物象。”罗教授从汉字的角度解释了卦的含义,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遇到概念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卦的单位是爻,爻是一撇一捺的反复,关键点的交汇。阳爻积极进取刚健,阴爻消极退守柔顺,阴阳符合美的原则,阴阳交错象征动静变化。罗教授根据周敦颐《太极图说》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并给出了朱熹八卦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随后罗教授讲到,八卦的背后是中华文化讲究的一种秩序,男女有别,上下有序,有别有序的思想贯穿在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正是这种秩序,引导人们与万物和谐相处,以生命的眼光来去看待这个世界,以生命的态度来去对待这个世界,这是中国哲学与西方不同的地方。

图片

阴阳之道,包容万象


中国思想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什么?罗教授用两句话做出了回答,第一句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第二句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两句话均出自于《周易》。阴阳的概念是中国独有的哲学财富。阴浊而重,阳清而轻。阳不是纯粹的阳,阴不是纯粹的阴,阳中生出一阴一阳,阴中也生出一阴一阳,既阴既阳。这种生生不息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阴阳是相对,但不是对立,不是你死我活”,罗教授随后从七个方面阐释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含义,阴阳的含义下包含万象,一副哲学宏图在这一基础上展开。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从。”每个人对于阴阳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而按照阴阳的指导去做事,不气馁,不颓废,在生生不息中不断奋斗,或许这就是阴阳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吧。

图片


尾声

讲座的最后,罗教授总结到:周易的真精神落实在八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罗教授希望青年学生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尊贤尚功、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为罗安宪教授献上了由浮山书院师生亲手创作设计的礼物,并有幸获得罗教授的题字。罗安宪教授热情地与大家合影留念。

图片
图片

“儒学名家高校行”是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组织的系列活动之一,近期将在全省和全国高校陆续展开。活动将邀请国内外儒学研究、传播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大学校园,为青年学生做专题报告,以点带面做好普及与传播,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