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白头翁汤——风热眼病,赤眼,结膜炎,心悸,痢疾

 谷山居士 2022-07-0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1风热眼病——何斯恂医案

陈某,男,11岁。其父代诉:患儿眼睑肿胀,目睛赤痛,眵泪多已十多天,近日逐渐肿大。西医诊为“急性结膜炎”,服西药、打针、滴眼药,并服祛风清热之中药多剂未效。

现症:眼睑高度红肿,形如荔枝。球结膜亦极度充血。视物模糊。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证系肝肺(应是胆)之火俱盛。乃予白头翁汤:

白头翁30克黄连4.5克黄柏6克秦皮9克服药三剂,肿痛随即消除而愈。何斯恂:白头翁汤治疗风热眼病,新中医41231973《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按:本方治疗眼疾,文献曾有记载。如《类聚方广义》谓治眼目郁热,赤肿阵痛,风泪不止,又为洗蒸剂亦效。系取白头翁清热凉血,黄连泻心火,疗目痛,黄柏泻肝火,清湿热,秦皮能治目赤肿痛,合之共奏清热凉血解毒之效。《经方应用》

论:目赤而脉弦数者,此为相火之旺,而生内热也。《金匮》卷五,疟病一,弦数者多热。弦为肝木之郁陷,数为相火之上逆,风火合邪,则为积热内盛。火逆刑金,而肺失敛,热邪上蒸,则生目赤肿痛。小便短赤者,此为淋症,厥阴与膀胱,脏腑湿热之象。

本条目赤者,就作热邪上冲,如喉痹之理。厥阴十二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咽痛者,是热气上蒸皮毛,而冲咽喉,其喉当痹塞也

2天行赤眼——王荷营医案

李某,男,33岁,1989711日就诊。两天来双侧眼睑结膜赤肿,涩痛羞明,多并伴大量水样分泌物,脉弦实,舌红苔黄腻。治予白头翁汤加木贼,服1剂,睑结膜红肿消退,仅有少量分泌物和昏涩感,又守方1剂而搓。[国医论坛1991,(2):43]

按语:本案病在目窍,又见脉弦实,苔黄腻,据此可断为肝经湿热为病。肝经湿热,上攻目窍,至双眼赤肿,够多羞明,白头翁汤能清肝经湿热,理肝经气机,故用于本病有良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弦为肝木郁陷,实为积热内盛也。舌红黄腻者,此为火气升炎,胃气不降也。积热内盛而上蒸,所以赤肿。白头翁汤,泻其积热也。

3急性眼结膜炎——承忠委医案

郭某,男,19岁。四天前晨起后突感眼睑红肿,继即热痛、涩胀羞明,某医院诊为“传染性急性眼结膜炎”。内服消炎片,外滴眼药水,但3日未见显效。眼睑结膜红肿,涩痛羞明,眵多粘结,并有水样分泌物外溢,询知平素性情躁急,嗜食辛辣,病前曾有冒暑远行及饮酒致醉史,近10天常小溲短赤,便溏欠爽,夹粘冻,察舌偏红、苔黄腻,脉弦数。知系(递)上暴涨之肝阳与外触之暑热火毒相合作祟,故投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白菊花、银花各20克,枳实、丹皮、生赤白芍各12克,炒黄柏、秦皮、焦山楂、木贼草各10克,黄连、防风、甘草各6克。3剂获效,9剂全廖。

按:《日华子本草》云白头翁可“治一切风气…明目”,而《纲目拾遗》则曰其“去肠垢,消积滞”。故对郭男因外袭之风热暑毒与内里食滞所化之火相合而导致的眼疾,白头翁汤诚为首选之方(因方中其它三药,亦可解毒消滞,清热明目),加菊花、银花、木贼草,协同散热解毒明目,丹皮、赤芍清凉血热,枳实,山楂消滞止泻,白芍、甘草酸甘化阴,调补气血,尤妙者独用一味辛温之防风以反佐。考《本草正义》云其“疗风眼”,“治风邪而目盲无所见”,而近贤眼科大家韦文贵则根据“目为上窍,用药非轻则难直达病所”之理。在自拟57个经验方和69个他常用的前贤方中,有30方用防风,为入选率最高之品。故以其引领诸药直达目窍,并中和白头翁汤苦寒之性,实为一箭双雕,非对药性了如指掌,选药难得如此贴切。《当代医家论经方》

论:本条是饮酒而生湿,湿阻阳气而生热,湿热上蒸则目赤,湿热下传则小便赤。脉弦数者,此为木郁之脉,数为相火之旺,而积内热,邪热上蒸也。此病在肝胆,所以白头翁汤,泻其积热也。

茵陈五苓——治脾胃之湿热,肝胆郁迫,发为黄疸。

白头翁汤——泻肝胆之积热,风火合邪,上蒸下利。

图片

4急性结膜炎——孙溥泉医案

孙某,本人之女,13岁。19817月末患急性结膜炎,双眼红赤肿胀,眼眵增多,早晨起床时,常将两眼睑粘在一起,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发红,眼睑浮肿,有灼热、怕光、发痒、流泪及异物感。曾应用氯霉素等眼药水点眼,症状不减。因眼疾,孩子暑期有大量作业未做,又看不成电视,因而烦躁不安,眼疾时重时轻,拖延半月之久。该年87日,我从广东新会开会归来,急用白头翁汤(白头翁15克,黄连6克,黄柏9克,秦皮12克),水煎服,3剂而愈。按:据报道用白头翁汤治疗眼目红赤肿痛之风热眼病多例,取得满意疗效。(《新中医》1973423页)《经方研习

5目赤与肝胆病——张庆军医案

下面再以白头翁汤为例,白头翁汤是厥阴篇处方,因此是肝经处方。根据《黄帝内经》理论,肝开窍于目,因此,一些眼科疾病,特别是湿热实证的眼科病,就是白头翁汤证。女,脉有力眼睛红肿疼痛,流眼泪,有大量分泌物,舌苔黄腻,处以白头翁,1剂即愈。

肝之病在筋。男,62岁,脑梗死后,自觉筋短,脉滑有力舌质红苔黄腻,饭量大,有口臭,大便黏,小便黄红,处以白头翁汤,10剂后症状减轻,20剂筋恢复正常,走路也比以前轻快许多。用白头翁汤治筋之病,就是源于内经理论。

肝之本脏病。曾治一肝硬化患者,大便黏,舌质红苔黄腻脉有力,肝功不正常,处以白头翁。20剂后,肝功全部正常,大便也恢复了正常。之所以用白头翁汤治肝病,是因为肝为厥阴,而白头翁是厥阴病之处方。

肝与胆为表里。曾治疗一胆囊炎患者,男,42岁,平时嗜烟嗜酒,口苦,胆区疼痛,在他处服用消炎利胆片、大柴胡汤、四逆散等效不佳,见其舌红苔腻,处以白头翁汤,8剂即愈。

今天仅以此2个处方为例,用于《黄帝内经》与经方应用的联系。实际上,经络与经方运用也有密切的联系,这个问题以后再谈。内经与经方结合可以拓展临床思路,比如白头翁汤治疗肝病,麻杏石甘汤治疗痔疮,如果把其他的经方也与内经结合,相信能治好更多的患者。经方讲习录

论:这几个医案,都不是虚脉。舌质红为火逆不降,苔黄腻者,上焦不通,胃气不降,所以会积内热,所以不是虚脉。热邪内伤,则见诸症。

6心悸——陈培儒医案

文某某,女,41岁。初诊日期:1985424日。病员于近两年来常感心悸头昏,心前区刺痛,每次发作约数分钟。今日胸已不痛,唯感心悸难受,乃来门诊就医。查体:发育营养良好,急性病容,神清,心界不大,心率64/分,频繁早搏38/分,无病理性杂音,肺清,肝脾未扣及。心电图示:频发多形室性早搏。刻诊:心悸头晕,全身乏力。舌根若薄黄,脉结代。此乃下焦湿热,阴阳两虚,宜清热化湿。处方:

白头翁20克,黄连、黄柏、秦皮各10克。

二诊:连服2剂,心悸消失,仍头晕乏力,畏寒,舌红、无苔,脉弱。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此乃阴阳两虚,宜益阴扶阳。处方:

生地、炙甘草各30克,桂枝、阿胶各10克,生姜3片,寸麦冬、枣仁、附片各15克,大枣10枚。连服4剂而愈,心电图正常。[新中医1987,(3):38]

按语:白头翁全草中可提出一种略似洋地黄的成分,黄连素据多家报道能抗心律失常。陈氏认为,本案治意机理可能与黄连抗心律失常有关,可供临床参考。《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图片

7痢疾——张学毅医案

刘某,男,33岁,住院号:14461。反复腹痛,腹泻,黏液便,间杂脓血便七年。服中西药终未治愈。近日加重,1980919日入院治疗。

检查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包块,肠鸣音无亢进。便常规:脓血便,镜下脓球(+),红细胞(+),白细胞(#);便培养:痢疾杆菌(一);乙状结肠镜:在15cm11点处见0.2~0.3cm范围之充血,黏膜粗糙,有出血点,血管不清,有较多脓性分泌物。诊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处方:以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药物组成:白头翁50g,地榆25g,黄连25g,苦参50g,白芍25g,大黄15g,甘草15g

用热水泡2小时,再煮取100ml,药渣加水再煎100ml,将此200ml药混煎取100ml,纱布过滤后用灌肠器在清洁灌肠的基础上将药液经肛门灌入病灶部位,15剂为一个疗程,共进25剂,自觉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便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均正常,临床治愈出院。追访一年未复发。

解析:《伤寒论·厥阴病》:“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白头翁汤具清热燥湿、凉肝止痢之功,为临床治疗热利下重的常用方剂。本案反复黏液脓血便七年,白头翁汤去苦寒之秦皮、黄柏,加地榆清热止血,苦参、大黄燥湿止痢,芍药酸甘养,兼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清热燥湿,止血止痢之功。在给药方法,以灌肠法取代内服,使药物直达病所,便于发挥药力。可谓古方新用,经方新法的又一明证。

8痢疾——王本立医案

杨某,男,18岁。患痢疾4日,腹痛绵绵,痢下赤白,肛门灼热,手足不温,发热,舌苔黄焦,脉沉细弦迟。此厥阴痢。治当调和肝脾,清热凉血,调气行血。用白头翁汤合四逆散加减: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柴胡、生白芍、枳壳、甘草、葛根、厚朴、槟榔、茯苓、车前子、木香、炒莱菔子、鸡冠花。水煎2次,分3次服,每日1剂。

3剂获愈。《当代名医经方应用赏析》

论:手足不温,脉沉细弦迟,此是厥逆证。发热,舌苔黄焦,腹痛,下利赤折,肛门灼热,此是热复太过,积热伤阴。

如手足不温,脉沉弦迟,而下利,此是阴寒之象,不敢用寒凉泻热。但知厥热往复,热盛伤阴之理,则敢用寒凉。发热,下利赤白者,此为热复,当利止,仍下利,此为热过。肛门灼热,此是肝气与三焦之火,下陷于魄门。

图片

9痢疾——刘渡舟医案

胡某,女,73岁。患下利赤白,腹痛后重已半年多。大便每日三四次,有红白黏液,伴口干渴,两目干涩。脉弦,舌质红而少苔。白头翁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阿胶15克,白芍15克,前后共服9剂而安。《(《经方临证指南》)仲病病案学》

论:下利赤白而口渴,此为厥阳热复,内有积热也,是提纲下利欲饮水之义。脉弦,为木陷之脉,木陷疏泄,所以下利,舌质红而少苔,此为火升不降。厥阴四十四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热复太过,也是厥逆之象,只是热盛而已。阳回热复之盛,也叫厥阳之热盛对比厥阴之寒盛,也就是阳多与阴多。阴多则寒不化阳,阳多则热伤阴,所以阳复伤阴,叫热复太过。阳回上厥,仍是阴阳不交,所以脉弦为木陷,木郁疏泄,仍见下利。火旺而上盛而积热,所以舌红少苔。白头翁汤,清其积热,苦降阳火,则与阴平,此是泻阳和阴,调和阴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