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汇通(干货):从“空调受寒”的亲身经历谈金匮肾气丸的机理

 中医知识圈 2022-07-06 发布于山东

今年美国的大西南经历了少有的干旱少雨天气,进入六月以来,天气炎热。不巧,我家的空调坏了。打电话给保险公司找人修,却需要排队等候,因为太多家空调出问题了,修空调的公司都忙坏了。当然,这里也有保险公司和空调公司的美国式磨洋工有关。另外,我们家也的确不太着急修空调。我们平时用空调并不多。室内温度定在81华氏度(~27摄氏度),而大多数美国人的家里都是60-70华氏度。前段时间,我上高中的女儿去外州比赛,和几个同学合住一间旅馆,就因为空调的温度设置问题有过小斗争。其他孩子都是不能高于70度,而她要80度,哈哈。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她只好多盖被子睡觉。

为什么我们家把室内温度定这么高?因为我受过空调的伤害。

大概十几年前,我来到德州工作。学校把每个教授的办公室的空调开到64-68华氏度,就是摄氏17-20度。而且空调的出气孔就在我的办公桌上面。我当时年轻,身体好,没太在意,穿着短袖一坐就是一天。结果一段时间下来,把我吹得两个肩膀都冻僵了,胸部开始疼痛。有一次出差开会听报告,我突然发现我每次喝一点水后,都要赶快去小便,好像根本存不住水。而且感到在空调房里浑身发冷。我赶快跑出会议室,在外面晒太阳。回家后开始吃金匮肾气丸,同时艾灸胸部和肩背部,而且在夏天把家里的空调开到88度,即31摄氏度。再热的天,我开车的时候也尽量不开空调,或者不直接吹空调。这样调养了一段后,我身体慢慢恢复。而我后来听说,有的教授就得了肺炎。后来,学校把空调温度提高到74度,可直到现在我一进办公室,我都习惯性地穿上外套。所以,从那次被空调伤害后,我就特别当心空调的冷气,对它甚至有一种心理障碍。

还有一个小插曲:我有一次把办公室的空调口给用胶带封住了,我正在得意时,隔壁的教授从办公室跑出来,在门口问我:你有没有感到今天空调很冷?我支支吾吾地说:啊,是很冷啊。然后,我偷偷又把空调口的胶带揭下来了。敢情,我们俩办公室共享一个空调出口。

现在回来说金匮肾气丸

大家对金匮肾气丸并不陌生。它是个至今仍在被广泛使用的千古名方。百度上说:它是用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虽然这个总结很到位,但是有点儿着相了。即,把肾气丸的功用限定在治疗肾阳虚它只告诉你'当然却没有告诉你所以然。用这种思维来学中医,就容易养成某药治某病的固化思维。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并没有加入很多名相的东西,比如肾阳虚,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写人体的反应,把人体运行的生理和病理规律暗含其中,让读者自己去体悟去灵活运用。他就是为了避免把医道变成一种名片化的,类似西医的某药治某病的固化思维。所以,要想真正理解金匮肾气丸,则必须回到《伤寒杂病论》的原文来理解。

在《金匮要略》中有关肾气丸的条文一共有四条,因为时间和篇幅关系,今天就只讲与我的上述症状相关的那一条:

金匮要略1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字面意思解读:

男子口渴,喝水却总不解渴,小便很多,喝一斗水,就尿出一斗水。用肾气丸来治疗。

中医的解读:

中医认为人喝进去的水需要被阳气加热气化,才能成为人体可吸收利用的津液,并输布到全身。这个阳气,主要来自肾阳。中医认为肾主水,而肾阳是水中之火。中医把肾比作一个盛水的锅,而肾阳就是锅下的火。火把水加热气化成津液(类似于蒸馏),水才能输布到全身。如果火力不足(肾阳虚),水就不能气化,人就会口渴。可是喝了水却不解渴,因为水不能被气化,都随尿液排出了。这就是消渴饮一溲一症状后面的中医原理。西雅图的赵新焕老中医把这个现象很形象地用一句话总结为:水中无火則只降不升

现代生理学的解释:

中医在自己的理论体系里,用阳气肾阳气化水火等一系列名词和打比方来解释这个原理,虽然能够理论自洽,也有实际疗效的验证,但是现代人仍然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一套与现代科学语境完全不同的概念和逻辑。比如,肾阳是什么?是什么?什么是气化

下面,我就试着用已知的现代生理学知识来解读这个现象。

我们首先从现代生理学中寒冷利尿的现象说起。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常识体验:就是在冬天或者在寒冷的环境中,尿多!

这是为什么呢?

人作为恒温动物,需要维持身体内部核心温度的稳定,需要保持身体与外界热量的平衡。这种热量平衡主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指令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来改变皮肤血液循环量来实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下丰富的血管网络对血容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1. 在舒适的温度环境(比如,室温),皮肤的血流量大约是250-500毫升/分钟,只占大概5%的心输出量。

  2. 在高温下,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最高能达到惊人的6~8/分钟,接近全部血容量的1.5~2倍(人体平均血容量4-6升)。

  3. 在寒冷状态下,皮肤血管达到最大程度收缩,血流量可以降低到20-50毫升/分钟,甚至更低。这就是《伤寒论》中典型的少阴证。

当皮肤血管大幅度收缩时,就相当于减少了整体血管系统所能容纳的血容量。这样,如果血液体积保持不变的话,就意味着血压的升高(这就是为啥高血压病人冬天更容易出问题)。当大脑接受到血压升高的信号后,就会触发人体的反馈调节机制来降血压。(这里又涉及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请见前文:桂枝加附子汤(新解))。这个降压主要通过肾脏对血容量的调节功能来实现。简单说,就是减少肾脏对水液的回收,增加尿液的排放。正常状态下,肾脏会把99%的水液过滤后回收到血液中,只有不到1%的水液形成尿液。而一旦肾脏拒绝回收水液,会迅速制造大量的尿液。

排尿后,血容量大大减少,仅够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其它组织和细胞就处于缺水的状态。所以,病人会口渴。另外,当血容量减少时,体内就会产生虚热,所谓阴虚生内热,这也是口渴的原因。可是,虽然口渴,但喝进去的水又不会被身体吸收,因为肾脏忙着往外排水还来不及呢。这就是为什么体表受寒导致消渴,尿多,喝多少,尿多少的症状,后期会出现水肿,甚至更严重的末梢循环和体液循环障碍以及心肾等器官的衰竭。

讲到这里,你就明白了。所谓的肾阳虚,就是人体没有足够的能量/热能来对抗和中和在体表的寒邪,不能及时打通和恢复体表的血液循环。所谓气化就是当体表的血液循环被人体的阳气能量恢复后,肾脏恢复对水液的再回收利用,人体能够重新吸收利用水液。注意,我这里对"肾阳虚"和"气化"的解释是基于金匮肾气丸这个具体的方证,不要误解为是对"肾阳"和"气化"的普遍性定义,

好,现在原理搞清楚了。怎么治疗?

最重要的当然是首先恢复人体的能量!《伤寒论》就是以能量为先的医学。

在金匮肾气丸中,炮附子是最主要的能量药,是君药。加上桂枝,它们就能把能量带到体表皮肤和四肢末梢去驱赶寒邪,打通皮肤和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

但是,如果只用附子和桂枝来治这个病,就过于简单粗暴,有类似西医的思路了。中医向来是有整体观的团队作战。为了辅助附子和桂枝打通血液循环,用了两个活血化瘀、逐血痹的药,干地黄和牡丹皮。另外,考虑到肾脏排水的负担很大,如果水液排出不及时,就会导致高血压和组织水肿,肾脏也会不堪重负,所以方子里加了一对儿利水的药,茯苓和泽泻。最后,打仗最终打的是后勤。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后天所有能量的来源。所以,仲景最后加上一对儿温中补脾的药,薯蓣和山茱萸。这样,一个各有特长,各司其职,又能互相配合的精干而威力强大的8人特战小分队就组成了。这个小分队专门针对有外寒,内饮,血痹,虚劳,腰痛,消渴,小便不利或小便多等症状进行精准而有力的治疗,可谓无往不胜,无坚不摧。

我常常想:2000多年前甚至更久,中医的先贤们是如何洞悉这些复杂的人体奥秘,并能够发展出完善有效的理法方药体系的?2000多年后的现代生理学虽然也搞明白了一些原理,但距离临床应用还差得远!试想,现代医学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做?无非是:病人尿多就止尿,尿少就利尿,血压高就降压,肾衰就透析,心衰就强心。。。

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我不禁对医圣张仲景,他的《伤寒杂病论》,以及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具有伟大智慧的医学应该被继承、普及并发扬光大,而不是被打压,歪曲和抹黑。中医的普及不但需要用大量的事实和临床证据来证明中医有效,而且需要用现代人能懂的语言把中医的核心理论讲出来。研读中医经典,用现代语境解读和普及中医,提高生命智慧,既是使命也是乐趣。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