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8.小建中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7 发布于山东

98.小建中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小建中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桂枝9克 白芍18克 炙甘草6克 生姜片9克 红枣12枚 麦牙糖70克(另包)
加减; 
1.寒重者,加花椒温中散寒;
2.便溏者,加白术健脾除湿;
3.气滞者,加木香行气除胀;
4.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补中益气;
5.血虚者,加当归温养补血。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虚劳里急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眩;或虚劳而心中悸 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本方是治疗虚劳里急腹痛的常用方剂,临床以腹痛喜温喜按,面色 无华,舌淡红,脉沉弱或虚弦为辨证要点。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慢性腹膜炎,慢性胃炎等 辨证属中气虚寒,阴阳气血俱虚的多种疾病。 1。胃窦炎  2.浅表性胃炎  3.萎缩性胃炎  4。溃疡病   1.胃脘痛  2。萎缩性胃炎   3.胃窦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胃倾倒综合征   6.血卟啉病  7.过敏性鼻炎   
小建中汤  《伤寒论》
    [异名]  芍药汤(《古今录验方》,录自《外台秘要》卷工7)、桂心汤(《圣济总录》
卷91)、建中汤(《伤寒明理论》卷4)、桂枝芍药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4)。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9g)  甘草二两炙(6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芍药六
两(18g)  生姜切三两(9g)  饴糖一升(30g)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虚劳里急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眩;或虚劳而心中悸
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病机分析]  本方主治虚劳诸证。此言虚劳,皆因中焦虚寒,化源不足所致。阳气
不足则无以温煦,故腹中时痛,喜得温按;中虚则无以生化,阴阳俱乏,无以奉心,则
虚烦心悸,面色无华;中虚营卫化生不足,阴阳失调,而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以上
治证虽较复杂,但皆因中焦虚寒,化源不足,营卫失和,气血虚损所引起。
    [配伍意义]  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法,根据
《素问.脏气法时论》“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之意,重用甘温质润的饴糖为君,温中
补虚,和里缓急。芍药倍用,合饴糖酸甘益阴,缓急止痛;桂枝伍饴糖辛甘温阳而祛
寒,两味共为臣药,一温一凉,一散一收,以调和阴阳,化生气血。卫为阳,不足者益
之必以辛;营为阴,不足者补之必以甘。生姜、大枣辛甘相合,健脾益胃,调和营卫,
为佐药。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且与桂枝相合有辛甘养阳之意,配芍药又
有酸甘化阴之功。诸药相伍,使中气健,化源足,气血生,营卫调,则虚劳诸证可解。
    本方的配伍特点为:以甘温药为主,伍以辛酸,以成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之剂,使
阴阳相生,中气自立。
    [类方比较]  本方与桂枝汤均出自《伤寒论》,但其理法与桂枝汤有别。桂枝汤以
桂枝为君,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属于辛温解表剂;本方以
饴糖为君,功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用于虚劳腹痛,心悸等里寒虚证,属于温中补虚之剂。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虚劳里急腹痛的常用方剂,临床以腹痛喜温喜按,面色
无华,舌淡红,脉沉弱或虚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法  寒重者,加花椒温中散寒;便溏者,加白术健脾除湿;气滞者,加木
香行气除胀;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补中益气;血虚者,加当归温养补血。
    3。本方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衰弱、
慢性肝炎、溶血性黄疸等疾病而见上述症状者,对于功能性发热、白血病等属阴阳失调
所致的虚热,亦可应用本方。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呕家、吐蛔、中满者,不宜应用本方。
    [源流发展]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二方虽然仅一药之差,但因君
药的变化而使解肌发表之剂一变而成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方。本方立法调和阴阳,温
建中脏,通过培补后天,资气血生化之源以治积劳虚损诸证,即如《金匮要略心典》卷
上所说:“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在治虚劳诸方中可
谓独树一帜。小建中汤重用饴糖,以甘温补虚,缓急止痛为主,在此基础上,仲景对于
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较甚者主张再加黄芪(黄芪建中汤),以增益气建中之力。《备急千
金要方》卷3又将方中桂枝易为桂心,再加当归以奏补虚和血止痛之功,用于妇人产后
大虚,“腹中疗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小腹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者,即内补
当归建中汤(习称当归建中汤)。此后历代医家对于中虚腹痛之证常以本方为主治疗,
现代对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证属中虚脏腑失
于温养者,用本方加减治疗,亦多获捷效。本方还有调和阴阳,以除虚劳发热之功,故
又为甘温除热法之滥觞,对于后世内伤发热的治疗亦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的主治证候  小建中汤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其
主治证候散见于书中多处。如《伤寒论》中有:“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金匮要略》中载:“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
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男子黄,小便自利”;以及“妇人腹中痛”等。上
述临床表现虽然复杂,但概而言之,可归纳为三类:一是中焦虚寒,失于温煦,以致腹
痛绵绵;二是中虚化源不足,气血虚馁,失于濡养而致心悸、四肢酸疼、面色萎黄等;
三是气血不足,进而阳损及阴,阴阳失调,阴虚生热则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衄血、
失精等,阳虚生寒则见里急、腹痛等等。由此可知,上述症状的出现均与中焦虚寒,以
致化源不足或阴阳失调有关。
    2.关于本方立法  本方既为中焦脾胃虚弱之证而设,故重用饴糖为君,旨在温中
补虚,缓急止痛,体现了本方以温养为主之大法,《伤寒明理论》卷4明确指出本方功
在“温建中脏”。本方药物配伍的另一个特点是酸甘与辛甘合用:芍药之酸与饴糖、甘
草之甘相伍,有化生阴液之功;桂枝、生姜之辛与饴糖、甘草之甘相合,有化生阳气之
效。二者配伍同用,体现了甘润温补,调和阴阳之法,故本方又用于中虚阴阳失调之发
热。因此,《金匮要略心典》卷上将本方功效概括为“和阴阳,调营卫”。此外,自李呆
提出本方芍药之功在于“土中泻木”(《脾胃论》卷上)之后,后世亦有医家认为本方立
法,在于培土抑木,如《医宗金鉴》有“缓肝和脾”之说(见《中医方剂大辞典》),
(医方论》卷3有“小建中汤之义,全在抑木扶土”之论。虽然白芍有柔肝缓急之功,
但亦可人脾经缓急止痛;再从临床来看,中虚腹痛多表现为脘腹隐痛,喜得温按,舌淡
脉细,与肝木乘脾而致者有别。所以,笔者认为,本方立法重在温中补虚,使用时亦主
要着眼于中焦虚寒。若肝木乘脾,胁腹胀痛之轻者,可以本方扶土抑木以缓之;重者则
须加入疏肝解郁之品同用。    .
    3。关于方中饴糖、芍药的使用  饴糖,为用高梁、米、大麦、小麦、粟、玉米等
含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在本
方中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生津润燥之功,入药应烊化冲服。本方中芍药,临床多用
白芍,因其性寒,故以炒用为宜。白芍在小建中汤中的配伍意义大致有三:①化阴以和
阳。白芍可敛阴养血以滋阴血之不足,且与方中诸甘味药相配又有利于阴液的化生。
②和里缓急。腹痛是本方及其类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白芍长于和里缓急,故本方
重用之以缓脘腹之痛。③柔肝止痛。若兼肝木乘脾者,白芍亦可于土中泻木,柔肝缓急
而止疼痛,若以酒炒,则又增疏肝之力。
    [方论选录]
    1.李呆:“《伤寒论》云: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以芍药之酸,于土中泻
木为君。饴糖、炙甘草,甘温补脾养胃为臣;水挟木势,亦来侮土,故脉弦而腹痛,肉
桂大辛热,佐芍药以退寒水;姜、枣甘辛温,发散阳气,行于经脉皮毛为使。建中之
名,于此建焉。”(《脾胃论》卷上)
  2.许宏:“建中者,建其脾也。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建中之味甘也。阳脉涩,
阴脉弦者,为中虚内寒也。心中悸者为气虚,烦者为血虚。故用胶饴为君,甘草、大枣
为臣,以甘佐甘缓之也。白芍药之酸,能收敛脾气,而益其中,故用之为佐,桂枝、生
姜之辛,以散余邪而益其气也。”(《金镜内台方议》卷4)
    3.吴昆:“腹中急痛,则阴阳乖于中,而脾气不建矣,故立建中汤。桂肉与桂枝不
同,枝则味薄,故用之以解肌;肉则味厚,故用之以建里。芍药之酸,收阴气而健脾;
史姜之辛,散寒邪而辅正。《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用甘草、大枣、胶饴
以缓急痛。又曰:呕家不可用建中,为其甘也。则夫腹痛而兼呕者,又非建中所宜矣。”(《医方考》卷1)
  4。方有执:“小建中者,桂枝汤倍芍药而加胶饴也。桂枝汤扶阳而固卫,卫固则荣
和;倍芍药者,酸以收阴,阴收则阳归附也;加胶饴者,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
建,定法也,定法唯中,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其斯之谓乎。”(《伤寒论条辨》卷2)
    5.张志聪:“夫皮肤经脉之血,生胃腑水谷之精,由胃之大络而注于脾之大络。脾
之大络名曰大包。从大包而行于脏腑之经隧,从经隧而外出于孙络、皮肤。伤寒阳脉涩
阴脉弦是皮肤、经脉之血气逆于脾络之间。故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桂枝辛走
气,芍药苦走血,故易以芍药为君,加胶饴之甘以守中,不宣发谷精而为汗,故名曰建中0”(《伤寒论集注》卷2)
    6。张璐:“桂枝汤方中,芍药、桂枝等分,用芍药佐桂枝以治卫气;小建中方中加
倍芍药,用桂枝佐芍药以治营气。更加胶饴以缓其脾,故名之曰建中。则其功用大有不
同耳。”(《伤寒缵论》卷下》)
    [评议]  诸家皆认为本方以建中土,使脾健运,生育营卫之意组方,且认为健脾必
以甘为主。方中重用饴糖乃食甘以缓之,为建中之味也,使中土得润,则阴阳调和。且
多数医家认为本方当以饴糖为君药,才能甘以补中。但也有医家认为本方所治乃肝木乘
土所致,当泻木邪之干脾,重用芍药为君,如李东垣重视本方中白芍的抑木作用,认为
当“以芍药之酸,土中泻木为君”。亦有医家重视本方桂枝与芍药的配伍,认为桂枝走
气,芍药走血,芍药佐桂枝则以治卫气,桂枝佐芍药以治营气,且桂枝味辛,芍药味
酸,与甘味饴糖相伍,则辛甘以化阳,酸甘以化阴,补阴阳之不足,本方虽与桂枝汤方
类似,然不为解表而为建中,使脾胃健,营卫通,阴阳和,则虚劳里急诸证可愈。
    [验案举例]
    1.虚劳  《吴鞠通医案》:施某,20岁。形寒而六脉弦细,时而身热,先天不足,
与诸虚不足小建中汤法。白芍六钱,炙甘草三钱,生姜四钱,桂枝四钱,胶饴一两,大
枣四枚,服六十剂后,诸皆见效。
    2.小儿尿频  《千家妙方》:某女,4岁。尿频月余,一日几十次,每次量少,喜甜
食,食量不大,发育一般,较瘦,神情不活泼,面色稍苍黄,腹部较紧张,诊为中气不
足,脾胃虚弱,予以建中汤。10剂后,尿频好转,每日减至20多次,面色转红,继服
原方加黄芪7剂后,尿频愈。
    按语:案1为先天不足,脾胃虚寒,运化无力,化生气血不足,则六脉眩细,肢寒
畏冷,如无身热,则当与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以治之,而本案见身热,乃因化
源亏乏,营卫化生不足,阴阳失调所致,故方与小建中汤甘温补益,即助化源,又除寒
热而愈。案2小儿尿频为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而致,脾主运化,布散津液于周身,因脾
虚运化无力,则津液下走膀胱,而见尿频,故以小建中汤甘温健脾,脾运则津液得布而愈。
    [临床报道]
    1.腹痛  以本方加细辛为基本方,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83例。呕者重用生
姜;泛酸者去饴糖加炒白术;气滞者加木香、槟榔;食积者加山楂、神曲;有虫卵者加
使君子、雷丸等。结果治愈59例,显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3%L1j。
    2。慢性乙型肝炎  以本方为基本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8例,湿热偏重者,加茵
陈、苍术、蒲公英、垂盆草;气虚偏重者,加党参、白术、山药、黄芪;阴虚偏重者,
加沙参、麦冬、枸杞子,仙灵脾;已成症积者,加红花、石打穿、桃仁、穿山甲。结
果:显效47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且治疗后的白蛋白有一定提
高,球蛋白、丁.球蛋白的降低非常明显。提示小建中汤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和
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抑制乙肝病毒繁殖、促进肝脏蛋白代谢的作用有关L2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