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光抓走的人,被人类破坏的世界

 纪慈恩工作室 2022-07-07 发布于陕西

■文| 纪慈恩

■编| 小树

1

一个平凡的一日,城市上空突降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带走了。他们神秘的消失了,起初人们还关心“怎么回事”?渐渐地,演变成“什么人被带走了”——他们发现消失的都是一对一对的,于是有了这样的传说——神秘的光把真爱的人都带走了,同时,根据人类的逻辑——留下的都是不相爱的。

《被光抓走的人》是一部软科幻,不探索去了哪里,为什么,是否还会回来,软科幻就是发生了,不问原因,发生之后,世界混乱了。

留下的人相互猜忌是谁不爱谁了,是谁有了外遇,是谁不够真心,伴侣只消失了一个,他和谁一起消失了……你知道的,人类的遐想千奇百怪,以及要向旁观者证明我们是相爱的,由此高价制造了各种伪造的物证。

消失的人去了哪里,不是本片的意义,而留下的人以怎样的方式面对,才是重点。


2

和眼下的疫情极为相似,是人为也好,是宇宙也罢,制造了灾难,我们面对灾难时的状态一一被暴露——政府的疏失,制度的漏洞,公益机构的混乱,人性的光辉与泯灭,医护人员真实的状况,以及我们个体:

没有娱乐,无法出门的日子,你为什么觉得空虚?你需要花花世界的刺激为生,还是一碗水,一瓢羹,一壶茶,也能过好每一个当下;

在你接收外界给你的信息的时候,你如何将这些信息管理?你如何看待新闻和报道,你是否有辩证的看待你听到的信息,你如何健康地看待伟大与无私,你如何分辨在有限的信息里真实的范围在哪里?

“不要恐慌,不要恐惧”的背后,你又将如何安置?

还没有外出,仅仅听到信息你就开始恐慌的背后映射着你以往的生活带给你的什么?

当长时间每天都接收到不同层面的“负面消息”的时候,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你对于“负面消息”有着怎样的理解,辩证,消化的能力?

听着每天的死亡数据,你的内在发生了什么?

你对待死亡信息的承受和接纳能力有多少?

而那份“不要”,你又做了什么?

当恐慌来临,为什么“不要”?

我们是否也可以停下来去听听自己的恐慌,恐慌的究竟是什么?

是外界的信息给你的,还是你的内心就藏着恐慌,只是没有机会发现。

这一切,只是有机会暴露罢了,不是疫情带来的,只是借由它暴露而已。

3

如果不是那道光像一个判官一样宣判着留下的人都是不相爱的,武文学(黄渤饰)和张燕(谭卓饰)——一对问题重重的表面平和的夫妻又怎会有机会面对,并不是光的行为让他们相互猜忌,是他们本来就相互猜忌,只是繁重的生活没空想这些。

于是武文学开始寻找妻子不爱的证据,他发现了妻子与赵峰(黄觉饰)暧昧,武文学找上门来讨伐——就像疫情爆发之后,所有一切都是别人的不对,吃野味的人道德丧尽,政府的管理漏洞百出,执政者玩忽职守……

赵峰和武文学说,问题不在我,在你。“那道光是审判,撕下我们所有人的伪装”。

所有的问题都早就发生,只是没有机会看到,要修正,也不该向外界讨伐。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一部关于和解的故事。

一道光带走了一群人,留下的人,彼此的问题各自暴露,如何面对与选择,是光留给人间的考题。

不管是什么,是光,是神,是云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已经发生的问题从来都在,只是过去可以不必揭开面具,它们的出现,必须要揭开,而已。



4

我们的世界已经岌岌可危,经济高速发展忽所略的文明发展,迟早要把快速的过程中缺失的东西补上,不管是因为什么,地震,雾霾,抑郁症,疫情,都只是一种手段,真正要带出来的是我们社会的问题——政府的反思,制度的改善,法律的漏洞,医疗的局限,个体内心的恐惧,对死亡的焦虑和对灾难的不接纳一一暴露,有人说,灾难是报应,我更愿意称之为是“在毁灭性来临之前,你病了,要改变了。”

武文学和张燕面对17年的平静如水的关系开始向内看,时间久了,情感淡了,平常的日子让人忘记了管理我们的关系,并不算什么罪过,光留下了我们,带来了婚姻的和解。

开篇王珞丹饰演的李楠在民政局门口等待即将要离婚的丈夫,她的表情,她的状态很丧,很冷漠,丈夫消失了,小三打来,原配与小三在探索他和哪个女人一起消失了的过程中从大打出手、相互指责、到平静地谈论这个他们都爱过也恨过的男人,到最后的一句感谢和对相互的理解,是她们的和解,和解的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一份谅解,那个已经消失的人,并不那么重要了。

5

疫情是灾难,但灾难的制造者不是病毒,是人。病毒只带来了疾病,但是个体的疾病不足以造成社会的灾难,成为社会性疾病绝不是病毒带来的。

是什么带来了灾难?

是社会的病。

那些“出逃”的人带来了扩大化,是扩大带来了社会疾病,而那些“出逃”的人并不是个体,它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么多的人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我们当然不能认为这是个体人性的瑕疵,是社会教育的缺失;

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带来了混乱和麻烦,使得病情扩大,使得各个相关职业的工作者艰难,这是社会一直以来对于规则的破坏的宽容,我们每个人都曾在其中,想要便利、捷径、走后门,使得我们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人民没有守规则的能力——这是一种素质和能力,中国老百姓面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能力是极强的,这是一直以来社会的漏洞,社会规则的宽容意味着被默许,这是一种习惯,现在立刻改,总有人改不了;

媒体的“狡猾”——媒体有选择的报道他们的立场和他们希望你知道的事情,媒体只告诉你真相的一部分,大家都在“抢新闻”,在“抢”的过程中给不同的人造成的伤害,也制造了社会的混乱;

中国老百姓没有思考的能力——一个新闻出现,我们的评论和定义太快速,没有问一句,你接收信息的那个渠道想你知道什么?真相是什么?我们个体在其中有没有责任?

我们歌颂医护的伟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是怎么可以做到伟大?到达一线的人都是业务能力强的人,并不是随便一个普通会护理的护士,他们过去在职业岗位上就是优秀的护士,是他们的努力,是他们过去平凡的每一件小事做到了极致才能在大事上展现出非凡的能力——是平凡,是一天天的练习使得他们拥有极高的业务能力,才会变得伟大。

疫情是一道考题,政府与人民,无一幸免,作为政府看到了社会的问题——制度,公益,教育的严重缺失;

作为人民,你看到了面对灾难的态度——指责多于承担,等待多于主动改变,抱怨多于辩证的看待问题;

作为个体,你看到了你对健康,疾病,死亡的恐慌——是信息爆棚给你带来了恐慌,还是你本身就有恐慌,你看到了自己的空虚,关系,你的快乐是外界的刺激,你是否有能力自己给自己快乐;

作为社会,人性的光辉如何被保护,人性的瑕疵是哪些教育被遗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哪些人文教育,生命教育,心灵教育被忽略,如何补上?

——这所有的一切,从不是发生,只是暴露,它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有机会“看见”,社会有问题,会意外吗?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今天,42年,发展如此迅速,中间遗留了未完成的社会变革,这不是应该的吗?

现在补上,一点都不晚。

可是怎么补上呢?

是人,是大多数人。社会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我们要加强的是社会的教育,死亡的教育,自然规律的教育。

6

最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疫情结束以后”——这句话就像是我们平常说的“等我退休以后”“等我有钱以后”“等我有时间以后”……

怎么会有这么一天?

只有现在,在疫情新闻强烈的刺激下都没有办法好好经营自己的健康,好好梳理疫情带给你的负面情绪的来源,好好的认真对待和你朝夕相处的人的关系,疫情解封以后,大家迅速投入到娱乐生活的弥漫中,怎么还会记得健康很重要?

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如果觉得健康真的很重要,从现在,此刻,当下开始,从下一顿饭开始,好好的吃饭;

如果觉得死亡的教育和和解很重要,从现在,此刻当下去学习;

如果觉得情绪很重要,从现在,此刻,当下去做照顾好自己情绪的事情;

从来都不曾有过“以后”,你所说的“以后”,已经造就了结果。

7

西医就像是现在的疫情,它告诉你,你有问题了,有大问题了,要马上手术切除了,我们必须要去解决问题了,不解决人类就要毁灭了,我们才不得不加大力量去集合所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你得了癌症,已经没有退路了。

可是,几乎人人去看中医都会有点小问题——是因为活在这个凡间,经历了这么久的岁月,身体被破坏,很正常,所以就修复呗。

社会的所有问题——人文教育、自然规律教育、死亡教育的缺失、制度和法律的疏失、个体的素质和价值观,就是中医看到的脾虚,肾虚这些小问题,不足以造就疾病,但在影响着造就疾病。

现在,西医已经检查出重大问题——疫情,也同时暴露了各个器官的瑕疵,但是疫情仍然不是“癌症”,它还没有危及中国社会的毁灭这么严重的层面,该怎么办呢?

聪明的人当然是去改喽,把肾虚,脾虚的那些小问题在大的疾病来临之前修复好,而愚蠢的人就是在抱怨——都是你不对,环境不够好,政府不够好,你们都是混蛋,当社会的癌症来临,我们都不该意外。



8

如果经历了这样的灾难,我们还不能醒来,对于健康、情绪、关系、疾病、死亡,仍然熟视无睹,又回到以前的生活里,社会也没有在改变我们已经明显看到的社会问题,灾难将会很快再次来临。

疫情,让我们悲悯,但也应当让我们有一种骨气——改变的骨气。

你看,铅笔上面通常都有一个橡皮,他们这样制造就是知道写错是在“写”这件事的主要事情,有写就会有写错,错,是理所当然的。

错,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只埋怨“错”,从不追溯“错”。

9

那一天,是沈静第三次来找我做死亡创伤辅导,每一次都是一样的内容——后悔,忏悔,懊悔。

在她父亲去世的事情上,她做了错误的选择,她说是医生没有说清楚,她哥哥不想承担责任,是社会没有提供死亡教育。

医生会错,

哥哥会错,

社会也会错。

“你妈妈多少岁了?”

她正在悲愤的数落的时候,我问她。

她一脸懵地停下了数落似的看着我,有些颤抖着说……八….十二了。

“你在爸爸的事情上已经错了,如果你继续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别人,你妈妈,你也会错的。” 我毫不留情地说,我也有些不忍,但又不得不说。

“留给你的时间也不多,82岁的老人,哪一年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年。你在死亡的事情上的功课还很多,你没有时间数落他人了,你要抓紧时间完成你的教育,不然,下一次,你还会错。”

我很残忍吧,很多时候,我也觉得我很残忍,可是比我更残忍的是现实,现实不等你,不会因为你没有准备好,就等你,他要在那一天离开,一天可能都不给你。

我看过太多太多不了了之的生命结束——他们就想要一天的行动自如,说话利索的时间,一天就行,可是没有,一个小时都没有。晚了,就是晚了,就得认,你唯一的机会就是下一次不要再错。

至今,三年过去了,沈静一直作为我的学生和义工在完成死亡这道课题,她抱怨少了很多,仍然会有,她的妈妈还在,她仍然没有完全接受死亡的到来,但是她很努力,也成长了很多,她有时会焦虑,但不会一直焦虑。

“你没问题的,你这么努力,上苍会眷顾努力的人,我确信,你在妈妈的未来上,不会错的。”——她说,这是她一生收到过老师给她最好的肯定。



10

我是一个现实的人,我错过的,就算了,错都错了,再沉迷于此,只会损失更大,去学习,去生活,去建立能力,下一次不再错。社会出现了问题,很正常,哪个社会没有问题?

不去做那个只是在说“希望有一天中国也能怎样怎样”的人,去做那个改变的人,哪怕只有一点点。

社会不就是一个人变好了,1万个人变好了,1亿个人变好了,社会就变好了。


我不相信忏悔的力量,我相信改变的力量;

我不相信“等以后”,我只相信当下;

我不相信天降神器改变了人类,我只相信平凡的累积;

我不相信更换器官可以治愈疾病,我只相信好好经营每一个当下可以与疾病握手言和;

我不相信美好的世界是毫无瑕疵,我只相信因为我参与过改变这个世界,世界在我眼里才美好。

我还相信很多,

我还相信爱会让一切如愿以偿,

直到我们知道什么是爱的时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