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教育与疾病关怀”线下指导课程:我们是如何造就了疾病

 纪慈恩工作室 2022-07-07 发布于陕西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吃的很健康”究竟是什么意思?

很多病人在确诊癌症之后都会说一句话:“我吃的很健康啊!”

于是我问他,你知道健康是什么吗?

他胆怯地说,“就是健康的食物啊。”

——这的确是我们一贯对于“健康”的定义。

■文| 纪慈恩

■编| 春明
可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吗?
你也可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来看看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健康。

你的器官都有什么样的功能?它们都负责哪些机能?


你吃进去的食物都去了哪里?哪些食物是器官可以吸收的?而不能吸收的,它长在什么地方?


器官需要的营养素是什么?

食物是供应商,器官是客户,你得知道客户需要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说,我的食物就是好就是健康,但是器官不需要。


你知道你吃进去的食物大部分是空热量(没有营养价值,即器官不需要)吗?


你了解代偿功能是如何启动的吗?

为什么癌症之前我们一点也没有感觉,是我们麻木了还是器官太不敏感了?都不是,是因为它启动了代偿功能,在你的主器官不能使用的时候它会启用其他可以暂时代替的机能,顾名思义,它是有代价的。


工业社会(杀虫剂、保鲜剂、抗生素、生长激素、器皿中的化学材料)和饮食基础恶劣(添加剂和环境污染)是如何对我们的器官进行破坏的?


平均一年你食用了多少剂量的毒素和空热量,人体可承受多少,剩余的,你该如何解毒?


你自身的特质、个体差异、抗体无法分解哪些食物?

…….

——这是最基本的8个问题,如果你都不知道的话,“健康”将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抽象概念,一个食物本身是否具备健康的属性,对于健康的成果来讲,意义不大,因为蒸煮会损失30-50%的营养价值,微煎会损失70%,爆炒或烤箱会损失90%,加上在吃之前的各类杀虫剂和添加剂产生的化学作用对身体的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本身已所剩无几,“吃”的健康,在今天的工业社会,几乎不存在。


“健康”需要全面与均衡, 而不是一个优质食物的无限量

所谓“健康”并不是吃的食物健康,是均衡。器官和人一样,需要的是“全面”,人需要有工作,有休息,有爱情,有亲情,任意一个完美而其他空白,都无法供养人的一生,而对于器官来说的“全面”即“必须营养素”。

中国膳食指南定义的必须营养素指:有效碳水(可被吸收的碳水,大米属于不可吸收碳水)、完全蛋白质(含有22种氨基酸的蛋白质,素食中大部分是不完全蛋白质或半完全蛋白质)、脂肪(不饱和脂肪是人体必须的,而会长胖的是反式脂肪)、维生素家族14类、矿物质9类以及半必须营养素(健康的机体可以自体合成的物质)。

人体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一个绝对优质的食物器官能够吸收的也只有那么多,不是所有健康的食物全部能被吸收,如豆类,它的营养成分非常优秀,但人体吸收豆类平均只有30%。我们都说食物养育了我们,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可被吸收的食物养育了我们”。

关于“健康饮食”,最基础的几个关键点

除了必须营养素外,完成“健康”你需要知道:

人体和器官的结构与作用;

食物入口以后是如何运作的;

什么样的食物可以进入器官,

什么样的食物会变成垃圾损伤脏器;

日常食物的属性,如人体可吸收的比例;

烹饪方式对食物的破坏

以及自由基和致癌物的产生原理

何为饮食健康?

健康=你的机体特征(个体差异)+器官的运作(食物进入小肠的规律)+人体对于不同属性的食物的吸收能力+烹饪方式(高温产生致癌物)。

这四者是一体的,小肠(食物的吸收大部分是由小肠和十二回肠完成的)的运作有它固定的运作规律,食物要应对器官的规律,而你是受体,每个人的个人差异(吸收能力和器官合成器官的能力)决定着你和器官与食物的关注会有差异性,而烹饪方式与烹饪温度决定着食材变异成怎样的物质,只有这四者都搞清楚,在合适的位置上,健康才是健康,缺一都是自欺欺人。

仅仅是食物健康,不考虑受体的自身情况,也不知道器官的运作和接收食物之后的(身体系统由器官、细胞、神经递质、血管等无数个机能连接在一起,就像数字组合一样,会产生几千万种可能)无数搭配组合,仅仅是某个食物健康(还需要考虑到在生长过程中的农药和添加剂,烹饪过程中高温产生的致癌物),健康不可能成立。

我们生活的时代处处充满了危机(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我们需要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小心翼翼的经营健康,可是如何经营,却是好难的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器官的规律

你必须要知道器官的规律,它是如何在运作的,最最基础的人体学的知识是所有谈及健康和疾病的最基础要素;

二、了解你的身体

你需要知道你的身体机能与“标准”之间的差距是什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先天个体机能的差异性;

  2. 后天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决定着你不能复制“答案”,比如熬夜、情绪问题、雾霾、水质、抽烟喝酒等都会对吃了相同的食物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3. 如果你不是一个新生儿,食物和环境就已经给你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你现在的身体机能是什么样也决定着按照“标准”去吃的结果大相径庭;

三、食物的成分

我们的器官在接收食物的时候只能接收简单成分,需要食物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化解成最简单的成分(如碳水需要变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而精致加工的食物(如米、面、糖等)是没有办法化解成简单成分的,它就成为一堆垃圾在肝脏上面。所以你必须要知道食物的成分是什么,是否能够成为简单成分。

这是“饮食健康”最最最最基本的。

但是进食(不仅仅是三餐)在生活里出现的频率太高了,你不可能吃任何一个东西都能找到人问,也不能时刻把笔记拿出来,而网络上说的每一个知识点可能都不会有明显的错误,但是人的身体系统是一个整体性,你必须把这些知识放在整体里去认识,而不能单独拎出来判断它是对是错。

比如牛奶,有人说牛奶很好,是对的,因为牛奶里含有很多营养价值,有人说牛奶不好,也是对的,因为牛奶里含有一种叫做IGF-1的生长激素,它是一种致癌物。

他们说的都对,但要综合来看才有意义,单独拎出来任何一个都会是对的,但都没有意义。

饮食教育本质是医学教育,它涉及到血糖、激素、细胞、神经,我用了4年的时间将这些专业知识“翻译”成医学零基础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在线上课程中我们用了8个月的时间来讲解,也没有完全领略

线下课程我们采取人体模型(现场讲解器官运作时的线路)、现场绘图讲解、食物解剖术、食品包装袋上的每一个字的解读(包装袋上每一个字都没有废话,都暗藏着商家的“陷阱”),通过2天的课程,以最低时间成本高效学习关于健康饮食我们最最低限度需要知道的与健康有关的人体和健康知识。

课程安排

“饮食教育与疾病关怀”线下指导课

时间:3月13日-3月14日

地点:长沙市内交通便利处

费用:2000元/人(仅课程费,不含交通及住宿)

咨询报名扫描二维码


课程表(Day1)
9:00      

报道                                         



9:00-9:30

健康饮食考试

一份关于饮食健康的详细考试,很多人误解了“健康”,饮食健康在中国膳食指南的定义是:必要营养素是否完全、蛋白质的摄入是否属于22种氨基酸完全的蛋白质、人体吸收每类食物的吸收率、工业社会的污染(种植与运输中药物的添加)损失的营养价值是否补充够、高温烹饪带来的自由基和致癌物、……与食物本身是否健康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不考虑人体吸收能力、环境因素、烹饪方式,自然界存在的食物没有“不健康食物”。



10:00-11:00

人体知识/器官接收食物的运作(模型学习)

我们的器官吸收食物有一套它自己的规律,如小肠只能吸收已经变成单一(一个分子)的葡萄糖,米饭是9个分子的葡萄糖,它需要分解成8个,8个分解成7个…….一直分解成1个,才能被吸收(所以米饭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法吸收),无法分解的葡萄糖便会成为脂肪;如豆类本身是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的食物,可是人体吸收它只有30%的能力;如胆固醇有60%是由器官自己合成的,与是否吃了很多胆固醇的食物没有直接关系,是合成机制有问题。

本节课通过模型和模拟方法,用零医学基础的学生知道关于饮食吸收你必须知道的生理机制的知识,不谈吸收和人体运作规律,饮食不具备任何意义。



11:00-12:00

食物的认识和三餐原则

本节课我们会讲食物的原理,如为什么糙米和大米都是米,升糖指数会差别那么大?糙米和大米的不同在于膳食纤维,大米去除了87%的营养价值,成为口感好的食物,而糙米的膳食纤维被大量保存了,膳食纤维是人体无法吸收的一种碳水,它进入人体后直接走代谢功能,所以我们吃糙米的同时吸收了更多,而大米无法吸收的物质会变成垃圾储存在肝脏。

本节课会讲解日常饮食容易让我们形成误解的,和我们的理解大相径庭的知识以及它的原理。



12:00-15:30

午餐:4个人一组午餐外食,选择你觉得健康的餐食(根据上午的课程内容)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外面吃饭,如何进行甄别是有非常多的技巧和判别标准,学生自己根据上午的知识先自己进行判断。

作业:2个人为一组在超市进行考察,完成作业答卷

午餐后去超市进行考察,一款食物的所有信息全部在包装袋上“埋藏”,如《食品标示管理法》规定什么样的食物就可以在包装上打“无糖”这两个字,那无糖并不是真的无糖,它只是没有白砂糖,大部分是由甜味剂代替,甜味剂几乎没有热量,可它是食品添加剂,会使得食欲大增,且有一定的危害。这都是有非常微妙的存在,每一个成分都有这样它背后的“阴谋”和商家根据《食品安全管理法》的漏洞。

学生自己先去考察。



15:30-16:30 

午餐分享&作业分享



16:30-17:30

如何甄别食物/营养成分表的“阴谋”

日常食物:酸奶(无糖和无脂肪哪个更健康?)/零食(非油炸比膨化的更不健康)/坚果(颜色决定着它的烹饪方式)/熟肉(人工加工过程中加工了什么)等。

本节课通过日常我们食用非常普遍的食物告诉大家它们背后的操作方式。

课程表(Day2)
8:00-9:00

体脂测试

家里有体脂仪的在家测试,截图数据,家里没有的来课堂测试。家里测试过的9:00报道。  



9:00-10:00

日常判断健康的因素

体脂仪上面包含着:脂肪、蛋白质、骨骼、肌肉、水分等成分,这些指标足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基础健康,通过讲解体脂仪的数据的具体意义来教大家判断健康,以及身体反应判断疾病或亚健康讯号。



10:00-10:40

必须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

人的健康与你吃的是否健康没有决定性作用,最重要的是“必要营养素”,我们是靠器官维系生命的,而器官需要“养料”,而它的养料就是“必须营养素”,主要包括脂肪(不饱和脂肪)、蛋白质(含有22种氨基酸的完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有效碳水,可被吸收)、维生素16种、矿物质9种以及半完全蛋白质(由器官自己合成的物质)。

我们的器官需要的是“完全”与“均衡”,所有的物质都需要包含,才是“健康”,一种物质无论多么优秀,对于器官来说都无法供养。



11:00-12:00

饮食与癌症的关系

本节课简单分享几个业内著名实验(已经证明的),以及实验尚未成功但可能性很大的与饮食有关的科学论证,同时列觉常见疾病(中国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饮食原因。



14:30-16:30

与饮食健康与吸收有关的器官

胰腺(消化功能)

肝脏(代谢功能)

胰岛素&甲状腺素(调节糖、脂、蛋白质的代谢)

下丘脑(情绪调节和生物调节)

瘦素(食欲)                   



16:30-17:30

自由提问与总结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