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抽象篇(抠)

 汉字历史 2022-09-23 发布于黑龙江

    以手探'藏物处’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抠”kōu,形声字,'摳’的简体字,从扌从區,'摳’字目前最早见于《说文》小篆,但根据《列子·黄帝》中描述,此字出现时间应不晚于战国(然春秋战国不造不改字,造字必是和平大一统)。手,与手有关;區,众物储藏于容器。造字本义:以手探'藏物处’,'藏物处’可引申为诸多事物,如'角落’、'鼻孔’、'耳朵’、'洞穴’、'赌博(大或小)’等抽象的未知区域,由上述义又引申为'挖去、提起’等。

推测西周时期创造的字与商朝祖先带来的甲骨文有很大不同,随着新事物的诞生,在西周时期创造了大量的西周风格的汉字,这些字多使用甲骨文的字符进行重组,也有利用视角切换后形成。但大部分由甲骨文符号两两组合的合成字应该创造于商前中期至西周晚期。周朝没落始于东周,自东周起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此时周朝趋于分裂,这一时期主要发展农业和军事,无论是王朝还是诸侯国应该都无暇去创造新字。自春秋开始,秦国打了五百年的仗,直到公元前230年才灭了韩,灭六国时已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大一统后,统一文字,自推行新字到秦灭亡(公元前207年)时间太短,确实有些字被改换了,还流传至今,比如说'辠与罪’。为什么秦朝推行的新字得以流传呢?原因是此时的秦朝已经将甲骨文、金文、篆文转换成秦隶(隶书),这使得汉字更容易书写、辨识。这就让汉朝捡了个便宜,汉朝继承和使用的即是秦隶,汉朝是汉字发展的另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创造出了很多新汉字。东汉之后的朝代虽然也有造字现象,但有《说文》一书的存在,应该也不敢太造次。怎么剥离商周和汉朝两个时期所造的汉字呢?我还在慢慢探索,也会把我看到的具体汉字分享给大家。



古文释义



《唐韵》口侯切《集韵》《韵会》墟侯切《正韵》驱侯切,𠀤音彄。

《说文》繑也。一曰抠衣升堂。

《广韵》挈衣也。

《礼·曲礼》抠衣趋隅。《注》抠,提也。

又探也。《列子·黄帝篇》以瓦抠者巧,以钩抠者惮,以黄金抠者惛。《注》以手藏物,探而取之。

又《扬子·方言》抠,揄旋也。秦晋树稼早成熟谓之旋,燕齐之闲谓之抠揄。

《集韵》或作挎。

又《唐韵》岂俱切,𠀤音区。亦褰裳也。

又《集韵》於口切。与殴同。捶击物也。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