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白渡桥 · 一九〇七年”谁人题名,请你听。。。

 黄之中 2022-07-0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外白渡桥谁人题名(上)





上海标志性建筑、横跨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外白渡桥,已有百年历史。早些年,一个畅销全国的人造革挎包,其天蓝色的底色上用白色线条勾勒出来的建筑,就是这横跨苏州河南北的外白渡桥,和耸峙桥畔西北侧的上海大厦。

桥头,一块铭牌赫然写着:“外白渡桥 · 一九〇七年”。铭牌上, “外白渡桥”四个大字遒劲有力,但并没有署名。曾经有人考我,外白渡桥谁人题名?我摇摇头,说不知道。转问别人,也都说不知道。有关这个问题,还是暂且搁一搁再说吧。

图片

      ▲“外白渡桥”题名

2008年4月6日,星期天。一大早,百年外白渡桥的桥堍两旁簇拥着数百市民,他们是自发来送外白渡桥进厂大修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外白渡桥就像一位陪伴自己长大的慈祥长者,一顰一笑牵动着心扉。9点半,一艘体量巨大的绿色驳船,驶入大桥正下方,井字胎架缓缓上升,托起了南半桥身;10点,苏州河、黄浦江涨潮了,南半桥随着哗啦啦的潮水涨起,被一寸一寸顶起,离开了桥墩。11 点,驳船托举起南半桥驶离桥墩,开往上海船厂大修。市民们纷纷用照相机和手机,对着南半桥拍照留念。翌日,北半桥也被“如法炮制”,移走了。

图片

    ▲2008年外白渡桥拆卸大修后,北桥回搬(宁志超 摄)

2009年2月26日,又有市民老清早聚集在桥畔,等着看外白渡桥如何复位。当修旧如旧,采用原先的镶嵌铆钉特色工艺,将油漆成银灰色的外白渡桥北半桥安放于桥墩,顿时欢呼声雷动。上海的一些报纸,也用亲切的口语为标题,“'外婆桥’回来了!”表达了上海民众对外白渡桥修复的喜悦。

百年外白渡桥,此为这座铁桥的年龄。其实它已是外白渡桥的第三代桥了。如果从第一代算起,那么它的“桥龄”至今已有160多年。它的第一代,唤作威尔斯桥,建于1856年,木桥,长137米,宽7米——长度可以, 宽度太过狭小,所以只能走人或马车,大车断然不可通过——因中间设有活动桥面,船只过往时须吊起。可气的是,过桥要收制钱5文,车辆则加倍收取费用。因桥处苏州河下游,上海人习惯称河流的上游为“里” ,下游为“外”,加上威尔斯桥地处原摆渡口附近,所以叫做“外摆渡桥”,后来以讹传讹,被人叫做了“外白渡桥”。尽管建威尔斯桥的初衷以敛钱为目的,但它毕竟是有史以来苏州河上的第一座桥,故威尔斯桥落成后,旅居上海的秀水(今嘉兴)诗人沈次约有《竹枝词》赞叹之:

洪口涛声浪打围,

横桥倒影卧斜晖。

何来百尺沈(沉)江锁,

绾住长虹不放飞。

这里的“洪口”即“虹口”,洪口者,乃一条河流的河口,因为“洪口”的“洪”,与明朱元璋年号“洪武”的“洪”,是同一个字。清顺冶年间,为避忌讳,遂改“洪口”为“虹口”,沿袭至今。当然,像沈次约这样按老叫法写“洪口”,在晚清时期就已经不再犯忌了。

沈次约的《竹枝词》,写得颇有诗意,其大意是:在虹口港流入黄浦江浪打浪的涛声中,桥的横影倒卧在夕阳的余晖里轻轻晃悠。哪里来的一条沉江的百尺长链,竟然挽留住了这座桥,不让它飞走。此桥,对虹口经济发展有很大作用,对以摆渡为生的船民却是打击甚大。在威尔斯桥之前,过苏州河都靠小摆渡船,基本上是广东人、福建人和上海本地人从事此营生。威尔斯桥的建成和收费,砸了这三种船民的饭碗头,激起了一位有血性的詹姓粵商的义愤,他在威尔斯桥西面,山西路苏州河上置船义渡。

图片    ▲20世纪初的外白渡桥上

公共租界工部局见事情摆不平,便于1875年开始在威尔斯桥东侧与外滩花园(今黄浦公园)西侧之间,另建一木桥,俗称“花园桥”。桥建成后,免费向华人开放,缓解了矛盾。“花园桥”一通, 摇摇欲坠的威尔斯桥在一片冷清中被拆除。此为第二代桥,因为不需付费,成了真正的意义上的“外白渡桥”,在上海闲话里,“白” 是免费的意思。“花园桥” 替代威尔斯桥后,由于桥畔的外滩花园尚未对中国人开放,人们只能在过桥之前驻足桥堍,回头窥视外滩花园里青青碧草,繁花满枝,鸡鸣石上,亦有上海竹枝词为证:“行来将到大桥西,回首窥园碧草齐。树矮叶繁花异色,雨余石上锦鸡啼。”一个“回首窥园”,有着几分的无可奈何,又有着几分的愤懑不平哪。第三代桥,就是建于1907年,直到今天还在行车过人的外白渡桥。这是上海第一条全钢结构的钢铁大桥,长104米, 宽17.6米,桥面曾经铺设了有轨电车轨道,凌空架起了电线,因而成为了上海第一条行驶有轨电车的钢结构桥梁。桥以南一半属黄浦区, 以北一半属虹口区。由西向东的苏州河,和由北折东而流的黄浦江,在桥下合流,浩浩荡荡,流向吴淞口,出海。

图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的外白渡桥




图片



外白渡桥谁人题名(下)





历史上的苏州河与黄浦江合流,是明永乐年间的一项惊天动地的水利工程。当时,苏州河称吴淞江,黄浦江叫黄浦,还没有“江” 这个后缀字,故称之为“江浦合流”。这个“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是上天对虹口的眷顾,基于此,才有了往后虹口北外滩的江面宽阔,托得起千轮万船的博大胸怀。要知道,黄浦江在元朝,仅“阔尽一矢之力”,也就是一条宽约60米的河而已,为吴淞江的支流。

图片

    ▲外白渡桥老照片

明朝初年,吴淞江淤塞,太湖之水难于宣泄,泛滥成灾,从哺育上海变为水患上海。而此时的黄浦,因“西来清水,全归于浦,浦日阔深,吴淞口外遂为浦夺”。1403 年(永乐元年),上海县叶家行(今闵行区浦江镇)人叶宗行,以诸生身份,上书在江南治水的户部尚书夏元吉,提出“通江(吴淞江)于浦(浦江)”,从开浚县东北的范家浜着手,接通黄浦,汇并吴淞江,以增强水势,冲泻入海。建议为夏元吉采纳。工程先后动用民工20余万。数年后,吴淞江下游(俗称苏州河)与黄浦合流,浩荡之黄浦,迳达东海,水患由此大解。从此,上海人方始称黄浦为黄浦江,为数百年后上海成为东方大港创造了条件。叶宗行治水有功,被提拔为钱塘县知县。在任时廉洁正直,有“钱塘一叶清”之美誉。

叶宗行选中的沟通“江浦合流”的范家浜,在当时只是一条细细长长, 不起眼的小河浜。对范家浜的起讫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从曹家渡到陆家嘴,另一种谓从陆家嘴到南跄浦(今复兴岛、庆宁寺一带)。我倾向于后一种说法。有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为证:“陆家嘴北范家浜, 明夏尚书浚阔长。今日试寻浜旧迹,中央一片浦汪洋。”意思是完成“江浦合流”的历史使命后,范家浜旧水道已经看不到了。自打这条原先的涓涓细流被疏浚拓宽,担当起接通吴淞江和黄浦的重任后,就像一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炬渐渐燃尽了,被“浦水冲塌”,故“但见为浦,不见有浜矣”。

一介少年书生叶宗行,胸存大志,不屑当“寻章摘句老雕虫”, 留意民生,关心水利,造福乡里,令我后辈读书人羞煞;而朝廷重臣夏元吉,不因其人微言轻,从善如流,采纳了他的“江浦合流”方案,并付诸实施,又令我后辈读书人羡煞。两人携手合作,成就了上海水利史上的一段佳话。今天我们站在外白渡桥上,看苏州河黄浦江两水在桥下汇合,很自然地会想起这两位上海的治水先贤。

1934年,位于苏州河北岸,外白渡桥西侧,高18层的上海大厦(当时叫百老汇大厦)落成。从此,这一对形影相伴的建筑,犹如亲姐妹般密不可分,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

     ▲外白渡桥和上海大厦合影

上世纪60至70年代,大多数上海籍情侣都曾留下这样的照片:面朝外滩,背倚着苏州河南岸河堤,身体稍稍向东南方向侧过去,大背景是蜿蜒的外白渡桥和巍峨的上海大厦。好多影视剧也取景于外白渡桥,如琼瑶的《情深深雨蒙蒙》、许鞍华的《半生缘》、陈逸飞的《人约黄昏》、娄烨的《苏州河》,等等。

外白渡桥众多的老照片中,有三张照片给我的印象深刻:第一张,1937年“八一三”,日本人对闸北等地狂轰滥炸,闸北难民扶老携幼,仓惶地从北向南过外白渡桥,逃往外滩英法租界避难。人潮滚滚,神龙见首不见尾,桥下的江水黯然,江潮呜咽;第二张,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一队解放军骑兵头戴钢盔,肩荷步枪,骑着高头大马过外白渡桥,眉宇间英气勃发,马蹄踏踏声和着桥下的流水溅溅声,合奏出上海新生的欢忭;第三张,2009年外白渡桥修复后的夜景,在璀璨的灯光照耀下,外白渡桥宛如一座蓝莹莹的水晶桥,妩媚妖娆,风情万种。

现在,到了揭开谁题名外白渡桥谜底的时候了。

2009年4月,《新民晚报》记者方毓强,在虹口区一个工人新村的普通居民楼里寻访到了这位“隐姓埋名”的老上海人——

“徐家基老先生今年82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当记者说明来历,他一再表示自己并不是书法家,也不是社会名流,只是一个普通人……1953年外白渡桥翻修,时任上海市工务局长的赵祖康就让在局里工作的26岁科员徐家基书写桥名,因为他的书法在局里是小有名气的。”

“徐家基家学渊源,自幼在私塾受到良好教育。他说,年轻时每天练习写字的,后来比较喜欢魏碑体。就凭这些功底,他写得一手好字。当时接到任务后,他当即就在办公室里找了几张废报纸,一气呵成将桥名写好了,马上就被送到石匠手上刻成石碑。这件现在看来是十分重要的事,在当时就这样简便。徐家基没署上姓名,也未收到任何报酬。”

图片

    ▲外白渡桥全景

“'文革’期间, '外白渡桥’桥名石碑被砸毁。到了1984年,有关部门几经周折找到徐家基,请他补写桥名。他二话没说,展纸挥笔,按照自己既有的书法风格写下了新的桥名。有人问他是否落款,他淡然一笑:'桥有名,何必留我名。而且原来就没有具名,还是保留原来的风貌好。’”


百年外白渡桥的故事啊,

见证着过去,

演绎着今天,

也将延伸到未来……


END

故事选自 《虹口33个文化镜头》

讲述人 / 陆强

视觉 / 安安

图片

来源:上海虹口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