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从临床看太阳病辨证特色

 QDLF888 2022-07-08 发布于山东

仲景这个书,他在头一章“太阳病篇”笔墨费得相当多,全书共计112方,咱们(在太阳病篇)讲过的方大概是74个,我数一数,可见在全书占了一半还多了呢!112方嘛,太阳篇里就占了74方。

那么这本书对太阳病怎么说的,现在我们根据这本书上的内容,来略略地谈一谈。

我们看看这个题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从这个题目我们就看出来了,古人对疾病,或者是辨,或者是治,都根据脉和症。

这个证是症状的“症”,不是辨证的“证”。根据脉的形象,和全身的症状,而来辨证施治。题目的含义,我们看出这些来。

那么太阳病是怎么一个症候,怎么一个脉象呢?他开始就说了,“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脉是浮的,同时有头项强痛而怕冷这一系列的症候,就叫作太阳病,所以有给大家的注解说是太阳病的提纲。

提纲这个意思就是,凡是太阳病,提纲挈领上来说它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根据这个提纲的意义,也就是我们辨证的一个症候,可以说是太阳病的特征。那么就是说我们在临床上怎么认识太阳病呢?这个病要是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我们就可以确断它是太阳病。

开始这一条说的就是太阳病的形象,中医只是这么来看病,什么道理,我们讲完了再解释,根据这本书,咱们现在先这么说。

太阳病还有两个类型,大概言之有两个大的类型,

  1. 一个是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这是中风。这个太阳病就概括了上面说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了。太阳中风就是说太阳病并且另外兼有脉缓(这个脉缓,它就有脉浮了,脉浮缓)。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这是太阳中风的症候。他说太阳病有两大类型,一个就是中风。中风怎么认识,也离不开脉和症候。他说首先太阳病那个提纲的症候具备,再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就叫作太阳中风

  2. 那么另一个呢?就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与中风不一样,中风一开始就发热,伤寒它也必发热,但不是开始就一定发热,所以他说“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他说这个类型叫作太阳伤寒。

这是太阳病的两个大类型,他说太阳病有这么两个类型,这我们在临床上都是经常遇到的。 他说还有一种病,你不要拿它当作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所以太阳病必须要恶寒。

这一种叫温病,温病就是表里俱热了,这个你千万不要当太阳病来治疗。所以底下接着说温病发汗后就变成风温了。里虽热,他不实啊,下之也不行,用火攻更不行,把人治死拉倒。

他在太阳篇主要不是讲治温病,那个温病他搁到阳明病里头讲了。那么在这他讲的是太阳病,所以他是特别提出来这两个类型。

所以温病现在叫作“病”,同太阳病是同等对待的(温病与太阳病地位同等)。它不像中风、伤寒,中风、伤寒不叫作“病”,叫太阳中风、太阳伤寒。

温病形似太阳病,而不是太阳病,所以叫温病,与太阳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不能把温病认为是太阳病的范畴)。这个很重要啊,所以温病看着像表证,其实不是纯表证

  太阳病篇设方达73首,仅有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麻黄条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是针对太阳病本证而设,其余68方均非针对太阳病本证而设,则是针对或表里兼证或内伤杂病而设,仲景对太阳病辨证论治为何如此布局?其构思及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其辨证的核心是什么?

1  本证兼证发病情况

1.1太阳病本证(即夙体没有脏腑之气失调,病是单一的太阳病):在临床中随机调查太阳病患者596例,结果太阳病本证140例,占总例数的23.49%,其中太阳伤寒证72例,占例数的51.43%;太阳中风证54例,占例数的38.57%;而太阳温病证14例,占例数的10%。另外还发现太阳伤寒证中男性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女性,就太阳温病而言,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从《伤寒论》太阳病篇所论太阳病本证分析,仲景论太阳伤寒证辨证论治条文最多,论太阳中风证辨证论治仅次于太阳伤寒证,论太阳温病证辨证论治条文的确最少,这可能是仲景详论风寒性质太阳病而次论风热太阳病的主要客观原因以及临床实际情况所决定的。由于男子以气为用,禀赋较强,感受外邪故多为太阳伤寒证;相比之下,女子以血为用,体质多阴血不足,感受外邪故多是太阳温病证。再则,研究和认识《伤寒论》“妇人中风”辨证意义,多数医家从太阳温病证解释,符合临床实际。从临床中研究太阳病本证的发病情况,得知仲景所论太阳病本证的辨证内容,是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科学总结,将宝贵的实践资料进行系统总结,并全面而客观地整理而上升为理论性、纲领性、实用性的重要经典文献。

1.2太阳病兼证(即夙体有脏腑之气失调,病既有太阳病,又有夙体脏腑之气失和证):临床中随机调查太阳病患者596例中,结果太阳病兼证456例,占总例数的76.51%,在太阳病兼证中,在表之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太阳温病证的证型分布与太阳病本证发病情况基本一致,从临床研究分析,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太阳病本证发病客观规律及其内在本质所决定的。从太阳病兼里证分析,兼肺病证177例,占例数的38.82%,兼脾胃病证119例,占例数的26.10%,兼心病证39例,占例数的8.55%,兼肾病证25例,占例数的5.48例,兼肝病证21例,占例数的4.61%,兼大肠病证14例,占例数的3.07%,兼咽喉病证14例,占例数的3.07%,兼胆病证7例,占例数的1.54%,兼其他病证40例,占例数的8.77%。可见,营卫之气,来源于五脏六腑之气,受太阳所统,职司于表,顾护肌表,抵御外邪。肺主宣发营卫之气,若肺有失调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其宣发营卫之气失常,外邪极易侵袭太阳营卫而致发肺证与太阳病证相兼,表里兼证同治的代表方如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等;脾胃为营卫之本源,若脾胃有失调如慢性胃炎及溃疡等,其滋养营卫之气不足,极易引起营卫固护及抗邪之气不及,外邪易于侵袭太阳营卫而致发脾胃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表里兼证同治的代表方如桂枝人参汤,乌头桂枝汤等;又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葛根芩连汤治疗肠胃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柴胡桂枝汤治疗少阳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发黄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等等是也。从《伤寒论》中仲景在太阳病篇中用大量的篇幅(条文)论述太阳病兼证,表明太阳病兼证辨证论治是太阳病辨证的主要内容和集中体现,同时暗示太阳病兼证难辨难治,必须全面考虑而深入细致地研究,才能避免辨证失误。故仲景在太阳病篇中用大量的条文以“误治”为笔法,以“误治”为借鉴,进而论述太阳病辨证的主要方面是辨太阳病兼证,以揭在临床中必须对太阳病兼证高度重视。《伤寒论》中通过“误治”以揭示辨太阳病,尤其是对太阳病兼证辨证一定要高度重视,切不可仅仅局限在辨太阳病本证而忽视辨太阳病兼证,若忽视太阳病兼证辨证,则会引起“误治”即医源性或药源性病证,对此仲景于条文中多次暗示,在辨证中若未能辨清太阳病兼证,仅执于一个方面治疗,可导致表证未必能除,反而还会加重里证,对此仲景又展开杂病辨证论治。于此也就认清了仲景于太阳病中,为何用少量的笔墨论述太阳病本证,而用大量的篇幅论述太阳病兼证的真正目的是揭示太阳病兼证辨证论治及杂病辨证论治。

2  本证兼证的传变规律

2.1太阳病本证传否:临床调查太阳病本证140例中,有87人于第1日或第2~3日服药,平均病愈日期是5.9天,没有1例发生病邪内传脏腑;有53人从发病到病愈始终未经治疗,平均病愈日期是8.2天,也没有1例发生病邪内传。同时发现,太阳伤寒证其治疗或未经治疗,其病愈日期均较太阳中风证为短,此对理解“发于阳(即太阳中风证亦即表虚证)者,七日愈;发于阴(即太阳伤寒证亦即表实证)者,六日愈。”有一定的帮助。还发现男子患太阳病病愈日期较女子为短,从而再次证明男子以气为用,抗邪之力较女子为强。临床研究表明:太阳病本证无论治疗还是未经治疗,其病邪始终都不内传脏腑,这说明夙体正气不虚或无失调,太阳病病邪则无内传之机。太阳病本证若服药治疗,其病证表现较轻,若未服药治疗,其病证表现较重。可见,服药治疗太阳病主要是减轻病人痛苦,但在病愈日期方面则无明显差别。对此还要说明,临床调查太阳病本证服药,均是服用中西成药如感冒清、(维C)强力银翘片等一类药物,而未能按太阳病分型辨证治疗,这也可能是治疗太阳病本证未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消除病证的一个主要原因。

2.2太阳病兼证传否:临床调查太阳病兼证456例中,太阳病兼证从发病之日即行治疗者370例,太阳病病邪平均3.2天传入于内以加重里证,此时若既治太阳病,又治里证,其太阳病病愈日期平均是12.9天。太阳病兼证从发病第3~4天开始治疗86例,太阳病病邪平均2.4天传入于内并加重里证,对此同时治疗表里病证,其太阳病病愈日期平均14.8天。从平均传变日期分析,太阳病兼证发病第3~4日开始治疗较发病之日即开始治疗者提前0.8天;从平均病愈日期分析,太阳病兼证发病之日即治疗较发病第3~4日治疗者提前1.9天,如夙体有咽喉病证,患太阳病后极易加重咽喉病证。临床研究表明:凡是太阳病兼证,在表呈现的证候比单一的太阳病本证为重,同时还揭示:太阳病病邪传与不传,主要取决于患者夙体有无失调,传变之所以不同,亦取决于兼证所在脏腑夙体失调不同;其兼证传变规律是:患者夙体有哪脏腑失调或宿疾,太阳病病邪即易因之而传入哪一脏腑。譬如太阳伤寒证兼肺病证、或太阳中风证兼肺证、或太阳温病证兼肺证,太阳病邪只传于肺而不传于其他脏腑,临床研究中从未发现太阳病证与肺病证,其邪不传于肺而传于其他脏腑如脾胃等。可见,太阳病病邪传变与夙体脏腑失调有着必然的内在的关系。

仲景论太阳病,治疗用发汗的方法,可在多数情况下,不是论太阳病用汗法之后病证得解,而是论或表证仍在,或因治而又出现脏腑病证,对此在讲授太阳病时,大多数是局限在以发汗不如法而解释仲景所论的变证,未能从兼证角度去认识仲景所论汗后出现变证的真正含义,因此很难讲清仲景所论太阳病兼证的辨证宗旨,也未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更未能达到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能够运用太阳病兼证辨证思维的能力。在临床实际中,多数医者在辨太阳病时,仅仅注重太阳病本证的治疗,而忽视太阳病兼证的治疗。因此,常常导致太阳病未必按期而愈,反而还会引起或加重在里病证。为此,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临床中,都要注重太阳病兼证辨证,从兼证中讲清太阳病与脏腑病证相兼的辨证关系,以开拓学习和应用太阳病兼证的思路,真正全面领会仲景所论太阳病辨证的实际意义的理论指导性。从兼证中注重太阳病兼证辨证的辨证论治,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避免治疗失误,使仲景所论真正发挥指导临床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