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是怎么评价绘画的?有什么样的标准?谢赫是这样做的

 泊木沐 2022-07-08 发布于辽宁

古人是怎样评价绘画的?都有什么样的标准?谢赫是这样做的

中国文化艺术博大精神,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历史,绘画同书法一样也是代代传承而来,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并且建立起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套标准,如此,也有利于艺术家们去欣赏和学习绘画。

那么绘画究竟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呢?古人是怎么去评价绘画的高低呢,今人又是怎么去评价的,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以画家谢赫为例,重点说一下绘画的一个评判标准,而这个评判标准又是以绘画的气韵生动为核心的,现今也有他的一个参考价值。

谢赫提出的这个标准不仅仅是对古人有指导参考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的画家同样有参考价值,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变过,那么谢赫他是怎么做的呢?

著名画家谢赫在他的著作《古画品录》中谈到这样说:“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

根据谢赫的原话可知,绘画的评判标准的核心就是气韵生动,以这个为第一标准,这刚开始主要是用于评价人物画的,后来直接用在各科画中,成了评价绘画的一个标准。

按照谢赫的意思而言,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当时只有陆探微、卫协具备这样的条件,其他画家几乎达不到。

谢赫认为,要想让自己的绘画有境界,首先气韵生动必须达到,其次才能谈别的,没有气韵,画也是死的没有精神,其他元素在精妙也是失败的作品。

那么谢赫说的气韵究竟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而这个气韵最开始主要是用在人物画上,毕竟谢赫也是人物画家,主要是魏、晋品藻人物的专用名词,比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后来被谢赫给总结在了画论中。

而谢赫又提出了“形神兼备”的概念,他认为,只有形神兼备,才能画出人的精神,怎么才能达到神呢,首先就要做到形似,不仅仅要“画得像”,还讲究生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最微妙的一个状态。

谢赫的一句气韵生动就让我们明白了评价画的核心,首先要做到绘画的神行都兼备,最好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谢赫的第二个标准则是“骨法用笔”,或“,说到用笔就要和书法不谋而合了,骨只是一个概念,主要是借助人的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这里的骨法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书法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用笔是国画所特有的笔墨技法等等。

绘画和书法一样,都要通过毛笔蘸上墨才能写画,所以好多人都会关注笔头在力量、角度、墨色的支撑下,写出来的点画感受,这一点在一些书法家哪里做得很到位,还有也会设计到“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等等的意境上的知识,都可通过笔墨来表现出来。

谢赫是及其喜欢绘画的人,他收藏了很多古人绘画作品,经常研究把玩,临摹学习,从中收获颇丰,据说他曾收集、购买了一些先辈绘画的真迹,而且他并不把这些真迹拿出来示人,而是偷偷地自己浏览学习,甚至藏起来,在没人的时候拿出来欣赏,这一切皆出于他学习的一个心态,仔细研究古人绘画的用笔,构图等等的一些问题。

才使得谢赫能在绘画上有所成就,并且还走了理论依据,写成他的六法论。那么,谢赫是从哪些方面来实现他自己的想法的?其实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是对绘画神的一个要求。这也成为谢赫评价绘画好坏的核心问题,是不是气韵生动,首先要有神,而气韵最开始用用来形容人的,比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表现人内在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

二是对绘画用笔的一个要求。这涉及到书法的用笔,书画同源,骨法外魏晋时期很流行,“风韵”之外就是“风骨”了,如“王羲之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羲之风骨清举也。这里的骨自然是人的内在品质,表现在绘画上就是要有刚健骨力的美感,自从他之后谢赫之后,骨法就成了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

三是形的一个要求。谢赫说的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要有客观物象为依据,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我们作画首先就是要形准确,这样人才生动,有传神写照才真实。

四是对色彩的一个要求。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说的对于色彩的应用,作画时根据不同的对象、时间、地点,用不同的色彩。

五是对构图的一个要求。用谢赫话说就是经营位置,是对画面上各种物象在空间上的一个安排布局。比如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六是对默写记忆能力的一个要求。也就是画家自己的一个目识心记的能力,画家要锻炼自己用眼睛记忆的能力看到一个物象后,要在大脑中形成它的详细的一个形象。

自“六法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成为画家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一个标准。

所以要学好绘画首先就要对谢赫的六法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于谢赫学习绘画的思想和方法是否有借鉴意义?感谢大家支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