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郢都故事·新春特稿】牛年说说镇江铁牛

 郢都故事 2022-07-08 发布于湖北

【郢都故事·新春特稿】

牛年说说镇江铁牛

文\张卫平

\许宏雷

编者按:今年是牛年,近几天来看到不少许多文章都在讲有关牛的故事,我想,就荆州而言,有关牛的文物最为有名的还是镇江铁牛吧,于是就有了这篇——牛年说说镇江铁牛。

“万里长江,险在荆州。”荆州之所以水患不绝,形象地说,是因为荆江“九曲回肠”。尤其是“下荆江”,即藕池口至城陵矶这一段,直线距离仅仅只有80公里,可河道却长达337多公里。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极易溃堤成灾,防洪形势十分险峻。

因此,古代荆州人民一直饱受水患之苦,以至于古老民谣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荆州不怕干戈动,只怕南柯一梦中”。水患之严重,使得“镇水”成为几千年来荆州人民的关键词。

 沙市观音矶

千百年来,古人一方面斗天地,一方面又把治水的希望寄托于“镇水神器”上。于是,我们就在荆江大堤上看到了众多的镇江铁牛。

 据《荆州万城堤志》记载,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一月,地方官员向皇帝上谕:“向来沿河险要之区,多有铸造铁牛安镇水滨者。盖因蛟龙畏铁,又牛属土,土能制水,是以铸铁肖形,用示镇制。”可见,在荆江流域设置镇江铁牛,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大水后。

当时,湖广总督毕沅遵乾隆谕旨,铸铁牛9具,分别安放于荆江大堤万城、中方城、上渔埠头、李家埠、中独阳、杨林矶、御路口、黑窑厂、观音矶等险要堤段。

这9具铁牛,都安砌于石台之上,铁牛长一丈,宽六尺,高二尺。每具铁牛半身自额至尾长九尺,肩至蹄高五尺额高一尺八寸,肩宽三尺,角二只在额中,前角长八寸,后角长一尺二寸,尾右盘长三尺,头身皆空,其他俱实,背部有铭载艺文。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和成丰九年(1859年),官府又各铸铁牛一具,分别置于李家埠和郝穴的荆江大堤上。至此,荆江大堤上的镇江铁牛共计11座。

在历史的变迁中,铁牛或湮没江中或被毁坏。湖广总督毕沅所铸的九具镇江铁牛,如今,只剩下道光与咸丰年间所铸的李埠铁牛和郝穴铁牛尚存。如今分别被人们称之为李埠铁牛和郝穴铁牛。

郝穴铁牛坐落在现江陵县治所郝穴镇荆江大堤险段铁牛矶处,清咸丰九年(1859年)万城堤加培之后,由荆州知府唐际盛铸造,因附近原为镇安寺湾,故又名镇安寺铁牛。 

 郝穴铁牛  

 郝穴铁牛形制为独牛,南面荆江,前立后蹲,高踞堤岸,俯视长江。铁牛独角,身长3米,高1.8米,宽0.9米,尾右盘长1米;外实内空,重约2吨。牛背铸有铭文126字,铭文为篆书和隶书各63字。书法遒劲工整,字迹清晰。铭文曰:“维咸丰九年夏荆州太守唐际盛修堤成铸角端镇水于郝穴而系以铭曰嶙嶙峋峋其德其纯吐和孕宝守捍江滨骇浪不作怪族胥驯翳千秋万代兮福我下民。

如今,铁牛已成为长江水患的历史见证,是荆江防洪史难得的珍贵文物。1958年2月2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荆江大堤时,手抚铁牛,赞扬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谈笑风生地讲述“铁牛镇水”的典故和治理荆江的宏伟蓝图。

镇安寺铁牛是荆江大堤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具铁牛,已成为荆江大堤重要的窗口堤段和水文化特色的滨江公园。

李埠铁牛铸造年代早于郝穴铁牛,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铸成,上世纪60年代受到破坏,1982年修复,现置于荆江大堤桩号777+000内肩处。

 李埠铁牛

 李埠铁牛的形制与郝穴铁牛相仿,牛腹肋处所铸铭文曰:“岁当乙巳,铸此铁牛。秉坤之德,克水之柔;分墟列宿,砥柱中流;威驯泽国,势戢阳侯;沮漳息浪,禾稼盈畴;金堤巩固,水镇千秋。

 据史料记载,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高宗下旨在荆江大堤铸铁牛开始,到清咸丰九年(1859年)在郝穴铸“角端”为止。60多年间,长江共溃决20余次,平均三年一次。

然而,在涛天的洪水中,2吨多重的铁牛不仅没有镇住水,反而被洪水冲的无影无踪。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荆州大地才逐渐真正建立了防御洪水的安全屏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荆江截弯取直,加固长江大堤,修建分蓄洪区,陆续修建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万里长江,终于从“险在荆江”,变成“美在荆江”。

如今,镇江铁牛成为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无能的铁证和重点文物,更成为荆州水文化旅游的亮点和看点。 

最后,让我们用张先庆先生的《七律·题李埠镇荆堤铁牛》一诗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经风沐雨伴东流,雄踞江干几百秋。

字纸篓边长镇水,龙州渚畔永昂头。 

人间烟火甘相守,世上尊荣总不求。

九曲荆江终可靖,大堤两岸稻粮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