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二嫂与菲利普夫妇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菲利普夫妇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杨二嫂是中国二十世纪初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中的人物。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关联呢?

我以为他们是约等于关系。

仔细地品读你会发现:《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只是作者的视角而已,如果说他还有什么别的妙处?就是《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孩——说明世间还有良知未泯的少年存在,是小说的亮色,是作者留给我们的希望。菲利普夫妇才是《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角,于勒只是用来鉴别他们的照妖镜而已。(当然于勒也不是什么道德典范,同样满身污秽。他们的映照,属猪八戒揽镜自赏的那种)如果于勒是主角,为什么不从于勒的顽劣开始写偏要先写菲利普夫妇的生活窘迫?这是在为他们的种种薄情寡义找寻合适的理由。如果他们是有钱人,于勒的浪荡行为是可以被忽略的,最多算是个“花花公子”。但是他们并不富有,也就是刚刚够生活而已。所以肆意胡为的于勒就是坏蛋、流氓、无赖了。因为他不仅把自己应得的部分吃得一干二净,还大大占用了哥哥嫂嫂的那一部分。所以,菲利普夫妇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打发到美洲去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后来于勒发财了表示要补偿菲利普夫妇,他们将其视作救星和希望也在情理之中。谁叫他们穷得连女儿也愁嫁呢?十年来,虽然杳无音信,但最后一封信让他们一直充满期待。如果在这十年间他们在别的地方发了财还会那么期待吗?我想不会。想想每周梳洗罢,都去海边栈桥上等,过尽千帆皆不是,只有斜晖脉脉水悠悠,他们的肠是不是也要断呢?不知那海边是否有白蘋洲呢?

菲利普夫妇最受人诟病的就是与于勒在游船上相见却不相认,唯恐避之而不及,将亲情做了最绝情的切割。究其原因是怕再次被牵连,尽管于勒的想法已经借船长之口做了表达,他们不敢冒险:最最要紧的这个好不容易上钩的女婿恐怕要飞。

综上所述,菲利普夫妇,尤其是菲利普太太显得特别冷静、理性,因而也显得特别的寡恩少义。但谁让她是一位处处都得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家庭主妇呢?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至于菲利普就是一个有那么一点打肿脸充胖子的虚荣又特没主见的窝囊男人罢了。在那时,在当下,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太普遍了。

杨二嫂也不是什么幸运儿,年轻时虽然终日坐着别人就主动送钱上门来了,衣食无忧却也是豆腐兑换外加自己的姿色赚来的钱,赚钱不易啊!人老珠黄后,又不会别的营生,就只能靠巧取豪夺、小偷小摸了。她的尖牙利齿当是年轻时练就的,试想一个弱女子能靠什么保护自己呢?她的惹人生厌是因为有闰土的映照:同样处于社会底层,同样生活艰难,闰土只是一味退守苦自己,她却穿着盔顶着甲手执长枪向外,恣睢得很。鲁迅对她的同情远不及对闰土的帮扶,因为迅哥与她无情义。但她是不是也很可怜呢?

杨二嫂、菲利普夫妇是不讨喜的,但也都是当时社会的可怜人,他的艰辛与恣睢也是社会制度所致。与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玛蒂尔德太太有所不同,他们只为活着。即使是玛蒂尔德太太又犯有何种十恶不赦的大错呢?她只是爱美、爱臭美而已。

看来还是莫泊桑更爱他笔下的人物些,鲁迅则更加恩怨分明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