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HO第5 版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笔记:脑膜瘤

 ICON伽玛刀 2022-07-10 发布于上海
其他鞍区肿瘤
脑膜瘤

定义
脑膜瘤极有可能来自蛛网膜脑膜上皮细胞的肿瘤家族(WHO CNS分级1、2或3)组成[Meningiomas comprise a family of neoplasms that is most likely derived from the meningothelial cells of the arachnoid (WHO CNS grades 1, 2, or 3)]
ICD-O 编码
9530/0 脑膜瘤, NOS病理类型不明确
ICD-11编码
2A01.0Z脑膜瘤,未特定(unspecified)
相关术语
可接受: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 diaphragma sellae meningioma; suprasellar meningioma
亚型
脑膜上皮性脑膜瘤(最常见)[Meningothelial meningioma (most common)]。关于其他亚型,请参见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WHO CNS5]。
位置
鞍区肿瘤多位于鞍上它们可起源于蝶平面、鞍结节和鞍膈 the planum sphenoidale,  tuberculum sellae, and diaphragma sellae)。鞍内脑膜瘤起源于鞍膈下叶 the inferior leaf of the diaphragma sellae)
其他内分泌器官是脑膜瘤发展的不常见部位,仅有偶然发生肾上腺脑膜瘤的{17886105;30558028}或甲状腺转移性脑膜瘤{11585373}的病例报道
临床特征
视觉功能障碍和头痛是发病时最常见的体征和症状{10864387;16793435;21470998;25171391}。内分泌异常不常见{7643985;22644157;25171391}。颅神经麻痹见于海绵窦患者。鞍区脑膜瘤可在怀孕期间出现症状{33200305}。脑膜瘤与垂体PitNET /腺瘤共存已报道{31476461}。
影像学表现:肿瘤边界清楚,呈均匀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CT表现为弥漫性增强。肿瘤在T1加权MRI上与灰质等信号,但在T2加权图像上不同,大多数为T2高信号{9987763}。
对比增强强烈而均匀,使大多数脑膜瘤与垂体PitNET /腺瘤区分开来{1407446;9987763}。约30%的患者可累及硬脑膜{23975080}。侵袭鞍底是不常见的。
流行病学
脑膜瘤约占所有鞍区肿瘤的5% {17287410;18981830},是成人中第二常见的鞍上肿瘤{7643985;18981830}。发病高峰在五、六十岁,女性居多{10864387;16793435;22644157;23975080;25304271}。
病因
电离辐射是脑膜瘤的一个公认危险因素{23816298;28339329}。然而,对颅骨进行放射治疗后,脑膜瘤通常出现在凸面,而不是鞍区{28474103;28775249}。
脑膜瘤激素受体的表达{7861224;8587697},女性脑膜瘤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激素治疗后的风险增加{23101448}说明尚未证实激素的作用机制。根据一项研究{29346520},黄体酮治疗后发生的脑膜瘤通常发生在颅底,并伴有PIK3CA突变。神经纤维瘤病2型是脑膜瘤相关肿瘤综合征中最常见的。
发病机理
脑膜瘤被认为起源于蛛网膜细胞。虽然颅内脑膜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得很好,但对鞍区产生的脑膜瘤知之甚少
大体表现
脑膜瘤是典型的实性和坚硬的病变,外观呈轮状或分叶状沙粒变种可能具有砂砾质地。侵硬脑膜和海绵窦是常见的
组织病理学
脑膜瘤有多种组织病理学表现,级别和生物学行为不同。最常见的亚型是脑膜上皮型、纤维型(纤维细胞型)和过渡型(混合型)。亚型的确切特征在[[CNS5脑膜瘤]]中进行了讨论。
分级:根据特定的组织病理学标准,WHO脑膜瘤分级系统将肿瘤分为良性(1级)、典型(2级)或间变性(3级)。具有大复发可能性和/或侵袭性行为的组织学变异包括脊索样和透明细胞脑膜瘤(2级)。有丝分裂活性和Ki-67增殖指数随着肿瘤级别的增加而增加。
典型脑膜瘤的特征是有丝分裂活性增加(0.16平方毫米的每平方毫米≧2.5,或每10个高倍镜视野下有丝分裂≧4){9414189},或侵袭,或下列任何三种特征:细胞体积增加,图样丧失或片状生长,小细胞具有高核:细胞质比,核仁突出,和自发坏死灶 increased cellularity, loss of pattern or sheet-like growth, small cells with a high nuclear:cytoplasmic ratio, prominent nucleoli, and foci of spontaneous necrosis.)
间变性脑膜瘤与脑膜肉瘤在组织学上相似,但在生物学上不同。如果形态类似于癌、高级别肉瘤或黑色素瘤,或有丝分裂活性增加;(0.16 mm2的mm2 >12.5或每10个高倍镜视野20){9414189},或TERT启动子突变,或CDKN2A/B纯合子缺失,则可以诊断间变性。
免疫组化:脑膜瘤对波形蛋白和EMA有典型的免疫反应,但后者可能较弱,特别是在纤维细胞亚型。S100蛋白的反应性是变的。在大多数良性脑膜瘤中表达孕酮受体,而雌激素受体则不常见。在大多数脑膜瘤中强烈表达SSTR2A,包括典型和间变性肿瘤{26195322}。不表达STAT6(核)和TTF-1。
超微结构:特征包括复杂的交叉指状细胞突起,丰富的中间丝和桥连接。
鉴别诊断:实体包括后叶肿瘤神经鞘瘤和鞍孤立纤维瘤的TTF-1表达The entities include TTF-1 expressing tumours of the posterior lobe, schwannoma and solitary fibrous tumour of the sella.)
细胞学
纤维性脑膜瘤很难涂片触摸印记 touch imprints)上的细胞数量可能很低。梭形细胞致密束簇、轮状排列、钙化和核假包涵体是挤压制备脑膜瘤的特征{26729974}。垂体细胞瘤和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的区别是具有挑战性的。
分子病理诊断
脑膜上皮脑膜瘤是鞍区最常见的亚型,通常携带AKT1 p.E17K突变,常合并TRAF7突变,或交替分离的PIK3CA或SMO突变{23348505;26826201}。它们很少显示任何拷贝数的变化{23348505
必要和可取的诊断标准
:
符合至少一种脑膜瘤亚型的典型组织病理学特征;提示组织病理学特征结合双等位基因NF2失活或普通脑膜瘤(TRAF7、AKT1、KLF4、SMO、PIK3CA)、透明细胞脑膜瘤(SMARCE1)、横纹肌样脑膜瘤(BAP1)的其他经典驱动因子;提示脑膜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一种确定的DNA甲基化分类相结合
可取:
硬膜或脑膜定位;EMA免疫反应性;SSTR2A免疫反应性强、弥漫;NF2突变脑膜瘤的经典拷贝数改变,如低级别脑膜瘤中的22/22q单倍体,在高级别脑膜瘤中1p、6、10q、14q和/或18额外
分期
不适用
预后和预测
预后取决于鞍旁结构的侵、肿瘤组织病理学(见亚型)和肿瘤分级。50岁及临床表现为1年的患者预后良好{11838796}。复发与手术切除不完全相关{11838796;16793435;23975080}。围手术期死亡率较低{16793435},但术后疾病持续和垂体功能低下并不少见{2264415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