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 哦,香雪 教学参考

 昵称503199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九  哦,香雪

课文分析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作者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文章篇幅较长但构思巧妙,语言精美,心理描写细腻。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一列列火车从山外奔来,使她们不再安于父辈那样坐在街口发愣的困窘生活,使他们不再甘心把自已的青春默默隐藏在大山的皱褶里。为了新追求,她们付诸行动,带着坚强和热情,淳朴和泼辣,温柔和大胆,带着大山赋予的一切美德,勇敢、执著地向新生活迈进,一往情深。”

《哦,香雪》是新文学史上深具历史文化意识的乡土文学作品,作者坚守着诗意化的美学理想,使得她对笔下的乡土中国的某些区域一方面深情地眷恋和咏唱,歌唱闭塞、贫瘠、落后的环境中的诗意,尤其是洋溢在其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另一方面又对乡土人生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呈现出二重矛盾心态。

课文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从“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到“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写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这一部分首先叙写了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这是一个既小又偏远,“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的村庄,远离文明,远离现代,只有贫弱、闭塞、落后。然而,“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即将在这里涤荡一切。“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然后写火车开进了小山村。每晚七点钟,每次一分钟。这“小得叫人心疼”的台儿沟被搅动了起来。一群十七八岁的台儿沟姑娘惊喜地迎接火车的到来。

第二部分, 开端(从“这短暂的一分钟"到“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写这一分钟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这部分文字表现出姑娘们向往文明、大胆追求的精神面貌:刻画出那姑娘以虔诚的心,以特有的方式迎接火车,享受属于她们的欢乐时刻。这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饮(从“这短智的一分钟”到“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写姑娘们最初争先恐后去看火车的神情、动作。“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这段人物描写刻画出一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变化、接受“山外来风”的年轻人,她们向往文明、大胆追求的生动画面精彩、传神。

第二个层次(从“日久天长”到“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写姑娘们开始与火车上的乘客做生意。

作者重点刻画了凤娇和香雪。凤娇纯真含蓄而执着的情感世界通过向“北京话”卖鸡蛋等细节刻画得惟妙惟肖,人物情态既然纸上:香雪纯真美好的品质,渴望获得知识的“可笑”行为,让人深深感动。

第三部分,发展(从“台儿沟没有学校”到“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写香雪渴望有铅笔盒,渴望脱贫,渴望山外文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从“台儿沟没有学校”到“为什么那诱人的嗒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写香雪在学校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嘲弄,明白了自己的贫穷“是不光彩的”。

第二个层次(从“深秋,山风渐渐凉例了”到“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写香雪为得到铅笔盒,上车去换,来不及下车,被火车带走了。这里表现了香雪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着的性格特点,表现她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部分,高潮(从“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到“确切地说,是冲去"),写香雪换回铅笔盒,表现了她自尊自爱、温柔大胆的人性之美。

这部分重点对香雪换回铅笔盒后,独自徒步返回台儿沟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刻画。从害怕到不再害怕,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从“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到“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描写香雪的过程中,融人了人性美与自然美。

第五部分,结局(从“香雪越走越热了”到“哦,香雪!香雪!"),写香雪深夜归来,与寻找她的众姊妹相遇。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这呐喊声里有姑娘们奔放、热烈的性格,有时代的回音,有知识就是力量的期待。

本文的表达技巧是:

1.用词精练传神

第一段文字首先介绍了台儿沟的闭塞,作者用一句话生动形象地作了概括:“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精里”。“皱褶”一词凸显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大山,其闭塞落后的程度可以想象。

“台儿沟,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挽留”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2.富有诗意的抒情化描写

这篇小说人物少,情节也不复杂,它的主要魅力就在于用诗一样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精彩的生活细节写活了山村女孩纯真、率直、清丽的情怀。如,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认识了火车上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产生了朦胧的情愫。凤娇与“北京话”做买卖,故意磨蹭,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风娇却很开心满足,因为她心甘情愿地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种爱毫不张扬,默默地,似乎还是很合情理的巧合。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山村女孩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还有一处细节: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 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替凤娇委屈,也替台儿沟委屈。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3.富有时代意义的主题思想及文章里处处隐含的寓意

小说写香雪用鸡蛋换铅笔盒一事,展现出主人公香雪内心深处的波澜,即向往大山外面的世界,“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同时,她又深爱故土,期待它发生巨大的变化,“火车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等这一系列的语言,预示着社会变革的趋势,其主题思想融人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具有生命的活力。

练习与思考

一、在课文中把你认为描写准确、生动的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圈画出来,并加以摘录。例如:

词语或短语

句子

出处

大山那深深的皱褶

惆怅

争论不休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哦,香雪》

二、精读作品时,我们常常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加上圈画符号。品味下列描写火车的句子,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参考答案:加点词语是一组形容词,形象地描写了火车轨道的小巧、纤细、弯曲,传递出作者的爱怜之情,间接写出作者对台儿沟的感情。

2.它走得那祥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参考答案:加点词语是一组叠词,强调火车对台儿沟的不怜惜,不愿意在这里多停一会儿。全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火车的心理写出台儿沟的小,不值一停。

3.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参考答案:加点短语从香雪的心理写出火车的巨大与快速等强势特点,“一口气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生动形象地写出现代文明对台儿沟的控制。最后一处加点词语写出香雪在现代文明面前的无奈。

4.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参考答案:加点的两个动词从速度等角度写出火车的冷漠无情,喻示现代文明的冷漠。

三、深人研读,联系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围绕下列问题圈画相应的内容,说说你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1.圈画出凤娇与香雪各自关注的物品,比较它们的异同。作者借助这物品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香雪与其他姑娘们都表现了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

不同的是,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如车厢里的学生书包、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铅笔盒。

凤娇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的生活用品,香雪关注的是学习用品等精神生活领域的用品。作者借此表达出小山村里姑娘们的不同追求,在现代文明面前的不同状态。

2.圈画文中带有数字的语句,并结合全文内容,体会这些数字的寓意。香雪用40个鸡蛋,夜里走30里山路,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值得吗?

参考答案: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

四、仔细阅读全文,揣摩《哦,香雪》这一题目隐含的情感,以“哦,香雪,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说一段话。

 点拨:标题中的“哦”有两种读法
    (1)读四声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2)读二声是叹词,表示惊奇: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五、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与环境。这篇小说用了不少抒情性的语言描写香雪月夜归来时见到的景物,充分展露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圈画这些景物,分析它们传递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